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話「桃園結義」竟不是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同樣我們大眾印象中的桃園結義也是一段佳話,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的兄第情義也才常常令我們讚美稱讚。
然而歷史上卻並非如此,
陳壽《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羽年長(張飛)數歲,飛兄事之」
桃園三傑
《三國志-劉曄傳》也說:「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
這三段史料足以說明兩個問題:一則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的「恩若兄弟」;二則是「恩若兄弟」而非結拜兄弟,史料也無結義之說。
再有,從三國演義裡面的描寫來看。
關羽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是全始全終了」。
在這裡,從魏國人看來,劉備和關羽的關係又是「恩猶父子」了。
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觀念,所以這個說法並不值得奇怪;同時也可以反證: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把兄弟,他們的同時代人對此是很清楚的。
清人趙翼認為:三國的君主都善於用人,其用人各不相同,曹操「以權術相馭」,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劉備「以性情相契」。
所謂「以性情相契」,就是用感情相處,情深誼長,但這不等於就是把兄弟關係。
看來桃園結義只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美好的故事罷了,但這並不與我們對那種兄弟情義,忠肝義膽的嚮往和稱讚。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可惜歷史並沒有桃園三結義
有句老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在郭德綱的經典相聲中也被解讀引用過:說交朋友,你得學桃園三結義,劉關張這哥兒仨,那是親如手足,被後人仰望,不能學瓦崗寨,賈柳樓四十六友結拜,人數...
「桃園三結義」與「升堂拜母」哪個才是真正的兄弟情義
作者:【齊濟頭條號】特約嘉賓趙芸老師「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重要的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既成就劉關張三人「百年好和」的美好願景,又形成了幾百年來後人效仿的一段佳話。這個故事直接影響了明、清兩個...
歷史上桃園三結義的大哥是關羽,劉備還要聽他的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老大劉備,老二關羽,三弟張飛,兄弟三人同生共死,榮辱與共。由於《三國演義》故事流傳廣泛,因此桃園結義和劉關張三兄弟深入人心。人們稱關羽為「關二爺...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歷史其實並沒有此事,史書是這樣說的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
其實關羽比劉備大兩歲,桃園三結義的真相!
如果說:關羽和張飛雖然不是拜把子兄弟,但「飛兄事之」,說明兩個人是稱兄道弟的哥們兒;而劉備和關羽則只能是君臣關係,除了初起時可以沒大沒小,「恩若兄弟」外,在平生的大部分時間段里,是不能稱兄道弟的。
闢謠大會:桃園三結義不過是小說家的藝術想像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便是「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祭告天地,焚香結拜,成為異姓兄弟,在亂世上留下一段盪氣迴腸的英雄傳說。這樣一個被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在...
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小說、電視劇騙我們太久了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
三國演義又騙我,根本就沒有桃園三結義!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這一故事廣為流傳,但是歷史的真相卻是三人並沒有結義。這個故事其實是《三國演義》作者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