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不升堂,那些縣史和衙役除了上頭髮下來的薪水以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卻說:孔明到了靈堂,見眾吳將惡狠狠,氣洶洶,他仍然毫不膽怯,朝靈台前直撲過去,雙膝跪倒在地,淚如雨下,甚是傷心。

吳將中以程普為首,見孔明如此舉動,揣測不透他到底安的是什麼心,「錚──」抽出三尺青鋒,舉在手中。

眾將齊齊抽出寶劍,頓時間,「哐……」一片鏗鏘之聲,只待孔明一有不到之處,便要將他剁為肉泥。

  魯肅見了,驚恐萬狀,料道勸也無用,嚇得渾身發抖,扭過了頭,看也不敢多看,只是雙手亂搖,張著嘴一句話都叫不出來。

  孔明趁吳將抽劍示威之際,迅速從袖中取出祭文,眼淚尚自流個不停。

  程普見孔明手中的祭文上密密麻麻寫著無數蠅頭小字,工整卻又雋秀。

心想,前來奔喪的人到此靈前總是寥寥數言,應個景兒罷了。

就是龐統也不過稍長一些,而且一點也無悲容,到底不是心腹之交。

而孔明平時看來與周瑜冤讎相報,好似冤家對頭,今日卻是涕淚交流,外加一紙長篇累牘的祭文,難得他與周瑜這般知交,我等可是錯怪了他?程普想罷,舉著劍楞楞地望著孔明。

眾將對孔明舉止也大大出乎意料。

見程普不動,他們也不敢胡來。

  只要你們此時不下手,就喪失了報仇的機會。

孔明的祭文一讀,不要說這些大將心會軟下來,就是那些慣會舞文弄墨的文人也忍不住這般悲哀。

孔明當然也懂得這些吳將此時的心理,對他們只能軟,不能硬。

便讀道: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年過五十便不算是短命了。

你剛剛三十六歲,年富力強,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時候,誰料你會夭逝而亡昵。

怎不叫人痛心入骨呢?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我們孫、劉兩家是唇齒之邦,江東死了個得力的主將,也是我們劉家的損失。

故而我不避嫌隙,親自奠酒,也好讓九泉之下的英魂有一些安慰。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

」──你年少好學足智多謀,堪稱吳中小輩英雄;又與孫策弟兄相稱,專好扶危救困,疏財仗義,為國為民注福消愆。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你十三歲就披髮為將,助孫策打下江南六郡之地,如此奇才,古今罕聞。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

」──三十六歲正是身強力壯,精神充沛的時候。

你抱病戎馬,東征西殺,天下英雄誰不讚嘆你這種自強不息的意志!

  「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你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與小喬相配,正是郎才女貌。

大漢當朝有你這樣的臣子感到自豪。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你身為六郡大都督,為了孫家的江山,廣采博納,任人唯賢,始終能奮爭向上,表現出了一個軍事家應有的氣概。

  「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自你從鄱陽湖操兵回來,蔣干到此說降。

你設下重重圈套,用了一條「反間計」,輕面易舉地除了兩個對手,使曹操打了牙齒往肚子裡咽,而蔣干還蒙在鼓裡。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雖說你年事不高,但文兼武備,六韜三略無不精通。

尤其是赤壁一戰,火攻破敵百萬,力挽狂瀾,曹操哪裡還敢正視江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曾記得你當年被人稱作小輩英雄,有口皆碑,何等威風!想不到你竟是這樣命運乖騫,早早地與世長辭了。

孫、劉兩家毗連,唇齒相依;唇寒則齒亡,我怎麼會不傷心欲絕,痛斷肝腸呢?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你忠義貫日,雖則活了三十六歲,雖死猶生,流芳百世。

  「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瀝。

」──當我得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以後,肝膽欲裂,真不知要悲痛到什麼時候。

好象蒼天也驀然黯淡無色;三軍如喪考妣,悲天嗆地;吳侯為了失去了你,更是捶胸頓足,痛哭泣涕;江東文武都是涕淚交流,心如刀割。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犄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我諸葛亮並無什麼才能,為了漢室的重興和劉備的基業,我孑然一人到三江口,相助你共破曹操,我們兩家各據有利地理為犄角之勢,前後呼應,首尾相顧,國家興亡安危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孔明讀到這裡,暗將雙眼朝兩旁一瞥,見眾將慢慢地把寶劍推入匣中,都在暗暗垂淚。

