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江東所害是劉備討伐東吳的真實原因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中後期的歷史中,孫、劉的猇亭之戰(或者說夷陵之戰)是一次比較大的戰爭,這件事對當時的時局影響深遠。

後人每次談論起這次戰爭,往往都會將其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兩大戰役並稱為三國時期的最著名的三大戰役。

根據正史中的記載,劉備帶領東征的總兵力大約有四萬,而孫權方面迎戰的總兵力約為五萬。

但是在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中,西蜀的總兵力被大幅誇大變成了七十五萬,而東吳那邊就沒什麼變化,還是五萬左右的樣子。

孫、劉雙方投入作戰的兵力多少不是筆者本文要討論的話題。

筆者主要想分析的是劉備為什麼要攻打東吳的問題。

在攻打東吳的問題上,蜀漢集團的內部很多人都表達了反對意見,其中還包括了諸葛亮、趙雲這樣的老臣,劉備下定決心出兵東吳,可以說是面對著重重阻力的。

為什麼劉備不顧朝廷內部的反對聲音,一定要出兵討伐東吳呢?

有的人可能會說劉備討伐東吳原因《三國演義》中都說了,不就是給二弟關雲長報仇雪恨嗎。

再說了張飛的死也跟東吳有間接關係,桃園三結義的哥仨,現在只剩下劉備老哥兒一個,他為兄弟報仇很正常的事啊。

有這種觀點的人恐怕還不少,不得不說,這也是劉備出兵討伐東吳的表面原因,但絕不是唯一的原因。

正如諸葛亮所說,如果只是為兄弟們報仇,派一員上將去就可以了,幹嘛非得聲勢浩大御駕親征啊。

以諸葛亮為首,蜀漢集團內部多數人都反對出兵東吳——

首先反對的就是趙雲了,他說:曹操是國賊,但孫權不是,現在曹操死了,可他兒子曹丕還在呀,曹丕還篡奪了皇位,神人共怒,陛下(劉備)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北伐,征討逆賊曹丕,而不是孫權,這才是正理(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

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

趙雲的這番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高屋建瓴,把當前的形勢分析地很到位,也指出了最迫切的任務。

作為一個集團的首領,認清形勢遠比意氣用事要重要得多。

某個員工意氣用事,損害的是自己的前途,而集團老總意氣用事,損害的就是整個集團的前途了。

和趙雲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東吳方面前來議和的諸葛瑾,他說的比趙雲還直白:陛下(劉備)是大漢皇叔啊,現在皇帝被曹丕給取代了,作為皇叔,你應該為皇帝報仇啊。

現在你卻為了所謂的兄弟之情,捨棄大義而就小義。

再說中原才是國家的心臟啊,長安和洛陽都是祖先定都的地方,陛下放著東西二都不去奪取,偏偏來爭荊州,這不是舍重就輕嗎(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為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

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就輕也)。

諸葛瑾的話更加明了,且直中要害,把劉備要需要做的事的輕重緩急分析得相當透徹。

雖然諸葛瑾是東吳那邊的人,說這番話也是為了和解而來,但絕不是沒有道理。

當時劉備如果還尚存些許理智,就不會不考慮其中的利害關係,而當時,他並沒有聽從勸說,明顯是失去了理智。

而劉備此時的意氣用事,正是把整個劉備集團推往火坑。

諸葛瑾代表孫權前來議和,應該說也是很有誠意的,看看他開出的講和條件就能看出來:首先把孫夫人送回來(送歸夫人);其次把投降東吳的叛徒送還(敷還降將);再次把荊州讓出來(交還荊州);最後是聯合起來打曹丕(共滅曹丕)。

看看,這些條件夠優厚了吧,幾乎把劉備想要的東西全都給了。

可是劉備呢,仍然不依不饒,非得跟孫權槓上了。

這時的劉備豈止是失去了理智,簡直是不可理喻嘛。

你打孫權是為了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這些嗎,人家直接給你,這樣還不行?

就如上面所述,很多人都來勸阻劉備伐吳。

但此時的劉備就像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根本不為所動。

那麼為什麼在朝廷上下一片反對聲中,劉備還要一意孤行地出兵伐吳呢?筆者結合章武元年之前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猜測劉備之所以固執己劍,出兵討伐東吳的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就是本文開始所寫的,為關羽報仇。

關羽是直接死於東吳刀下的,作為桃園三結義的老大,他當然要為二弟報仇。

當然了,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關羽的死曹操也是有份兒參與的,怎麼沒看見劉備去討伐曹丕呢(曹操現在死了,自然找曹丕報仇,父債子償嘛)?因此,很大程度上,為弟報仇只是劉備的一個藉口罷了。

如果劉備真有心為弟報仇,也不會拖拖拉拉一年多以後才出兵,聽到關羽的死訊就應該出兵討伐東吳了嘛。

關羽已經死了一年多,事情都已經淡化了不少,這時候劉備又打著報仇的幌子出兵,是不是也有些說不過去……

第二,劉備自從有諸葛亮輔佐以後,事業上風生水起,從前半生的一路坎坷一事無成,到事業上的一帆風順順風順水。

而在他一生中規模最大的收川戰役也比較順利,劉備從此就有了比較穩固的根據地;後來劉備在爭奪漢中的戰役中又打敗了曹操,當時劉備可是親自上第一線坐鎮指揮的,因此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

這幾次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使得劉備的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開始飄飄然了,自認為諸葛亮不在身邊,他照樣也能應付自如,百戰百勝。

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劉備的慾望開始膨脹,這時候他的目標就已經不僅僅是荊州,而是整個東吳。

而諸葛瑾「送還夫人、交還荊州」的條件跟劉備所想的相差太遠,當然就沒得了談。

說到底劉備還是犯了一個貪字,想借著拿下益州、擊敗曹操的勢頭,一鼓作氣拿下東吳,與曹丕劃江而治。

心裡有了這個偉大的想法,這才會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反對執意出兵。

而打東吳當然是要找個理由的,那麼關羽之死這個藉口當然最合適不過了。

第三,劉備占據益州之後,天下三分的對峙局面就形成了,北方的曹丕一家獨大,占領了整個北方。

而在南方,劉備和孫權的勢力相對來說差不多。

劉備選擇打孫權就不奇怪了,打架嘛,當然得選實力差不多的,找比自己實力強得多的,不是腦子有問題嗎。

因此關羽之死雖然是曹、孫兩家聯手做下的事,但劉備放著曹丕不打,卻偏偏要找孫權的麻煩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其實劉備北上打曹丕理由更加充分:你把漢朝皇帝給廢了,我是大漢皇叔,自然要找你報仇。

這個理由比為弟報仇更要站得住腳,畢竟前者為,後者為私,孰輕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劉備是個正常人,當然也知道,不過他不能那麼干,得揣著明白裝糊塗,專打孫權。

以上就是劉備鐵了心出兵東吳打孫權的原因,當然了,這只是筆者根據書中情節的一些猜測,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劉備諸葛亮為何要借刀殺關羽?

關羽,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諸葛亮派關羽鎮守...

三國孫權為什麼會向曹丕投降?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卻沒有遠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過是保住江東,把荊 州吞併進來。至於一統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聯合在一起,孫權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