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閱讀術入門——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尻淳一是一位以市場營銷為主業的作者,曾經非常不愛看書,直到大學時,友人推薦的一本書,讓他「第一次接觸真正的傑作,並體會到了收穫知識的快樂」,而由這一本「座右書」開始了每年輕鬆閱讀三百本書的歷程。
在集中閱讀已經出版的百餘冊讀書相關書籍後,作者挑出了其中在實踐有效的或是能在本質上產生共鳴的內容,整合成為這本《高效能閱讀》,個人認為這本書作為閱讀術的入門書籍,非常有可讀性和可操作性。
一、讀書的目的
由外部因素驅動的讀書,會讓人感覺既無趣又痛苦,應該找到讀書的內驅動力。
(一)為自我提升而讀
當我們很需求學習某項技術技能,或志在擴充自身知識儲備,或為緩解知識焦慮的時候,讀書會非常有動力,效率高且越讀越愉快,越讀越有信心。
(二)為產出而讀
現在已經進入消息爆髮式增長的時代,微博、豆瓣、微信公眾號、簡書等等的大量平台的出現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寫作的空間,「為寫而讀」應運而生,為了寫出更多優質的文章,需要大量的閱讀,大量的練習,以及理想的文體。
優質的文章能夠提升筆名知名度,吸引到更高層次的讀者並與之互動,以及增加收入。
二、書本的選擇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建議讀者們按照「70:20:10模式」選擇所要閱讀的書籍——即閱讀70%的專業領域書籍,20%的相關領域書籍,10%的未知領域書籍。
通過閱讀70%的專業領域書籍,打造思考的主場,形成自己擅長的領域,具體選書則可以參考行業領袖的薦書。
通過閱讀20%的相關領域書籍,使知識無限延展,在這個過程中,擅長的領域也會得到深化。
剩下10%的未知領域書籍,可以隨心所欲地拿起一本書就讀,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一)與作者互動
當你對作者本人產生興趣的時候,閱讀他的書就會顯得更容易一點,而這樣的興趣可能從很多個方面產生:
可能是百度到的作者的趣事或經歷,使你感到開心或者驚嘆;可能是參加了一場作者的現場分享會,某些觀點引起你的共鳴;可能是在某平台與作者產生活動,獲得感謝或交談愉快。
(二)用耳朵閱讀
聽書比起看書,往往會更輕鬆一些,喜馬拉雅、蜻蜓FM等平台,能讓你很方便地聽到很多書。
除此之外還可以參加本地的一些讀書會,讀書社群,聽一聽別的讀者的分享,他人視角或解讀往往會讓你得到不一樣的感悟。
(三)為實踐而讀
要去旅遊,不少人都能津津有味地閱讀大量遊記,製作旅遊攻略。
初學圍棋,可以從一本圍棋入門書開始,一手持書,一手拈子。
我想自學思維導圖,先是去參加了一場本地圖書館舉辦的思維導圖分享會,又閱讀了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然後為這本《高效能閱讀》繪製了我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我寫過一篇思維導圖入門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四)輕鬆地閱讀
有時候感到痛苦可能是心理包袱過重,不妨參考原尻淳一介紹的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的「讀者權利十條」:
讀者有不讀、跳讀、不讀完、重讀、讀不擇書、易受感染、讀不擇地、隨意選讀、朗讀、默讀的權利。
如何,是不是輕鬆很多?
四、高效地閱讀
明確了閱讀了目的,選好了要讀的書,提升了閱讀的內驅動力,下一步,就是真正地動手讀書了。
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泛讀、精讀等等,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為我們介紹了他獨特的速讀術。
(一)為何速讀
速讀,顧名思義就閱讀速讀很快,對一般讀者來說就是單位時間內能夠閱讀更多的書;對有學習需求的讀者來說,就是單位時間內能了解更多的知識點或技術要領;對於有產出能力的讀者來說,就意味著能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更優質的稿件,而往往稿件的數量與質量,與酬勞息息相關。
(二)如何速讀
原尻淳一提倡的速讀術的訣竅是「關鍵詞發掘」和「假設驗證型讀書」。
關鍵詞發掘:仔細閱讀目錄,對關鍵詞大致有數,想像關鍵詞所包含的意義。
假設驗證:快速閱讀文中關鍵詞附近的內容,對上一步的假設進行驗證。
對比分析自己的假設與作者的想法有什麼不同,並做好筆記。
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內容,有新想法新創意浮現,也記下來。
(三)再加速
1.習慣
這些習慣可以幫助閱讀者更快地進入狀態:閱讀之前預設目標、早起讀書、在固定的時間閱讀、按最順手的方式布置自己的書架,給閱讀來一點「儀式感」等。
2.小技巧
善用各類彩色便條貼做標記、直接在自己的書頁內寫筆記、在扉頁空白處自製重要內容索引、善用圖表等等。
3.說「不」
感到非常無趣的內容即刻終止閱讀、提前設定不讀的內容並在看到時果斷跳過。
4.實用小方法
黑體字閱讀法:任何人都能在一個小時內讀完一本商業書籍的方法,只閱讀黑體字。
卡片筆記法:聽課一學期,期末報告毫無頭緒?可以嘗試每節課寫一張卡片的濃縮筆記,期末將積累的卡片分類、排序,就能成為報告的大綱了。
(四)思考
閱讀的靈魂是思考,否則就是麻木地不斷地看字罷了,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記下靈光一閃,讀完後整理,可以繪製思維導圖,整理後產出,這樣思考就貫穿在了整個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整理舊資料再次思考。
《高效能閱讀》用平實的語言為讀者們介紹了高效能閱讀的方法,既節省時間,又保證質量,步驟明晰,可操作性強,如果你是閱讀術的初學者,喜愛閱讀,並希望通過一些方法提高閱讀效率,書中介紹的方法一定能對你有所啟發。
我是聶梓吟,分享圖書和電影,這是我的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怎樣閱讀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殺手鐧,但也有一些閃光點卻驚人的相似。賈伯斯曾在早期的一段訪談中談到關於自己成立蘋果公司的緣由:跟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類善於製造各種各樣的工具,工...
