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畢其一生北伐,給蜀漢帶來的除了民困兵疲還有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自公元221年建國至263年劉禪投降曹魏,共計43年歷史。

前十年丞相諸葛亮主導全國軍政,中間二十年蔣琬、費禕輔政,後十年大將軍姜維獨挑大樑。

姜維字伯約,原為魏國中郎,諸葛亮北伐時由於被魏軍拋棄最終被迫投到諸葛亮帳下,孔明對這個小伙子是一見鍾情,多次施計終讓其忠心易主,在往後每每戰時伯約必在孔明左右。

姜維深受諸葛亮的器重並深受北伐思想的影響,一次次規劃著能夠在有生之年通過北伐實現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於是乎公元234至263年30年間在姜維主導發動的北伐戰爭大小多達十一次,但可惜的是均未見到實質性成效。

那為何屢次無功還戰?數十次的長線對外作戰勞民傷財造成蜀漢集團民困兵疲,但為何姜維還在堅持?讓我一起來了解下北伐對蜀漢到底有多重要!。

要聊姜維北伐,不得不說到《隆中對》,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時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北定中原,恢復漢室,實現統一的戰略方針,該方針大概的意思是分兩步走最終實現一統:第一步,奪取荊州、益州,以此二州作為根據地,穩定政治,積蓄經濟和軍事,外連孫吳;第二步,等待時機成熟之時,一路大軍由荊州向洛陽,另一路由益州向潼關進軍,兩路大軍以鉗形之勢攻取中原,此思想後來成為劉備集團進行政治、軍事鬥爭的總指導。

小編看來此戰略指導思想雖然有些理想化但在當時情況下的確算的上是大智慧大謀略,劉備在諸葛亮及龐統等人的輔佐下也的確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先後取得了荊州和益州。

就在劉備認為北定中原,恢復漢室指日可待之時,好兄弟關羽一時氣盛大意失荊州,自己伐東吳夷陵一戰又遭慘敗。

兩仗下來,關羽和劉備不在了,而更讓諸葛亮頭疼的是北定中原的大戰略前提荊州之地不復存在,蜀漢國力又遭重創,值此內外困境情況下諸葛亮不得不對原來的戰略方針進行調整。


再次奪取荊州已是不可能,但在諸葛亮看來採取東西兩路大軍以鉗形攻勢夾擊中原的思路仍然是最穩妥的畢竟當時的曹魏占有著北方數州經濟軍事實力雄厚,只靠一路勝算不大,那要怎麼辦了?奪取隴右,然後立足關中這樣新的鉗臂就能形成,再配合漢中如此東西兩路大軍同時發兵中原,北滅曹魏就成為了可能。

其次隴右地區地肥民富,占領此地之後可以養兵屯田,積蓄經濟軍事力量,於是諸葛亮在生前的5次北伐曹魏中均圍繞中隴右為中心作爭奪,但曹魏也不是吃素的,你需要難道我就給你?就這樣相互你爭我奪,但終因蜀軍長途征戰糧草緊缺且供給困難使得一次次北伐均不曾取得咫尺之地,但為了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志願能在有生之年不落空,此地在大戰略上又必占之地。

所以即使北伐沒有取得實質進展,但為了奠定恢復漢室江山的基礎,諸葛亮和後來的姜維不得不在有生之年盡全力北伐以求奪取隴右地區。

心存漢室的姜維在諸葛亮死後為了完成諸葛亮未竟之業,按照諸葛亮生前的戰略指導堅持北伐,30年時間共計十一次出兵北伐,雖然受到朝中蔣琬、費禕等人的壓制,但其北定中原恢復漢室之心至死不渝。

為了心中的抱負畢其一生的貢獻給了北伐事業,不幸的是最終一家老小均慘死在魏軍手中。

數十次的北伐直接導致了原本弱小的蜀漢集團民困兵疲,這一點是毋庸置疑,每次大軍出征所耗錢糧不計其數,戰場上的傷亡也是不可避免,這是因為如此蔣琬、費禕等人是極力對姜維的北伐行為加以掣肘和制約。

但話又說回來魏吳兩家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別人家家底要厚的多,不過在這種實力巨大懸殊的情況下姜維還是交出了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的成績,這已實屬不易。

姜維數十次的北伐可以說將蜀漢的家底禍禍的慘不忍睹,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並沒有削了姜維的軍權禁止其對魏的北伐,究其原因姜維的對外鬥爭對穩固蜀漢集團的大後方還是帶來諸多積極的影響。

首先在防禦上,姜維北伐實屬迫於無奈只得採取以攻為守,同時希望攻占和穩固隴右地區以實現新的鉗形戰略攻勢,這樣也能保證蜀漢大後方的安全,擺脫坐以待斃的困境,再伺機克復中原。

蜀國地處偏僻,人少,人才更少,如果一味被動固守長久相持下去遲早會被魏吳吞噬,所以不得不進行以進攻的方式實現戰略防禦,求得生存機會。

後30年的持續北伐戰爭的確也讓曹魏深深不得安寧,強大的曹魏因此也不敢輕易對蜀用兵,蜀漢集團的相對安穩大後方可以說完全是得益於姜維的北伐。

其次持續北伐達到了平衡蜀漢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效果,自從劉備稱帝蜀漢立國,蜀中形成四派力量,劉、關、張等元老派,諸葛亮、龐統、蔣琬、費禕等荊襄派,原劉璋舊部東洲土著派以及益州本土士族派;而這四股力量之間相互排擠打壓,長期以往對於後期劉禪的統治那就是顆不定時炸彈。

反觀姜維屬於後降之將,在蜀漢四派中資望不高,如果不通過北伐獲取威望掌握兵權穩固後方,那麼很有可能不僅是自己毀在政鬥中,很有可能整個蜀漢很快都會被曹吳兼并。

如此何談北定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此時的北伐恰好有效的將這尖銳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外,同時姜維本人也能大展己長,繼續完成諸葛亮未竟之業,再者這也正是劉禪所需要的,所以即使數次北伐民困兵疲劉禪對姜維的行為並沒有直接限制反而積極的協調左右。

為了北定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一生堅持北伐,雖未功成,但蜀漢江山30年的穩固你攻不可沒,大家對此不知是否贊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謎團:諸葛亮為何要致力於北伐?

諸葛亮的後半生幾乎和「北伐」緊密相連,就連生命的終結也是在北伐的路途上。人們對此的普遍認識是因為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誓要「匡復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但實際情況並非這麼簡單。首先,蜀漢已...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曹魏之前,姜維在幹什麼呢?

東漢末年,朝政崩壞,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漢室宗親劉備,奮然起兵,志在興復漢室,匡正天下。最終曹操雄霸北方,孫權盤踞江東,劉備屹立西蜀,最後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之勢。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丞相...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三國的蜀國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三國時期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猛將如雲,名士輩出。實力最弱小的蜀國建立時,就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而且五虎上將的粉絲也不在少數。魏國則有典韋、張遼、李典、...

蜀國國力最弱,為何卻頻繁出兵北伐

三國時期,魏、蜀、吳時期蜀國是國家實力最弱的國家。但是在蜀國政權40多年間,先後發動十數次北伐戰爭,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或無攻而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的繼承者「姜維九伐中原」。蜀漢國...

諸葛亮獨權導致蜀漢速亡?

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蔣琬、費禕以及軍事接班人姜維,先後苦心經營了近30年,蜀漢政權還是無法擺脫最先滅亡的命運。三人雖然皆是一時之人傑,但與曹魏、東吳的司馬氏兄弟及陸抗等人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