知道此時已沒有性命之憂了。

  吳將聽到這裡,非但消了殺孔明的念頭,而且都在側耳靜聽。

他們想,我們和諸葛亮是哪時候結的冤?!人家為了助都督破曹,嘔心瀝血,沒少花心思。

即使過去都督與他不睦,我們也不能把都督的死因怪罪到他的身上。

何況他確實為我們東吳立下了很多功績,我們更應該和他和睦相處,以求孫,劉兩家進一步的聯合,共御曹操,四海安寧,天下太平了。

因此大家收起傢伙,堂上氣氛就和緩得多了。

白幃中的小喬起初對孔明恨之入骨,以為他來祭奠是假慈悲,沒安好心。

後來聽得靈前哭得淒傷,祭得更悲切,暗想,諸葛亮果然是個大能人,把我夫君的生前事跡說了個清楚,我這個做妻子的也莫過於此。

可憐我家夫君福份太小,放著這樣好的朋友不交,卻去使那些沒良心的詭計要害他,算盡機關,白白地送了自己的性命,撇下我等孤兒寡婦,沒倚沒托。

小喬想到這裡,愈加傷感,掩著臉面嗚嗚咽咽地大慟起來。

靈堂上頓時又悲聲大起。

  當然這些大將中並不是人人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程普曾是江東第一任都督,見多識廣,十分有資格。

自從周瑜臨終托囑以來,他已知周瑜托魯肅代任都督之職,乃是要與劉備重修舊好。

那諸葛亮就是個必不可少的人物了。

程普含著兩眼淚水,望著遺像,默思道,都督啊,不是我們不為你報仇,諸葛亮實是無辜,孫、劉兩家讎隙都是因你而起。

你死了,或許江東要安穩一陣子。

想完,又把頭低了下去。

眾將見他低了頭,也都耷拉著腦袋。

  孔明見兩旁悄然無聲,一個個低著頭,料定他們對自己已沒有戒備之心,因而更加故作姿態,邊泣邊念:「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朴守其貞,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

  大家都屏息聽著下面的祭詞,不料聽到「從」字沒了聲音,見孔明伏在地上既不哭泣,又不念詞,一動不動。

見此情狀,大家知道大事不好,一齊擁上前去攙扶,不停地呼喚著先生。

魯肅在靈堂門口早已泣不成聲,心想,剛剛死去個知己,軀體尚未寒,現在又要送走一個朋友,看來我魯肅這個人是不吉利的,誰交上了我,誰就倒楣。

魯肅三步並作兩步衝進人群,見孔明兩眼上翻,昏厥在地,和眾將大聲喊道:「軍師醒來,軍師醒來!」

  其實,孔明哪裡會昏死過去呢。

他從開始弔祭到現在,已博得了大家的同情,意味著自己表演的十分成功,也感到很疲乏了,故意虛晃一招,伏地休息片刻,好象自己同周瑜之間的情誼是別人意想不到的,故而吊得自己都昏了過去。

現在聽得兩旁叫了一會,這才重重地透了一口氣,嘴裡還在十分吃力地誦道「從……」

  眾將忙制止道:「請軍師止哀!」意思是,你的一片誠意,我們都知道了,不必再讀了。

  孔明哪裡肯呢?剛剛還只是個小小的波峰,高潮還沒到來,怎麼肯草草收場呢!孔明從地上拾起祭文,邊哭邊讀道:「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祭罷,伏地大哭,淚如雨下,哀慟不已。

  眾將聽了孔明這句話,從心底里對孔明欽佩:只知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哪料他還有如此德性。

明明他的才幹要比都督大得多,卻把周瑜引為知音,說明他的肚量無限。

都是因為都督量窄,自作自受,周瑜哪裡料得著,生前被孔明三氣,死後還要受眾將一氣。

眾將把孔明從地上扶起,將羽扇送到他的手中,陪著他到側廳,魯肅設宴款待孔明。

  孔明將祭文疊好放入袖中,坐下與眾人敘飲。

魯肅吩咐手下到外邊請趙雲入宴。

趙雲聽得軍師祭弔非常順利,放心進了帥府。

到側廳向裡面一看,眾吳將都陪著軍師說話,勸酒十分殷勤,愈加敬佩軍師。

心想,軍師果然有膽識,身居虎穴,卻安如泰山,眾將圍著他,竟象侍奉自己的都督一樣恭敬。

如此看來,我到這裡來完全是多餘的。

此時,廳上早又擺下一席酒肴,好幾員吳將招呼他入席。

眾人說了一會話,孔明說,我是忙裡偷閒,只怕曹操聞訊周都督亡故,乘機麾師南下,恐皇叔焦慮,不敢久留。

起身正要告辭,得報南徐孫皓到來。

  孫皓奉了兄長的旨意,前來弔喪。

進得帥府,得知孔明也來祭奠亡靈。

暗想,好哇,你氣死了周瑜,如今又假意來弔孝,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倒不如先宰了他,用他的血來祭周瑜,以雪江東之恥。

