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大軍 就這樣消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

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併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

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戰馬無糧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

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

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

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

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

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

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

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讚許。

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

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

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

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

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

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圖)火燒赤壁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

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逕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

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

曹仁分兵圍甘寧。

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

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

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摺疊編輯本段長阪追擊戰

(圖)火燒赤壁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

」(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

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

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

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

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

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摺疊編輯本段孫權破敵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A 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國志·魯肅傳》(應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合傳,下同)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

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儘管曹操燒了自己的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

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閒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

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

遺址

(圖)火燒赤壁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

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逕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

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

曹仁分兵圍甘寧。

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

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

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赤壁之戰的發生背景及後續

赤壁之戰時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三國時期大戰的最重要的一場,此戰之後,確定了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規模的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先來說...

這場戰爭最終奠定了三國格局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

赤壁一戰,其實並不需要東風!

赤壁之戰只是曹滅劉的一個局部戰爭,但是產生的影響很深遠。第一點,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不再把追求國家統一當做第一要務了。赤壁的失敗,給了曹魏軍事集團當頭棒喝,同時也給北方一些面和心違的各個小集團一個...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是哪個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是赤壁之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