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
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
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就已經有極好的體現。
在出山之前,諸葛亮拿春秋戰國的兩位先賢管仲、樂毅自比,就足以看出他的志向。
諸葛亮不僅僅是要靠治國之才拯救蒼生,他還想靠自己的武略建立功名。
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時候,只是一個依附在劉表之下的臣僚,並沒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治理,也並不需要一個「蕭何」。
此時此刻他急切的需要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抵擋曹操,建立功名的「韓信」。
諸葛亮的才能,並不能與韓信相比,但在這個時候,他卻是劉備唯一的依仗。
因此劉備在拜訪諸葛亮的時候,也直接了當的提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復興漢室的想法。
諸葛亮也立即指出了自己的見解,為劉備規劃出了一個宏偉的前景。
劉備此人,在戰術上並非一竅不通,再加上有關羽、張飛、趙雲三員猛將的輔佐,在局部戰爭中並不會落於下風。
但他卻對天下大勢沒有一個清晰、明朗的見解,因此雖然收攏大量人心,手握關張趙三員猛將,一度得徐州,得數萬雄兵,卻屢屢敗北,顛沛流離。
而諸葛亮的出現,則很快結束了劉備流竄的現狀,歸其原因,還是諸葛亮戰略上的深刻見解。
在當時,曹操已經雄踞半個中國,代表漢室朝廷,隨時都有統一的可能性。
劉備如果想要復興漢室,就必須阻止曹操的統一。
劉表,劉璋均無意與曹操爭鋒,劉表更是人已垂老,隨時都有病逝的可能,而劉琦、劉琮嗣子之爭尚不明確。
唯獨孫權手下良將輩出,自己也是一代英才,雖然面對強大的曹操仍猶豫不決,但卻是劉備僅剩的可以依仗的外援。
而荊州、益州則被諸葛亮規劃成了對抗曹操的地盤。
《隆中對》說的並不是很詳細,但是根據《隆中對》及諸葛亮以後的表現,基本可以得出,諸葛亮的具體規劃是這樣的。
第一步:拉攏劉琦,控制荊州,與曹操抗衡。
第二步:在荊州被曹操擊破之前聯合孫權,抵抗曹操。
第三步:沿漢、鈣從上庸至漢中,再並巴、蜀。
第四步:兩路進兵,興復漢室
第一步的準備工作,諸葛亮很快就實施了,他建議劉琦選擇一個邊陲重鎮鎮守,表面上是為了保全劉琦,實際上是為劉備增添了一個力量。
在劉表死後,諸葛亮馬上就建議劉備實行第一步計劃,襲擊襄陽,控制荊州。
此時江夏已經在劉琦的掌控下,襄陽幾乎沒有抵抗能力,如果劉備能夠迅速控制荊州,隆中對的第一步將能成功實施。
但是很遺憾,這個計劃並沒有被劉備採納。
劉備當時說,他與劉表有古人之情,劉琮是劉表的幼子,自己從道義上不應該攻擊劉琮。
後人或覺得劉備的確是仁義,也有覺得劉備是做作,有人覺得劉備從軍事或政治角度上考慮,覺得這個建議不可行,因此否決。
但無論如何,隆中對的第一步就此結束了。
而曹操則根本不給劉備喘息的機會,派出大將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沒有了立錐之地的劉備被曹純打得丟妻棄子,趙雲拚死才將甘夫人及阿斗保護了下來。
劉備迅速一敗塗地。
這個時候諸葛亮也意識到形勢太過緊急,隆中對的第一步已經無法實施,因此諸葛亮決定提前執行第二步計劃,聯合孫權。
在此之前,魯肅已經為孫權定計,如果劉備、劉琦、劉琮能將荊州控制的很好,便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如果荊州出現意外,再根據局勢決斷,固守江東或進取荊州。
但讓諸葛亮,魯肅都沒想到的是,荊州既不是劉琮手中,也不是劉備手中,也不是兩人膠著,而是劉琮直接投降,讓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到了手。
這個變化實在太過出人意料,因此魯肅雖然依舊前往聯合劉備,但是孫權已經沒有了底氣,整個東吳朝中,一片投降之聲。
如果荊州還在,以荊、揚之勢,或可與曹操抗衡。
