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被曹操嚇得倉皇逃竄,卻不棄十餘萬百姓,究竟目的何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發生在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主人公為諸葛亮。
原文如下: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此正如病勢尪贏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藉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
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
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
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
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
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時值曹操占據荊州、諸葛亮來到江東說服孫權組成聯盟之際。
當時,東吳文臣紛紛對諸葛亮進行責難,江東老臣張昭更是首當其衝,指責劉備毫無能力。
對此,諸葛亮予以了堅決駁斥,並舉出劉備「攜民渡江」為例,稱讚劉備的仁義。
也就是在這段話中,出現了「大仁大義」這句成語。
所謂的「大仁大義」,指的是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曹操突襲荊州,劉備率領襄陽及樊城一帶的百姓一路南下,這個故事不但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很多人卻對劉備為何帶著百姓一起逃跑充滿了疑問,有人甚至將「攜民渡江」改成了「挾民渡江」,認為劉備這是裹挾荊州民眾,為的是延緩曹軍的進軍速度,為自己的脫險創造有利條件。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決定南下江陵,是在得到劉琮等荊州官吏已經決定投降曹操後充滿作出的決定。
而當劉備一行途徑襄陽記周邊地區時,有不少百姓自動加入劉備的隊伍一起南下,期間並不存在劉備強行裹挾百姓之事,而且這樣做無疑是拖慢的是自己的行軍速度。
其次,當劉備及百姓逃至當陽地區時,被曹純率領的曹軍精銳部隊——虎豹騎追上。
據《三國志·先主傳》及《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在當陽一戰中,不僅謀士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抓獲,就連劉備的妻子也被曹軍生擒,劉備倉皇逃竄,自己也差點被曹軍俘虜。
試問如果劉備真的是「挾民渡江」,最少也會事先安排好自己及部下的家屬,又怎麼會連他(她)們都顧不上呢?
因此,所謂「挾民渡江」的說法是非常荒謬的。
劉備此舉,其目的正如《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言,是大仁大義之舉,這也是劉備歲歷經磨難卻能笑到最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得民心。
這一點,是裝不出來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趣評《三國演義》:劉備攜民渡江,實則害人利己
今天要說的還是劉備攜民渡江的故事,也可是說是一場人為的事故。只少有許多人認為,劉備的攜民渡江,是挾民渡江。新野的老姓並非自願跟著他逃生,只少是不是全部自願的。這樣說並不是憑空亂說的,我們來分析下下。
劉備攜民渡江的歷史真相,不是陰謀論,也不是您所看到的那樣
關於曹操南征荊州時,有多達十萬的荊州官員和百姓拖家帶口跟隨劉備逃竄的事情,至今有很多朋友都不解,不但質疑荊州百姓的愚蠢做法,認為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逃竄,荊州百姓仍舊可以過著自己的平凡小...
劉備攜民渡江,十餘萬人跟隨,原因卻沒那麼高尚
有三件事出乎劉琦、劉備的預料,一是劉表死得太突然,二是劉琮投降太快,三是曹操來得太快。劉琦是個孝子,當時任江夏太守,劉表去世時回來奔喪,被拒之門外。其實劉琦也是想武力奪取荊州的,部隊都已經過江,...
三國時期劉備以仁義為本,但是有一件事以仁義為起點,卻禍害生靈
我們都知道劉備在官渡大戰時棄袁紹而投劉表,迎請諸葛亮後沒多久。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攜民渡江要前往江陵。劉備攜民渡江曹操得知劉備要退據江陵,日...
三國演義權略之11:舌戰群儒及其背後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不得抄襲,不得轉載)劉備從樊城撤退後,前進目標是江陵。但曹操大軍追趕得很厲害,劉備放棄江陵,斜著跑到漢津口,遇到劉琦帶著船隊來接應,從此逃脫曹操的追趕。劉備和諸葛亮來到劉琦...
《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合起來依然不及劉備的十分之一(上)
曾有評論說:二十歲時看《三國》,覺得曹操最牛;四十歲時,覺得孫權最棒;六十歲時,覺得還是劉備最毒。細細想來,確實有些道理,少時看三國,確實崇拜曹操:官渡之戰,定鼎中原,韜略奇謀,信手拈來。挾天...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片段
老話講,「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水滸裡面比較多的是叛亂、義氣等,年輕人氣盛,讀了那些好漢的事跡,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三國里比較多的用到權術與謀略,老年人經歷豐富,老於事故,看了三國之後,...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懟人是一門藝術。《三國演義》里懟人我就服諸葛亮。要想精彩地懟人,就學習諸葛亮!《三國演義》里寫諸葛亮懟人有兩次,第一次是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還有一次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約...
赤壁之戰定三國:諸葛亮封神,還是周瑜之巔峰?(二)
前一篇文章中,悅史君「遙想公瑾當年」,講述了周瑜的前傳:年少時,他與同齡人、江東「小霸王」孫策有總角之好,協力共擔大業;孫策之父烏程侯、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孫堅被刺後,他又通過丹陽借兵、戎馬數...
幾十萬大軍 就這樣消失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
百姓為啥跟著劉備跑,真的因為劉備是仁主嗎?背後真相讓人無奈
喜歡看小說《三國演義》的人都會對劉備敗逃江夏那一段有很深的印象,這段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中,可以說是整本書的一個小高潮,這次我們不講長坂坡,就單聊一下劉備攜...
與曹軍交戰慘敗,劉備「帶百姓逃命」的真實目的?
有人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只是感激。而帶百姓逃亡患難見真義,才是諸葛亮死心塌地追隨劉備的根本原因。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在隨時會被曹操追兵殲滅的情況下,堅持帶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終慘敗的事情。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舌戰江東群雄
樊城大敗,讓劉備狼狽至極。往江陵進發的路上,劉備走的那叫一個慢。畢竟有兩城百姓扶老攜幼的跟著,一天也就能走上十幾里路。從襄陽到江陵,約四百多里的路程,這點路放今天開車三個半小時穩穩噹噹的就能到,...
淡定,這裡是三國: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是演戲的設置!
對於《三國演義》中的「舌戰群儒」,人們的評價歷來頗高。普遍認為《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其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中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
劉備為何帶著百姓一塊逃跑,這則成語故事揭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習鑿齒的評論,所涉及的故事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要人物是劉備。原文如下: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當陽之戰,劉備攜民渡江,是救民還是害民,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三國演義,小編看到曹操率大軍進犯新野、樊城,劉備攜民渡江。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這一段都十分感人。但是小編看到的是,劉備輕率帶百姓搬離家園,造成數萬百姓的無辜死傷。那麼,當陽之戰,劉備攜民...
劉備攜民渡江的真相!諸葛亮無計可施,曹操譏笑說:自食其果!
荊州九郡,新野只是一個小縣城,湊不出十萬民眾。《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火燒新野退曹軍,劉備無奈打算將數萬百姓遷入樊城,隨後曹操八路大軍掩攻樊城,劉備問計諸葛,諸葛亮說: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