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曾經警告過諸葛亮不要北伐?如何評價諸葛亮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和諸葛亮可以說是死敵了,但是在北伐這件事上,司馬懿曾經給諸葛亮以警告。

他警告諸葛亮最好退回去,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這樣還可以保全。

雖然有幾分猖狂,但是這些話其實都是很正確的,對於蜀國而言,也是有利的。

但是諸葛亮全然聽不進去。

我們該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北伐之戰呢?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是個神機妙算的軍師、統帥,但是這位軍事大師文人出身,用兵比較迷信計謀,每次打仗都非要設埋伏不可,然後派出一兩員大將出去誘敵:「只許輸,不許贏。

」諸葛亮的態度有點過猶不及,在打仗這件事上,他的才能還遜與劉備。

所以陳壽評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這個評價是比較恰當的。

諸葛亮治軍能力很強,嚴整而細緻,帶出來的軍隊防禦力好,而攻擊力不夠理想。

正面迎敵往往能力一般,相反是在撤退的時候能擊敗追擊的大軍,所以逃命的本事比較強。

這一點連司馬懿都有點忌憚,通常是不敢追擊諸葛亮的隊伍的。

那難道說諸葛亮主動出擊的時候就沒有贏過嗎?

當然是有的,不過對手都比較弱。

赤壁之戰,聯孫抗曹之方針主要應歸功於諸葛亮。

因此總體而言,雖然說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優於軍事才能,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可以躋身一流水平。

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是非常傑出的戰略方針,但是戰略應該根據時局來調整,但是在失荊州之後,他還沉溺於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夢想,一意孤行地堅持自己窮兵黷武的戰略。

即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意圖,地擁荊、益二州,天下有變,則荊州兵出於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

但荊州已失,況天下並無大變,若強行北伐,不得其時矣。

所以司馬懿求自保倒是情理之中,大家各退一步,倒是能省點心,但是諸葛亮怕自己去世之後,蜀國沒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願。

如果諸葛亮沒有急著向北攻伐曹魏,轉向南邊開疆拓土,蜀漢的實力或許還能在休養生息中得到一息尚存,但是他太過執著,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硬生生把蜀漢推向了末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你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每一個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大都是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始的,並且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人必定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並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恢復漢室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三分天下諸葛...

揭秘劉邦與劉備的驚人相似之處!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道:「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和他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一樣,相似的地方極多:「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

軟蝟甲的歷史原型,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在三國後期,魏國的實力最強毋庸置疑,人口比蜀國、吳國加一塊還要多。蜀國原先占領荊州和益州的時候比吳國要強,而且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所設想的一樣。從益州和荊州兩路出兵,可以對魏國形成極大的威脅。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