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蜀漢最弱,諸葛亮卻為何「六出祁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觀東漢末年三國局勢,毫無懸念曹魏實力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

縱觀中國歷史長河一般都是強大的國家攻打弱小的國家,就比如中國近代史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八國聯軍已經是洋槍洋炮了,中國還大刀長矛呢,軍事力量比中國強大很多所以才有了中國近百年的恥辱,而在漢朝,唐朝時期哪個國家敢來進犯,無一不俯首臣稱。

而在三國呢?諸葛亮卻「六出祁山」堅持北伐。

這又是為何呢?

第一、 北定中原,匡扶漢室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但是天不遂人願,結果劉備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大敗而歸,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

此後劉備更是一病不起。

章武三年(223年)春劉備病逝。

在去世前劉備召集諸葛亮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自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開始準備北伐之事。

大興農業,強化軍隊,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決定北伐。

《出師表》中也提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是劉備,也是蜀漢的終極目標。

第二、以戰爭阻止曹魏發展

我們都知道要發展,就需要和平。

就像現在的中國,在和平中發展不願意挑起戰爭消耗國力。

但是曹魏占據北方中原,地理位置遠勝西蜀,發展起來也就要順利的多。

曹魏實力本來就在三國中排行第一,又占據地理上的優勢,一旦它國力進一步發展就算是東吳和西蜀一笑泯恩仇再度合作也不一定是它的對手,就如當初秦統一六國一般。

正確的做法就是在曹魏還能抗衡之前,以戰爭來消耗它,給蜀漢爭取更多的時間發展。

(諸葛亮北伐)

第三、報先帝忠陛下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南陽,自此諸葛亮有了發揮他抱負和才智的機會,可以說是劉備這個伯樂發現了諸葛亮這個千里馬。

可以說劉備諸葛亮亦君臣亦朋友。

所以諸葛亮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決定幫劉備完成心愿,輔助後主劉嬋匡扶漢室江山。

有的人在讀完三國後說諸葛亮是愚忠,輔佐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而在我看來諸葛亮卻是忠義兩全。

他安定中南,六出祁山這是一個臣子應該做的,是臣子對君主的忠。

而他沒有趁劉備病逝後篡奪西蜀江山,反而盡心盡力的輔助劉嬋,這是對劉備的義。

《出師表》中也曾提到「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所以諸葛亮北伐曹魏就是出於蜀國的發展和目的,也是出於對劉氏父子的「忠」和「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

諸葛亮為什麼要不斷北伐曹魏直至死亡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事跡,其中的一些故事更是將諸葛亮的智計高明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為天人,但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病死在五丈原,含恨告終,最終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