因而他提了劍,直奔到側廳上,見孔明正要退出,大聲喝道:「大膽妖道,爾竟敢氣死周大都督,還敢前來假意祭弔,孫皓奉了哥哥之命,特來取爾的首級!」往孔明面前衝來。

  趙雲見外面一人手執龍泉,怒氣沖衝上廳,口出狂言,手按劍柄,哄然離座,正要攔住他。

又見孔明以目相示,意思是,不必與他相爭,自有江東文武上前說話。

趙雲怒目圓睜,站立孔明身旁。

果然眾吳將上前將孫皓攔住,把剛才孔明祭弔的情形向他敘說了一遍。

魯肅說:「二主公且息雷霆之怒。

諸葛軍師與周大都督乃是知音深交。

都督之死,與他無干。

  孫皓見眾文武與孔明相處和諧,都為孔明辯解,也就罷了宰殺之念。

忙放下臉來,到孔明面前施了一禮,道:「軍師切莫見怪,孫皓是個無知的人,聽信訛傳,冒犯鶴駕,在此賠罪了。

  孔明也上前還了一禮:「二主公,人道亮氣死周都督,斷無此事。

孫、劉乃唇齒之邦,理應竭盡全力,聯兵破曹,皆因小人之輩無中生有。

請二主公在吳侯面前多多善言,亮感恩非淺。

  孫皓吩咐更換杯盞,重新擺上豐盛佳肴。

孔明忙上前阻止,說道,不必了,劉皇叔在荊州見我幾日不歸,要擔心的。

況且此地祭奠已畢,眾位迎賓送客也忙得很,諸多不便,我還是早早回去的好。

魯肅道,既然軍師急著要回,那我們也不要強留他了。

只是趙將軍和船上的眾弟兄還未飲弔喪酒,那就把酒菜抬到船上去。

魯肅將船上弟兄的人數問明,按每十人一桌,外加孔明和趙雲合一桌,共計五十一桌酒菜,命人送到江邊的官船上。

孔明問,這些碗盞家什怎麼送來呢?魯肅笑道,東吳六郡八十一州之地,難道就少這五十一副杯盤用嗎?!早說孔明是不做賠本的買賣的。

此番到柴桑弔孝,分文未花,只是一紙祭文,盡賺這許多餐具。

孔明帶著趙雲朝外面去,魯肅和孫皓以及眾文武送將出來。

到帥府外,孔明拱手話別,逕往江邊下船。

  卻說:艙中的龐統,關著艙門,獨自坐著想心思,以為孔明弔喪有去無回,雖說有趙雲保護,終難與眾將匹敵。

孔明一死,天下唯我最有本領,不論是助劉備還是助孫權,定能遂平生之願。

龐統越想越得意,最後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孔明啊孔明,你此去難返,我龐統便可獨尊天下,無後顧之憂也!哈……」

  恰在此時,孔明和趙雲到了艙前,見門掩著。

孔明正要伸手推門,忽聽得龐統自言自語,復又揚聲大笑。

暗思道:這傢伙一心要做江東大都督,真是空穴來風,痴心妄想。

背底里又咒我有去無歸,倒是可惡得很,我料定孫權絕無此等容人之量,且東吳不乏其人,只怕你龐統在江東無一席之地,真不合時宜也。

孔明故意朝著艙中輕聲叫道:「龐兄。

  龐統隱約聽得外面有人叫喊,好似孔明的聲音,笑聲戛然而止。

想道,明明看到吳將都面露殺氣,盛怒之下必斬孔明。

怎麼只一會兒工夫,他就回來了呢?不可能。

莫非是孔明被他們殺了,陰魂不散,找到我的頭上來了?我剛才在與眾吳將講鬼的故事,難道真的有怨鬼不成?也沒有這麼快的呀,龐統站起身來,躡手躡腳走到門邊,從門縫中朝外一張,真的是孔明回來了,身旁還有趙雲呢,頓覺自己矮了半截,愈加欽佩孔明的本領。