看過了這本書介紹的閱讀方法,才知道以前的書都白讀了!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你每天都會從各個渠道接收各種知識信息,但你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如何在短時間內大量獲取你想要的有用知識就變得很重要了,此時你需要一本能夠教授你高效能閱讀技巧的書。著名作家立...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為什麼你一定要為了寫作而讀書?
畢淑敏說過:現代社會是一隻飛速旋轉的風火輪,把無數信息強行灌輸給我們。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你要麼被別人影響,要麼影響別人。你也許在想:怎樣把各種信息為自己所用呢?怎樣寫出原創的內容,繼而影響別人...
不僅僅是89條閱讀技巧
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等於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逃避人生中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讀書重要我們都知道,可如何讀書,怎樣有效率的讀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是18年4月10號買的這...
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下)
前文連結: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為何要多讀書?在短短几個小時裡能夠掌握作者幾十年的經驗整理,模擬體驗別人做事的模式,花很少的錢買到別人的教訓,提高自己做事的成功機率,這是多讀實用型書籍帶來的最大...
一年讀100本書,你也可以做到
昨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數據:2017年的圖書零售市場總體品種數同比增長8.19%,新書品種數20.4萬。注意,不是20.4,是20.4萬。再看那些讀書達人一年100本的閱讀量,以前一個月只能讀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9種閱讀方法,是你人生最好的進階石
文章來源:鏡曉嫻 《鏡姐薦書會》一直以來,我都還算是比較喜歡閱讀,但真正從閱讀中獲得收益,是從去年開始的。要是算起來,這兩年讀的書並沒有前些年加起來的多,但前些年讀的書,跟大部分人一樣,雖然有幾...
從「知識焦慮症患者」到「知識達人」,只需要走好這三步
關於信息爆炸的討論,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研究表明,那個10年,全球信息每20個月就增加一倍。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信息的膨脹速度又飆升了幾個數量級。對面蜂擁而來的信息,我們窮盡一生...
「讀書」9條閱讀經驗,總有一條適合你
本文參與優享話題奪寶,話題「閱讀思考」。讀書可以為我們創造財富。一是直接變現。直接變現的例子太多了,首先由2016年引發的知識付費的浪潮,讓讀書的人有了更快更好地變現途徑。可以通過寫書評、寫拆書...
別人一年讀書300本,你一年讀3本,差距究竟在哪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老師說:「閱讀是一種信仰。」在已經過去四分之一的2018年里,你閱讀了嗎?讀了幾本,還記得書中的內容嗎?有無運用於實踐中來幫助自己成長?以前我不懂不明白不了解,為什麼有的...
如何高效能閱讀?看看這本書就夠了
《高效能閱讀》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作品。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他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他在研讀了市面上100多本閱讀類書籍後,總結了...
如此焦慮的時代,只有30分鐘,能夠讀完一本書嗎?
前幾天讀一篇文章提到錢鍾書先生,眾所周知的錢先生博覽群書,許多書籍的內容能夠整段整段的背誦出來。而我們大多數人的體會卻是:很多書,我們讀得再仔細,讀完把書一合上,很多細節是想不起來的。或者過了一...
知行合一才是讀書的終極目標
「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每次看完有書共讀這戳心的Slogan,相信不少人會和我一樣,有點慚愧,有點內疚。因為我們的書似乎總是停留在那一頁;似乎總是要花上好久才能將一本書「啃完」;似乎大功告成...
從杭州取回來的89項秘訣,專治各種閱讀類疑難雜症
故事發生在蟹黃十月,出差於杭州,夜遊浙大圖書館,在門口的小書店裡。一邊是位年輕媽媽拿著字母卡片教女兒發聲,咿咿呀呀好不快活;一邊是帶著厚瓶底的小姐姐,口中念念有詞,背誦著GRE單詞。雖然我英語屬...
如何讓書本知識為我所用
原文@圓眼小主 載於中讀App最近在課程內容看到這麼一問一答:問:老師,我寫書評時破題開頭都寫得特別蒼白無力,有時候想很久都不知道怎麼寫,原因是閱讀素材少嗎?(內容稍有刪減)答:這是因為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