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後有姜維九伐中原,蜀漢為何未能北定中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胸懷大志的劉備,趁勢而起,從一個織席販履的草根,成長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先是地跨荊襄,爾後雄據巴蜀,並終成帝業,縱觀他的一生,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勵志無比。

然而這一在普通人看來,非常逆天的成就,並不能令劉備滿足,他真正的目標,是一統中原,成就霸業,只可惜他「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令人唏噓。

不過他去世之後,蜀漢並沒有放棄北定中原的目標,而是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公元228年,諸葛亮上《出師表》,開始了北伐的征程,從這一年開始,直到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他共發動了五次北伐。

雖說諸葛亮理民之干,優於將略,但是他能在第一次北伐時,迅速拿下天水等三郡,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大敗司馬懿,可見他的用兵能力並不差。

但是他並未能完成劉備的遺望,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

諸葛亮去世幾年後,敏於軍事的姜維,接過了北伐的重任,曾九度揮師中原,可是他與諸葛亮一樣,雖然勝多敗少,卻也未成興復漢室。

諸葛亮和姜維二人,多次北伐,也打了不少勝仗,為何卻一直沒能成功呢?小編認為,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一、荊州失守,隆中對化為泡影

唐朝詩人杜甫,曾稱讚諸葛亮道:「功蓋三國分,名成八陣圖」,現在很多人提起諸葛亮,也會提到,他尚未出山,便定了天下三分之勢。

可是通讀隆中對,我們就會發現,三分天下,只是諸葛亮計劃中的一環,他最終的目標,還是助劉備一統江山。

在他的預想中,劉備想要成大業,首先要據有荊益二州,這樣才能兵分兩路,呈相互策應的形勢,入主中原。

然而劉備拿下漢中不久,荊州的地盤,便落入了東吳手中,蜀漢不但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據點,還要分兵防守東吳,北伐成功的希望,便大大的降低了。

另外,荊州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不但兵強民富,還多出英才,蜀漢據有此地,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人才方面,都會得到大量的補充。

但是益州之地,則相對比較閉塞,其發展程度遠比不上荊州。

所以在荊州失守之後,蜀漢不但地盤出現了縮減,綜合國力也下降了不少。

這些是諸葛亮和姜維的才幹,彌補不了的。

二、蜀漢國力有限,並非每一次北伐,都以北定中原為目標

雖然「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但是諸葛亮並非每一次北伐,都以滅曹魏,定中原為目標。

他第一次北伐,出天水、隴西,一路勢如破竹,很多人認為,此戰若非馬謖失守街亭,導致他被迫退兵,很有希望取得成功。

然而這一戰,諸葛亮並沒有打算滅掉曹魏,因為走這一路,對他而言,只是中策,可求穩,卻不能速成,如果他真的想滅曹魏,應該會像第二次北伐一樣,效仿劉邦,由陳倉入關,與曹魏進行決戰。

所以諸葛亮一生五度北伐,六出祁山,卻未能揮師中原,並不能算做次次都無功而返。

到了姜維時代,所謂的北伐,更是空有滅魏之志,而無滅魏之舉了。

雖然每一次北伐,看似都是他主動出擊,曹魏被迫防守,但是他從未打算直接入關,而是致力於攻打隴西等地,這些地方,於曹魏而言,並不太重要,就要他悉數拿下,也無法動搖曹魏的國本。

他的北伐之舉,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以攻為守罷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和姜維,雖然一直致力於北伐,卻沒有獲得成功,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荊州地盤的丟失,影響了蜀漢的發揮,另一原因則是,他們並不是每一次北伐,都拼盡了全力。

由此可見,這兩人最終未成北定中原,興復漢室,並非因為個人能力不足。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