立即打開艙門,拱手笑道:「孔明兄,你好算計,好膽識!」

  孔明對他看了一會,心想,算了吧,見我安然回船了,你卻來奉承我。

依著你的心,最好我孔明死在周瑜的靈前,方稱你的心,如你的意。

偏偏我孔明早有算計,得免大禍。

你龐統胸懷大志,卻心存惡意,到頭來,恐怕也要落得個周瑜般的終局。

孔明邁進中艙,說道:「士元兄過譽了。

士元兄有匡時濟世之才,安邦定國之策,足以輔助劉皇叔成三分鼎足之勢,何不隨亮同至荊州,共佐皇叔立霸王之業!」

  龐統想,我在你的船上不是為了跟你去荊州,而是為了避去一點嫌疑,既然你沒有死,那我也就不必在此多呆時間。

要我在你手下幹事,還沒有到這個地步。

我與你分道揚鑣,各事其主吧,反正江東大都督我是當定了。

說道:「多蒙孔明兄關切,後會有期。

」說罷,轉身出艙下船,重新回進帥府。

  魯肅見龐統忽隱忽現,心想,剛才你不知躲到哪裡去了,諸葛亮弔喪,差點送命,你卻沒有看到,如今怎麼又冒了出來?江東新喪都督,無人繼此大任,你龐統與孔明齊名,如此大才,正堪重用。