但曹操不但在荊州沒有消耗一絲一毫的兵力,反而瞬間得到了大量的荊州水軍,本來就很懸殊的強弱一下子更加懸殊了無數,孫權自然不敢貿然和曹操對抗。
而這個時候,諸葛亮決定只身前往東吳,說服孫權。
諸葛亮首先假意讓孫權投降曹操,目的是激發孫權的雄心壯志,類似《三國演義》中的「激將法」。
同時諸葛亮立即指出,劉備絕對不會投降曹操,會作戰到底。
這包涵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劉備不投降,孫權若投降了,那你孫權豈不是遠遠不如劉備?第二層,如果孫權堅持抗曹,那麼劉備一定會幫助孫權。
諸葛亮果然牢牢抓住了孫權的心理,孫權心中的豪情壯志被激發,決定抗曹,但孫權對於諸葛亮的第二層意思還有疑問,畢竟劉備此時沒有絲毫的立錐之地,孫權無法信任劉備是否具有力量。
而諸葛亮則很快指出,劉備還有關羽的軍隊一萬人和劉琦的軍隊一萬人,對抗曹操足以。
然後又指出了曹操的缺點,為孫權打下一顆定心丸。
孫權很快答應諸葛亮,決定派兵幫助劉備。
但孫權雖然被諸葛亮一通說辭搞的心中興奮不已,但當興奮勁一過,看著滿朝的主降派,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
這時,魯肅終於發揮作用,在政治方面絕了孫權的後路,又召來周瑜,在軍事方面給了孫權極大的鼓勵。
孫權終於決定,出兵抗曹。
於是周瑜,程普跟隨諸葛亮與劉備相見,兩軍合力,大破曹操於赤壁。
第二步完成以後,必須要補回第一步,於是劉備趁周瑜與曹仁火併的時候。
迅速攻克荊南四郡,使諸葛亮督南三郡,關羽駐江北,張飛駐宜都,對南郡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而隨著當時東吳第一名將周瑜的死,二分天下的想法也化為泡影。
之後劉備借下南郡,娶了一個母老虎孫夫人,與孫權結好。
隆中對的第一步總算踉踉蹌蹌補回來了一大半,之後孫權派兵取蜀,劉備立刻派關羽、諸葛亮分兵駐紮江陵、南郡,並讓張飛駐紮秭歸,阻斷孫權入蜀的道路,為隆中對的第三步打下基礎,緊接著率軍取蜀,第三步實施完畢。
但這個時候,第四步卻已經無法實施了。
因為劉備的顛倒了隆中對一、二步的順序,第一步並非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的,而是補回來的,而且沒有補全。
於是這就出現了兩個致命的漏洞。
一。
荊州是兩軍共取,劉備獨取南四郡,協助周瑜攻克曹魏重鎮南郡。
於是荊州非劉備一家獨有,劉備雖然全據荊南,但終究是落下了「借」之名。
二。
劉備取荊州過晚,襄樊被曹魏封鎖,劉備無法先取漢中。
只有通過三峽取益州,再強行從曹操手裡奪下漢中。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國力的損毀,而襄樊也被緊縮。
之後關羽從荊州攻曹魏,劉備駐軍漢中準備伐涼州,執行隆中對的第四步。
但是很遺憾,由於前面的兩個致命漏洞,導致關羽這一路軍隊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由於荊州之爭,劉備讓給孫權三郡,導致關羽在荊州力量不足,再加上襄樊被鎖,此強彼弱,關羽雖然是一代猛將,又得漢水相助,但積時日久,終是無法突破襄樊,又被徐晃擊回漢水以南。
而孫權,因為與關羽多年的摩擦,已對關羽極其反感,再加上關羽的名聲越來越不大,卻不能迅速攻克襄樊,荊州卻愈發空虛。
昔日的恩怨加上今日的誘惑,孫權終於被沖昏頭腦,在呂蒙的建議下向自己的盟友捅出了致命的一刀。
於是,關羽毀敗,荊州全失,劉備取消伐魏計劃,舉兵東下,全軍覆沒,病死白帝。
隆中對遂化為泡影。
劉備集團離復興漢室只剩下了幾步的距離,又變成了漫漫征途,剩諸葛亮一人拚死奮鬥,累死沙場,讓人為之垂淚長嘆。
然而回過頭來,縱看劉備集團的整個發展路線,細究其根本,還是隆中對的第一步出了大問題。
劉備貫通荊、益的是三峽而非漢鈣,這樣就導致了荊益只是在南方相連,而北方是被阻絕的。
若第一步能照常實施,劉備軍全據漢、鈣,將東三郡與荊州相連,介時,荊、益的南北兩面則全面貫通,關羽可以直接兵宛洛,而不是在襄樊苦苦糾纏。
孫權一方,一則本就沒有荊州糾紛,二則關羽全據荊州,不再是薄弱的三郡,呂蒙也非一時可以攻下。
再加上曹魏的主力西移,介時魏蜀反轉,空虛的不再是荊州而是徐州,呂蒙沒必要再去荊州跟盟友死磕。
