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個半聖賢之一的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次聽說王陽明是來自我國寶島台灣的陽明山,當然這也是因為關注蔣介石去台灣的那段歷史而得知的。

陽明山,原本不叫陽明山,一天蔣介石來到台灣的草山,覺得風景不錯,加之自身對王陽明先生的崇拜與敬愛遂將草山命名為陽明山。

當時並沒有對王陽明產生很大的興趣,再次知道王陽明是在《明朝那些事》,無聊之際通篇的看了明朝那些事,得知王陽明背後的「心學」,由此開始關注--王陽明。

王陽明出生於1472年,卒於1529年,不算長的幾十年光景,展現了一幅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逝世後被追封為新建侯,有明一朝,普通文人無出其右,可算是無上榮光。

王陽明也算是儒釋道的集大成者,當然年少時也走了不少彎路,氣的狀元父親王華捶胸頓足,無可奈何。

王陽明,從小想勵志做聖人,可是每個人覺得他的想法很荒誕,這些人包括他的父親。

他父親對他的期待是,讀書、科舉,走仕途,因為王華時狀元,因此他也寄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是狀元,一門父子兩狀元也是榮耀的。

而在王陽明的心中能夠成為聖人的標準是「為萬世開太平」,也正因為次,王陽明滿腦子是「經略四方」的思想,也正是這種思想使他從心底里不重視科舉考試,最終,考了三次都未考中。

科舉歸科舉,他的興趣也遠不於此,他先是研究儒家思想,在明朝主要指朱熹的理學,理學主題即「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參不透其中原為,轉而去研究佛學,進而又去研究道家,正是他的這種「折騰」,為其心學的誕生,埋下了思想的土壤。

1499年,28歲的王陽明終於科舉成功,開始走上仕途。

而沒過幾年,王陽明因上書論證,得罪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貶到貴重龍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十死九生,有去無回,也正是在這個地方,王陽明在一個早晨大呼我明白了,史稱,「龍場悟道」,由此誕生了「心學」。

而隨著王陽明閱歷及認知不斷變化,「心學」也不斷完善,而在這個過程中,王陽明也慢慢迎來了人生的巔峰,當然也有嫉妒者,如朱熹的門徒。

今天到此,後續繼續,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明第一名臣王守仁

1905 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為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他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他在戰爭中...

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王陽明與心學思想

上林院:本文來自於2月3日晚,我在燈下書社在線講座的分享稿件。最近對陽明心學和禪宗頗有興趣,嘗試在陽明心學和禪宗基礎上重構世界觀體系的可能,如有朋友有相關見解觀點,求指導。本文的部分感悟要感謝復...

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

千古一絕 心學大師悟道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寧波餘姚人,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軍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學藝術造詣。官至南京兵部...

明代大神王陽明:吾欲成聖,雖千萬人亦往矣

小時候,很多人都被問過這麼一個問題:「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呀?」小盆友的世界天馬行空,規矩點的就回答老師、警察;搞怪點的也會說奧特曼、超人;而心存大志的,就會和小悅史君一樣,嘿嘿兩聲,以示天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