待我將周瑜的後事處置完畢,回南徐稟明吳侯,請你任此要職。

這是最恰如其份的事情了。

因此,魯肅留住了龐統。

  孔明見龐統告辭,分明是執意要當江東的大都督。

暗笑道:不妨讓你去試一試,否則,你是不會死心的。

孔明和趙雲先後進艙坐定。

正要傳令開船,岸上來了一隊吳兵,挑的挑,拎的拎,把五十一桌酒菜送上船來。

吳兵放下東西,都下船回命去了。

孔明這才命人解纜開船,朝荊州駛去。

一路上,漢軍十人一桌,大吃大喝起來。

孔明和趙雲一席更加豐富,兩邊門窗打開,邊飲酒,邊兜覽江上景致,格外有情趣。

船到中途時,忽聞江夏地面上盜賊蜂起,百姓恐慌不安。

孔明想,不知是什麼樣的匪徒如此猖獗,竟敢在我的領地上作亂?便傳令五號大官船向江夏進發,先剿滅匪徒,再回荊州。

不一日,船抵江夏,早有官員接著。

孔明便問軍情,命趙雲帶了五百漢軍跟著自己一起擒敵。

卻說這伙盜賊是附近山上小股土匪,以范疆、張達為首。

近年來,因孔明收復了荊襄九郡,治國有方,他們不敢下山滋擾。

近聞諸葛亮過江弔喪,他們賊性不死,四處偷盜,謀財害命,一時竟奈何他們不得。

今日恰又在城中造事,不料與孔明遇個正著,轉身就想逃跑。

趙雲和五百漢軍一擁而上,將他們團團圍住。

匪徒見了趙雲,心寒膽裂,紛紛倒戈投降,懇求免死。

趙雲上前將范、張二匪首擒住,押到孔明面前。

范疆、張達連連叩首求饒,願意棄邪歸正,要孔明收留。

孔明想,小人之輩,不可重用。

但是放在外面必然要做壞事,擾亂治安,連累百姓,影響安全。

孔明便命眾軍將他們兩個押回荊州。

待孔明一回荊州,便將范疆、張達二人釋放,命他們只許在城內做事,不許出城半步。

這兩個人因孔明不用他們,也不關他們,就在城內客棧中長住。

直到後來落鳳坡龐統中箭身亡,張飛率軍進西川,才帶上他們兩個。

此是後話。

孔明見江夏安寧,就和趙雲到別的郡縣去巡視了一周。

從荊州出發,到回歸荊州,前後三月有餘。

  柴桑舉喪,前往祭奠的人無數,最有影響的當然要算「龍鳳雙吊」了。

喪事料理完畢,魯肅就帶著眾人同回南徐稟復孫權。

孫權早聞凶訊,見魯肅到,哭祭一番。

因與周瑜深交,其家眷自然封恤甚厚。

程普送上周瑜的遺表。

孫權覽畢,就對魯肅說:「子敬,先大都督周瑜臨終舉薦於你,權命你為江東大都督,望子敬不負遺囑,善自輔佐寡人,繼承先大都督遺願。

」魯肅聽了此言,大出意料,忙搖手道:「肅碌碌庸才,誤蒙公瑾重薦,其實不稱所職。

願舉一人以助主公。

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

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現在江南,何不重用?」

  孫權聞言大喜,便問此人姓名。

魯肅說:「便是當今鳳雛先生龐統,龐士元。

」孫權聽得魯肅舉薦此人,立即想起了那張濃眉掩鼻,黑面短髯的古怪面孔來,心中不喜。

回答道:「此人狂士也,用之何益?」

  魯肅再三進言:「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

主公想必知之。

  孫權因與龐統見過一面,並無好感。

便回答:「此乃曹操自欲釘船,天意敗曹,何說是他之功勞?!吾不願用之。

  魯肅見孫權不肯用龐統,知道推卸不脫,就提出三個條件:第一,當了都督仍穿袍帽,不衣官帶;第二,舉薦呂蒙為副都督,共掌兵權;第三,屯兵陸口,聯劉拒曹。

魯肅想,在江東,我魯肅的才學比周瑜小,單靠自己一個人未必能做好,所以要有一人助我。

從全局來說,聯曹不如聯劉。

駐紮陸口,我可以時常同諸葛亮商議軍機大事。

劉備目前還未成天下,不敢侵犯江東。

孫、劉相和,天下局勢穩定,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

孫權聽了當然高興,當即傳令眾將三軍聽候魯肅的調用。

  魯肅告辭孫權,對龐統說,不是我不舉薦先生,奈周瑜在遺表上寫明,要我為都督。