這樣關羽毀敗,荊州之失將全部避免。
誠然,我們不能肯定劉備一定能拿下襄陽,阻擋曹操,成功實施隆中對的第一步。
一如我們只看赤壁以前的史料也無法肯定劉備能攻下巴蜀,荊州,實行隆中對的二、三步。
但畢竟隆中對的四步計劃是沒有被完全實行的。
我們不能因此指責劉備的不是,畢竟諸葛亮剛剛歸附劉備,兩人再投緣,劉備不拿自己士兵的生命去冒險也是情理之中。
但自此之後劉備給了諸葛亮全部的信任,兩人盡力去將隆中對的空缺補全,但畢竟時機已失,兩個致命漏洞已經深深埋下,終於變為了一段美麗而辛酸的故事,成千古之恨。
諸葛亮就算不肯投劉表,為何不去輔佐孫權?
諸葛亮不肯投奔曹操,是因為曹操構成對漢室的威脅,而且太殘忍。那麼他為何不就近投奔劉表呢?劉表當時擔任荊州牧,作為漢室宗親,當年是孤膽取荊州的英雄人物,他占據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南、湖北兩省和廣東、...
蜀漢亡於諸葛亮?別鬧了!《隆中對》沒問題,只因後來突變太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有一種說法是蜀漢是亡於諸葛亮之手,說孔明窮兵黷武勞而無功,致使蜀漢國力枯竭,終於被曹魏所滅。筆者一直對這種說法是嗤之以鼻的,我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漢應該滅亡...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若無此人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曹操早已一統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尤其是在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聰明人面前,他又顯得有點傻裡傻氣的,這對他未免有些不公平。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為什麼說三國鼎立的真正締造者不是諸葛亮,而是吳大帝孫權?
文 | 江隱龍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歌頌諸葛亮的詩詞中,三分天下的預見力與功績是繞不開的話題。然而在《隆中對》剛剛提出之時,鼎足三分之勢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一個戰略構想,更或者說是歷史眾...
魯肅是老實人麼?從《榻上策》看出一代軍師戰略大家的超遠眼光!
魯肅,字子敬,安徽人,和周瑜是老鄉,也是三國著名的戰略軍事家,政治家,繼任周瑜位置的水軍大都督,東吳四英將排行第二,也是東吳皇帝孫權中期最重要的謀士參謀長,力主和劉備軍事集團建立聯盟的外交家。
終結三國的司馬氏(三):《隆中對》戰略被司馬懿破壞
上回說到年輕的司馬懿被曹操徵辟開始了仕途生涯,進入曹魏政權。此時的曹操剛剛擊敗袁紹統一北方,魏晉之際,南方還尚未被有效開發,相對而言,北方是農業發達、文化昌盛、人口集中的地區。由於占據中原富庶之...
成也劉備敗也劉備——《隆中對》執行中的得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天,時年47歲的劉備,前後三次從新野跑到襄陽城外的隆中,去拜訪只有27歲的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 興漢安民的政治理念使他們走到一起來了。劉備從18...
換個視角看三國,魯肅借荊州實則不安好心,關羽被殺另有隱情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將東吳的智者魯肅給描寫成一個忠厚的老實人,說他沒有心機,總是被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給利用耍的團團轉,後來更是在劉備借荊州這件事情上被夾在兩者中間,最後被諸葛亮的花言巧語給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