魏蜀吳,吳為什麼不能成為正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峰攬山川

在三國這段歷史中,魏、蜀、吳都曾有過實力最強盛的時候,魏國在曹操滅掉袁紹後,經過幾年的努力基本上統一北方,這個時期魏國是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大的;劉蜀政權在實際控制荊州,吞併四川,打敗曹操搶了漢中,這個時候,蜀國成為實力最為強大的;孫吳政權實力最強大的時候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孫權不僅占有中國南方大片領土,而且控制的天下之腹的荊州,這個時候吳國實力最強大。

那麼風水輪流轉,誰都曾有過實力成為三個國家中最強大的時候,但為什麼歷史上要麼是魏為正統,要麼是蜀成為正統,而吳國就沾不到邊呢?

我們知道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封魏為正統,《三國志》是正史,是正兒八經的史書,從《三國志》的記載我分析認為魏是正統的原因是這樣的:在曹操時期,漢獻帝在曹操手中,曹操死後,漢獻帝將帝位禪讓給曹丕。

從帝位的交接上,魏國自然成有正統。

其次,曹魏占有的是北方的領土,而三國時期全國的經濟中心依然在北方,所以,能夠統一全國的當然是魏國了,所以魏國應該是正統。

可是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承認的是蜀國,認為蜀國才是正統,《三國演義》依據的是劉備皇室後裔的身份,認為曹操是國賊,劉備又是正人君子,從情感上,人們最能同意蜀國成為正統了。

但是歷史上似乎忽略了吳國,有人說魏是正統,有人說蜀是正統,可偏偏沒有人說吳是正統,今天我就找了幾點吳國也能成有正統的理由。

1、吳國孫權是最有帝王風範的君主,論權謀、才幹、功績、人品,孫權一點也不比曹操、劉備差,他深知自己的資歷尚淺,所以自己苦心經營、篳路藍縷,在治理國家上沒有絲毫懈怠,他如履薄冰、小心謹慎終於在最後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他不像劉備那樣偽善,整天裝出正人君子的樣子,也不像曹操那樣大奸似忠,大偽似真。

2、吳國手下的文臣武將是三國時最利害的,張昭、周瑜、魯肅、陸遜、呂蒙,每一個都堪稱諸葛亮,周瑜赤壁之戰、陸遜彝陵之戰、呂蒙收復荊州等等。

3、如果說曹操手下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令出有名,劉備是中山晉王之後,是皇室後裔,那麼,孫權有什麼呢?孫權不是有傳國玉璽嗎!傳國玉璽曾經害死過袁術和孫堅,這難道不足以證明傳國玉璽的威力。

4、我們知道三國後就是西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除過西晉在北方外,其他的都在南方,那麼,如果將吳國做為正統,就可以將這幾個朝代基本連接起來,再說,從吳國對中國南方開發以來,中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南方也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心,所以將吳做為正統也合情合理。

5,吳國得民心,或許有些人認為劉備才得民心,這其實是小說杜撰的,劉備占有四川後窮兵黷武,他用法家的思想治理蜀國,主張嚴刑峻法,其實並不得民心,他只是得自己一幫朋友的心罷了。

而孫權說過,他寧願失去城池也不願失去民心,赤壁之戰如果沒有江東人民對孫權的信任,怎麼可能以少勝多。

所以吳國才得民心。

但由於歷史種種的巧合和誤解,吳國長時間被人放在了最後面,而根本沒有資格成為正統,甚至連正統的候選者都不是。

正真是誰是正統這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文/峰攬山川(原創文章 歡迎轉載 請標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真的只是「大意失荊州」嗎?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由於一個人的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個成語是來源於三國時期因關羽本人的疏忽而造成蜀國丟掉荊州的歷史故事。那麼,關羽果真是因...

為什麼說關羽是死在了劉備的手中

對三國有興趣的朋友都熟知蜀國國運的衰落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的,襄樊之戰後,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和關家軍精銳6萬人全軍覆沒,丟失了對荊州的控制權。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大舉蜀國軍力征伐吳國,大軍在...

吳蜀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為什麼總是被魏國挫敗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經典戰役,這場戰爭劉備與孫權聯合大敗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奠定了未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等到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之後,諸葛亮和姜維曾多次伐魏,在此期間蜀國曾和吳國聯合出兵攻打過...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