先生的美意,我家主公萬分感激。

請先生耐心等待。

龐統低頭長嘆不語。

暗想,果然被孔明料著,孫權重義不重人。

魯肅恐怕他一氣之下,去投曹操;明珠投暗,必成惡水。

便說道:「先生可往荊州投劉皇叔,必然重用。

某當作書奉薦。

先生輔助皇叔,必令孫、劉兩家和睦相處,同力破曹。

  龐統想,到了這個地步,只有去投劉備了。

便勉強應諾道:「此乃某平生之素志也。

  魯肅只道龐統講的是心裡話,暗自高興。

心想,龐統非尋常之輩,才望頗重,相助劉備,也就是幫了江東的大忙。

天下大事只管交付於他。

要是被他投到曹操手下,我們孫、劉兩家就又添了一個勁敵。

魯肅欣然提筆,修成一書。

信中大意如此:龐士元非百里之才,若能托其重任,足能展其宏才;若被他人所用,實為可惜。

寫罷,交付於龐統。

  龐統接過書信,塞入袖中。

自忖:想不到我誠心誠意來助孫權,卻受他冷落。

老實說,我到了荊州,即使當不了軍師,也能同孔明平起平坐。

要是曹操賢明,我若投了他,第一個就要打江東,只是曹操奸詐,不足與謀。

龐統便要起身告辭。

  魯肅取出五十兩大銀,送與龐統,作為途中盤纏。

龐統說,要這些銀兩何用,憑我的名望,何處不能安歇,便取了二十兩,放入懷中。

魯肅送他到江邊,自回不提。

  龐統啟程往荊州去。

路上無事,今日己到荊州。

龐統進得城門,徑至轅門來見劉備。

問道:「門上有人麼?」

  轅門上正是孔明在三江口時的心腹王四。

孔明把王四帶回荊州,念他做事穩妥,就封他做了個轅門上的一個傳言官。

畢竟是一個船家出身,少有知識。

往日裡沒什麼大事,在門上通稟傳話,倒也得了些便宜,自以為得意,頗覺威風。

今日見門前一人相貌醜陋,衣冠不整,頓時有了氣,朝著龐統用手一指,大聲喝道:「呔,什麼樣人,擅敢在轅門之前雞鳴貓叫?」

  這真是運來推不開,倒楣一齊來。

龐統在東吳受了孫權的一肚子氣,正沒地方發泄,卻到這裡被手下呼么喝六,氣得他眼睛瞪,鬍子翹,哪裡還忍耐得住,大聲喝問道:「爾是何許樣人,竟敢出口傷人?!」

  王四見來人口氣不小,惹不起他,便軟了下來:「我乃劉皇叔麾下、漢軍師帳前傳宣官王四。

  雷聲大,雨點小。

龐統聽了,只覺得好笑:搞了半天也只是個報事的差役,竟也對人神氣活現,真是狗仗人勢。

我被人稱作鳳雛,也從未這樣傲慢。

若你聽了我的名字,定叫你嚇一跳!龐統嚴厲地說:「我乃襄陽人氏,姓龐名統,字士元。

有事要見皇叔,與我報進去!」

  「龍」,「鳳」並稱,天下聞名。

王四跟了孔明這些時候,素知龐統抱匡世之才,同孔明是一流人物。

今日初次見面,言語中便得罪了他,王四害怕劉備和孔明要責罰,嚇得渾身發顫,答應了一聲「是」,潑腿就報了進去。

  此時孔明按察諸郡未回,劉備獨坐大堂,惦記著軍師此去柴桑弔孝的情況。

心想,去了這許多時,也無音信送來,看來又被江東文武絆羈住了。

我這裡軍務冗雜,一刻都離不了他,怎麼還不回來呢?正在想著,王四報來:「報稟皇叔,外邊來一位襄陽道家,姓龐名統,字士元。

有事要見皇叔。

  劉備聽了很是高興,心想,久聞鳳雛大名。

火燒赤壁是他獻的連環策。

今日不請而至,必定有所助我。

我劉備獨得龍、鳳二人,看來劉家的基業還不會衰敗。

我正憂慮著孔明,來了龐統,軍中之事就可暫時託付於他。

劉備剛要起身迎接,再-想,慢。

龐統此來是不是投我,還不能料定。

即使他真的來投我,那又怎樣處置呢?我自請出孔明以來,三把大火,掙來這荊楚之地,全仗孔明運籌。

當時這些有名之士見我家底貧瘠,請都請不到。

如今有了份基業,眼見得一日好似一日,他倒來了,說明世上之人都是勢利眼。

要是我留住龐統,孔明回來了,豈不要暗中猜疑我得新厭舊?不管怎麼說,讓我去接了龐統進來再作道理。

劉備離座抬身,向外面走去。

邊走邊想,龐統也是個隱林高士,滿腹才學,肯定也長得象孔明那樣清俊飄逸,風流倜儻吧。

不料跑到轅門一看,門外一個道家模樣的人面目醜陋,衣杉襤褸,仰著頭,神態十分高傲。

劉備想,這個人難道就是我所渴思的鳳雛先生嗎?依我看來,倒象是一隻無樹可棲的烏鴉。

