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

「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

王學中關於人格獨立與思想自由的部分,總能輕易擊中被各樣事務羈絆著的人們。

無論人們是如何任性隨意地取用王學,我們都不能輕慢哂笑,王學本身的價值維度及當下社會的智識情感底線,共同塑造了王陽明的流行線。

心學四決: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能「立德、立功、立言」最顯著的人有兩個半!兩個人是指諸葛亮、王陽明,另半個人則是指曾國藩。

還有一個說法,中國有三個人可以稱為聖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也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一是明代的王陽明,一是清代的曾國藩,一是當代的毛澤東。

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

毛澤東的很多思想本來就同王陽明比較接近

據說毛主席少年時就曾讀過王陽明的《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並逐句逐字做了批註,另據王元化先生的說法,早年毛澤東的很多思想本來就同王陽明比較接近。

他年輕時曾服膺王陽明,「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陽明。

後來毛澤東結合中國的實際,領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其發明的游擊戰打法,貌似和王陽明神出鬼沒的軍事打法如出一轍。

八路軍紀律嚴明,要求幹部清正,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為人民服務」「精神文明」等思想和心學致良知的精神不謀而合。

蔣介石將「草山」改名「陽明山」

蔣介石也是崇拜王陽明的超級粉絲,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學問家中,蔣介石最敬佩王守仁(王陽明)和曾國藩二人。

蔣介石甚至改名蔣中正,中正的名諱出處來自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 」。

蔣介石曾經三次到陽明洞參悟,到台灣後他對王陽明的研究愈發痴迷,他大約從 20世紀 30年代始,已非常推崇王陽明先生,尤其是對王陽明先生的 「知行合一」的思想,深為敬佩,並提出了他自己的 「力學 」主張。

除此以外,他還要求兒子蔣經國苦學陽明心學。

蔣經國學後亦佩服之,要求其部下以王陽明與蔣介石並列為最值得尊崇的導師。

蔣介石和蔣經國用心學的道理治理台灣,幾十年下來台灣經濟獲得高速發展。

日本奉心學為圭臬

心學不但在中國發揚光大,對日本也產生很大的影響,日本一位八十三歲的高僧拄著拐杖顫悠悠地把陽明學說帶回日本,沒想到竟風靡一時,陽明學說更是間接地為日本明治維新起了思想上的鋪墊作用。

日本奉心學為圭臬,心學在日本的地位,幾乎相當於文藝復興之於中世紀,尼采超人哲學之於德意志。

日本用心學理念教化日本國民,去除私慾講究團隊精神,改造國民素質,短短几百年從中國一個屬國發展為今天的世界經濟強國。

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刻了一塊印章,一直佩戴在身,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龍場悟道

明正德三年,王守仁任兵部主事因得罪大太監劉瑾,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後,發配到貴州龍場,王陽明慘遭此禍,心境孤獨、寂寞、苦悶、悲戚,後看淡塵世,轉為淡定寂然,潛心參悟天地心理,心境日益明朗。

晝夜苦思的王陽明,終於在一個夜夢中得孟子親自授道,頓時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他從睡夢中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格物窮理

宋代大儒朱熹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慾」和「格物窮理」朱熹一生追求的東西名字叫做「道」。

所謂道,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只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間所有的一切。

朱熹提出的悟道的原則是:格物窮理。

他告訴我們,「理」雖然很難悟到,卻普遍存在於世間萬事萬物之中。

理無處不在,而要領會它,就必須「格」。

至於到底怎麼格,那就不管你了,自己去思考去悟吧,你自己對著牆發獃也好,動手也好,願意怎麼格就怎麼格。

朱熹的世界和我們的是不同的,他的世界是分裂成兩塊的,一塊叫做「理」,另一塊叫做「欲」。

朱熹認為「理」是存在於萬物中的,但卻有著一個大敵,那就是「欲」,所謂「理」,是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和準則,只要人人都遵循了「理」,幸福的生活就來了,天下安定了,世界和平了,宇宙也協調了。

要用客觀世界的「理」,去對抗主觀人心的「欲」,而這才是世界的本原。

另類青年

明代,朱聖人的話就是真理,沒有多少人敢於質疑這套理論。

王陽明的那些朱聖人的追隨者一樣,對格物窮理深信不疑,每天格,見啥格啥,有一次對著自己家裡的竹子格了幾天幾夜,沒有格出理,他第一次對朱聖人的話產生了疑問。

真正讓他有所想法是一次和禪師的談話,終於讓他領悟了一條人世間的真理:「無論何時,何地,有何種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會被泯滅的。

它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

正是從那一天起,王陽明意識到:朱熹可能是錯的。

他開始明白,將天理和人心分開是不對的,人雖然有著種種的慾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強行用所謂的天理來壓制絕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在格物窮理的道路上徘徊了19年的王陽明,終於獲知了秘密的答案:「理」在心中。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聖賢之道!天理即是人慾。

這是載入史冊的一瞬,中華文明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

破除「心中賊」

心學四決,流傳千古,至今不衰。

王陽明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良知」,應該用最恰當的「良知」去解決辦法。

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王陽明也為修身養性,培養良好的道德觀總結了一套非常好的方法。

這就是「靜處體悟,事上磨鍊。

」當你閒暇無事時,要勤學讀書,從書中去體會別人如何克服名利的誘惑;也要自己思考,將好色,好貨,好名這些私利一一追究,搜尋出來。

平時,在具體的事情中,也要時常告誡:克己奉公,善良正直,把它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

「良知」人人有,但是需要時時去保持。

攻心奇謀

王陽明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打法詭異,他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都是聲東擊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經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

22天就平叛了預謀8年之久的寧王造反,創造了軍事奇蹟。

由此可見,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隱形的大牛人,集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目前被公認「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

但是在王陽明的一生中,他並不是把追求功名利祿,建立「事功」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做一個「大聖人」,追求道德修養人格的完善,並且把自己所學一點一滴教給眾人,讓「人人心中有定盤針」。

因此,忙中偷閒或者落寞時的王陽明並沒有閒著,他開門受徒,著書立說,可謂桃李滿天下。

文章來源:諸子百家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

王陽明與心學思想

上林院:本文來自於2月3日晚,我在燈下書社在線講座的分享稿件。最近對陽明心學和禪宗頗有興趣,嘗試在陽明心學和禪宗基礎上重構世界觀體系的可能,如有朋友有相關見解觀點,求指導。本文的部分感悟要感謝復...

中日 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這個人

1914年,這位蔣志清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突有所悟、全身...

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