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大咖讀書方法知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論語》有言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而讀書也不是隨便讀的!讀書也講究其方法。
「觀其大略」讀書法——諸葛亮
三國諸葛亮一直以「足智多謀」而聞名,他不僅好學,而且善學,也正是因為他精通讀書之道才成就了他一代賢相的名號。
諸葛亮的讀書法,不是頭懸樑,錐刺股的刻苦,更不是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泛大概,擷取精華,掌握實質。
諸葛亮讀書,從未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作息,「美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
這就不禁讓人們想到學校里,家長口中「聰明的孩子」了,在學校,很多看似調皮,不學習的孩子,成績反而比那些刻苦努力,趴在課桌上學習的孩子成績好。
智商其實都差不多,只是「聰明的孩子」更早掌握了「觀其大略」的讀書法。
而諸葛亮就是那「聰明的孩子」吧。
「會意」讀書法——陶淵明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
陶淵明讀書法注重的是抓重點和去繁就簡,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實際上,陶淵明在讀書的時候,追求的往往是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摳個別字句。
陶淵明的讀書觀正如他的生活觀一樣超然物外,不被凡俗所困擾,「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不困於物,不惑於情,讀書也這樣,不要為個別個別字眼費心勞神,會意即可。
「八面受敵」讀書法——蘇軾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認為:人在讀書的時候,往往會感到處處都是有用的知識,猶如「八面受敵」。
每每讀時,只求一點,容易集中深入,徹底攻破一「敵」,像打仗那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以次攻破一面「敵」。
蘇軾曾在《又答王庠書》中就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自己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意思是說,好書就像知識的海洋,內容豐富。
那麼,讀一本好書可以每次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或只就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時涉及其它的目標或問題。
所以,每一本好書都需要好好讀它幾遍,日久天長,必有所獲。
蘇軾自己就是這樣來讀《漢書》的,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數遍之後,蘇軾對《漢書》多方面的內容便熟識了。
「精當」讀書法——鄭板橋
清代畫家鄭板橋要求自己讀書要「求精求當」。
「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是讀書要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他說:「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當則粗者皆精,不當則精者皆粗」。
實際上,鄭板橋並不反對博覽群書,只是強調多讀必須以精讀為基礎,多讀的內容也必須用精讀中得到的知識去聯繫新知識,圍繞一個課題深入下去。
讀書貪多不求精,就會胸中撐塞如麻;讀書求精不求多,才能讀到書里去,抓住要領,但不等於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探」與「研」,因為書中的「微言精義」所包含的豐富深邃的內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窮」。
在精讀中,鄭板橋還比較注意「問」。
他認為「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
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
他提倡讀書好問,才會使「疑竇釋然,精理跡露」。
「七焚」讀書法——張溥
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並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
這也就要求他讀書有三步。
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裡默讀。
第二步: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
第三步:朗讀後將抄寫的文章立即投進火爐里燒掉。
燒完之後,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
這樣反覆地進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直至徹底理解、背熟為止。
張溥一直以苦讀成名,他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七焚齋」,也叫「七錄齋」。
「三讀」讀書法——顧炎武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一直是讀書有道,也很講究讀書的方法。
他的「三讀」法即是:「復讀法」、「抄讀法」、「游讀法」。
「復讀法」:所謂復讀,顧名思義就是複習之意,他給自己規定:每年春秋兩季,分別複習冬夏兩季所讀的書,即半年讀書,半年複習,把閱讀和複習交叉進行,有效地增強了記憶力。
「抄讀法」:顧炎武讀書總是要動手抄錄的,這種學習時既動口,又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讀書效率。
「游讀法」:顧炎武篤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讀書方法。
他從45歲開始了大規模的遊學生活,做到了書本知識與實際知識相結合,學以致用。
「讀書不二」讀書法——曾國藩
有人說曾國藩是千百年來真正成事的書生,這也就不得不說說他的讀書法了。
首先是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在曾國藩認為「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為外人。
」一本書沒看完,堅決不開始閱讀下一本,東翻翻西看看,只是讀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讀給自己用的。
其次是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曾國藩喜歡讀史,而且是堅持不懈的閱讀,無論寒冬酷暑,無論身處何境,身邊總是帶著書,這樣的人算得上真正把讀書當成生命中的事業了。
最後就是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讀書是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而不應該是作者對讀者思想的灌輸。
曾國藩深諳此點,所以每日讀書畢,都會在日記中寫下當日讀書所感,將書中內容化為自己思想。
讀書不再多而在精,時間不在長,而在於你是否能夠合理利用,如果你現在還處在讀書的迷茫中,不妨學學這幾位先賢的讀書之道吧。
來源:語文報素材快線
「經典」名人讀書方法、經驗總結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晚我們就請大家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
歷史上六位卓越文人學者的讀書方法,教你怎樣讀書
在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學者在歷史的舞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傳奇,他們或是言語非凡,妙語連珠,或是筆鋒犀利,字字珠璣,留下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這些文人學者的成功,跟他們好的讀書方法不無關係,今天小編...
讀書有道-古聖先賢的讀書法,大開眼界!
1、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諸葛亮深諳讀書之道,不僅好學,而且善學,並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謀」。諸葛亮的讀書法,對今人亦有裨益。諸葛亮讀書只「觀其大略」,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10位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們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諸葛亮|「...
超長乾貨|讓諸葛亮等古聖先賢,一起教你如何有效閱讀!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書籍,我們的成長離不開閱讀。從古到今,那些厲害的人物,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大量閱讀。那麼在古時候,古聖先賢們都是怎麼看書的呢?他們又是如何將書中內容變為自身知識儲備的呢?
跟著古人學習讀書之道 完美自己
「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之學」也就是「君子之學」,通過讀書是為了來完美自己的。如果一個人讀書之前和讀書之後都是一個樣,那就等於沒有讀書。所以讀書以後要能夠變化氣質,那樣讀書才有用。
9 位名人最牛讀書法,閱讀原來可以這樣簡單
1、朱熹:「二十四字」法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總結歸納「二十四字」閱讀法,該法是由「循序漸進、熟讀精思...
你真的會讀書嗎?看歷史「名人」的讀書法,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
什麼是真正的讀書?讀書讀的是什麼?對於這兩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一起來看看史上那些大文豪,科學家們是怎樣讀書的吧!陶淵明:「會意」讀書法「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