恐怕不會是龐統吧。

要是我身旁一邊站著孔明,一邊站著龐統,豈不要被眾文武指手劃腳,評頭品足,真是想不到的事。

劉備第一眼見了就不悅,忙將雙眼斜向旁邊,頭也向邊上一側。

  龐統因為前番到東吳見孫權已遭到冷遇,三江見周瑜也不受歡迎,赤壁見曹操也未得青睞,故而今日早有此心,要看一看劉備到底是愛才還是愛貌。

雖然素聞劉備仁義廣播天下,禮賢下士,但因為自己生相確實不討人喜歡,因此對這些十分敏感。

見劉備這般舉動,心中已大感不悅。

心想,人的相貌丑了,好象人格也要低一等。

想不到你身為大漢皇叔,竟也以貌取人。

你不看我,我也不睬你。

龐統挺一挺胸,旁若無人。

  劉備見龐統這般神色,已知自己冒昧了他,暗暗責備:我怎麼可以露形於色呢?他到我這裡來,必定是有心來指點我,求之不得呢。

況且來者總是客,我是一邦之主,更應厚禮待之,留在軍中共商大事。

這樣,天下能人賢士就會慕名而來。

他畢竟是鳳雛,是有體面的人,我決不可冷落了他。

劉備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和藹地說道:「啊,龐先生大駕降臨,實是三生有幸。

備久聞大名,恨不能相見。

在此恭迎。

先生請!」

  龐統見劉備忽冷忽熱,好生不樂。

心想,我這人就象一根爛木頭在水面上漂來浮去,沒有一個人肯撈。

碰上你劉備也是愛理不理,我真瞎了眼。

好在孔明在這裡當家,呆會兒見了他再說,便道:「貧道深慕皇叔英明,特來投拜。

  兩人來到大堂,分賓主坐定。

手下獻茶。

兩人寒喧一番。

茶畢。

又談論些兵家之事。

劉備暗忖,龐統出言非俗,正堪大任,只是未見真才實學,不可貿然任命,待孔明回來了再行封賞吧。

便道:「荊襄稍定,苦無閒職。

多蒙先生美意,請暫住幾日。

待日後有缺,理當重用。

  龐統想,這是什麼話!把我當作混飯吃的混客了。

什麼有缺無缺,分明不肯用我,搪塞於我罷了。

欲以才學動之,見孔明不在,只得按下不提。

龐統站起身來告辭劉備,跟了手下到官驛安歇。

  次日,劉備正閒坐無事,忽聞耒陽縣令病故,縣吏送來一封書信和一方印信。

劉備展書一看,原是那裡的縣吏要他速遣新縣令前去上任,料理公務和訟事。

劉備想,恰好昨日龐統到此,閒居官驛,倒不如先命他到那裡去即任,也可以試一試他的本領究竟能不能重用。

劉備即刻命人到官驛去請龐統不一會,龐統到。

劉備便說:「先生,此去東北一百三十里地,有一縣名叫耒陽縣,缺一縣宰,屈駕任之。

待軍師回來,再作定奪。

  龐統哭笑不得,暗思:玄德待我何薄,我與孔明不分彼此,他能做軍師,我至少也要弄個副職做做,卻叫我去當縣令,真是大材小用。

既然劉備有此意思,我就痛痛快快答應下來,讓我到耒陽縣鬧個天翻地覆,看你把我怎麼樣。

──在劉備手下為官的人只有龐統敢鬧事,也算耒陽百姓倒楣。

──龐統勉強相辭,重回官驛,等侯耒陽僚屬約期上任。

  劉備一面命人送信到耒陽,告知當地聽候龐統縣令的發落,一面命人將印信送到官驛。

  數日後,有五六個人到官驛見龐統。

龐統見這幾個素不相識的人都是嬉皮笑臉,不知他們要幹什麼。

就問:「爾等何許樣人?」

  「龐老,咱們是『帶肚子的二太爺』。

  龐統不懂。

心想,我是劉備的重臣,日後必有遷升,與你們這幫『帶肚子的二太爺』有什麼搭界?照這麼說來,你們也是耒陽縣府內的當差,欺我新上任,要敲我竹槓?就問:「此言何意?」

  來人都笑嘻嘻地說:「龐老,你新官上任總要置備些行李吧,諸如床帳被褥,官帽官服,還有衣食住行的家常用具,那就不要龐老操心了,都有我們來操辦,一定讓你滿意。

龐老以為如何?」

  龐統想,這幫人倒是殷勤得很,樣樣包攬下了,無須我費心。

問道:「錢從何來?」

  「龐老請放心,區區銀兩都由咱們來,不要龐老破費分文。

  龐統愈加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心想,世上哪有這等好人?甘心情願為人辦事,還白白地掏自己的腰包。

可想而知,耒陽縣定是個君子國了。

孔明真不簡單,沒多少時間就把荊楚之地治理得這般好。

不過龐統見了這幫人還不相信真有這種事。

再問:「爾等緣何這般慷慨?」

  「龐老,這是咱們的一點孝心。

龐老上任後,多給咱們些差使做做。

那時候,人家給咱們的報酬,咱們就不交給你龐老了。

反正龐老有的是錢,也不在乎這種細銀碎兩。

所以人家稱我們是『帶肚子的二大爺』。

  龐統這才明白,這些「二太爺」都是老於世故的當差,哪有什麼孝心。

他們是為了吃小虧,占大便宜,借著縣老爺的名義,到處搜括民脂民膏。

可我不想做一個清正廉潔的父母官,只是出於無奈。

既然你們要這樣做,那就隨你們的便吧,省得我再操這份閒心思。

因此對他們說道:「既然如此,爾等且聽了。

  一個當差從胸前掏出一本帳簿,一個當差從懷中托出端硯,一個當差從袖內抽出一支毛筆,頓時擺好了架子,看著龐統說:「龐老要什麼,儘管請講。

  龐統想,這幫當差真會做人,說得倒挺客氣,還擺下了臭架子,以後收起來肯定也是狠心的。

那我就先給你們點顏色看看。

你們想從我身上打賺錢的主意,那是不可能的。

說:「官帽官服。

  「這是最要緊的,記下了。

還有呢?」

  「床帳被褥。

  「人生在世,日半世,夜半世。

這是必不可少的。

還有呢?」

  「美酒一百壇。

  這班當差的聽了一嚇,你望著我,我看著你,呆立著象一尊尊木偶,做不得聲。

都在想,從沒聽說過上任要買這麼多酒的。

你是去走馬上任,是皇叔的官吏,又不去開茶坊酒肆,帶這許多酒幹什麼。

就算你大酒量,這種美酒是陳年老酒,酒力十分足,按每天喝三斤,那就不得了了,一個月也只吃得一百斤。

每壇酒總要四、五十斤,一個月吃兩壇,一年也不過二十四壇。

三年一任的縣令,即使天天如此,也最多吃了七、八十壇,這一百壇酒怎麼吃得完?寫字的當差兩手發抖,不敢記上去。

以為這位新知縣在和他們打趣,問道:「龐老要這許多酒何用?」

  「不必多問,只管與我記了上去。

難道這個『肚子』就不帶了麼?」

  這些當差的見龐統一本正經地和他們說話,便不敢追問下去,乖乖地記上一筆帳。

見龐統不說了,知道就這麼幾件事,就收起筆硯帳本,連連點頭道:「帶……我等一定遵照龐老吩咐辦事,請龐老擇一良辰吉日,坐了官船來吧,我等在耒陽碼頭恭候。

」說罷,走出官驛,先回耒陽縣去報信,為龐統置辦東西。

  龐統到了那一日,隨身帶了一顆印信,搖著鵝毛扇,出了驛所。

到江邊,找了一條小船,往耒陽上任去了。

船近耒陽,但見岸上當差衙役、六房書吏都衣冠楚楚在迎接,爆竹聲聲、鼓樂裊裊。

小船靠了岸,龐統付了船金,上岸往縣內走去。

  碼頭上的縣吏以為新到知縣必定是坐一號大官船,身上新衣新帽,大模大樣而來。

因此都伸長了脖子向江面上張望。

不料左等不來,右等不到,等得不耐煩起來。

哪裡知道龐統已悄悄地進了衙門在等他們了。

忽報知縣已到堂上,眾人連忙趕回縣中。

  龐統獨自徒步到衙門口,見幾個老閽公站立階首。

上前打拱道:「老丈,請問個訊。

  門公見來者破衣爛衫,是一個道家,不把他放在眼裡,心想,今日新知縣上任,衙內沒有人,你卻眼也不生,見了衙門還不遠處躲避,呆會兒眾官回來了,定然把你哄走。

故而都愛理不理說道:「你欲問什麼地方?」

  「耒陽縣的衙門。

  門公聽了,頓時生起氣來:到了衙門,還要問訊,存心來尋開心!沒好氣地說:「這裡不就是嗎?你是哪一個?」

  「我乃是襄陽人氏,姓龐名統。

  門公聽說他就是新上任的龐老爺,驚得目瞪口呆。

暗想,做官的常喜歡穿著便服私行察訪。

今日他第一天上任,就避開了眾人的耳目,暗地裡來體察民情了。

門公再對他上下仔細一看,又不象是來當官的。

因而只是不停地打量著他,露出了猜疑的眼神。

  龐統從袖中托出一隻精緻印盤,在他們的眼前一晃,得意地說道:「此匣中乃是何物?」印信就是權力的象徵。

門公見了印盒方才確信他就是天下聞名的鳳雛先生了。

一個個慌忙跪倒在門首,磕頭道:「小的們不知老爺易服而來,實是該死,衙中眾吏都去碼頭迎接老爺了。

請龐老到衙中歇息,小的們服侍。

  龐統進了縣衙,到大堂上坐定。

門公倒水的倒水,沏茶的沏茶,報信的報信,忙個不停。

一打聽,這才知道這位新老爺是坐了一條小船來的。

心中稱讚他廉潔奉公,官船不坐坐便船,官服不穿穿便服,必定是個受人稱頌的父母清官。

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江邊的人得知龐統從他們的眼皮底下過去,立即趕回來。

到衙門,先命那幾個帶肚子的二太爺進去探一探。

這幾個當差在大堂口對堂上一張,果真就是在荊州見過的龐老爺,忙傳出訊去,叫他們進去參見,大家上堂見禮之後,請新老爺先到下榻處休息,準備置酒為他接風。

龐統搖搖手說,一切都不必了。

將官服拿來,本官立即升堂。

這班衙役、縣吏都在想,這位老爺休息都不休息,一到就坐堂,又不要我們置酒接風,實是難得。

到底是鳳雛,與眾不同、當差呈上帽服,龐統到下處卸了道袍道冠,戴上紗帽,穿上官服,煥然一新,吩咐升堂。

不多時,堂上虎威連連:「龐老爺升堂哉!……嗨……」龐統重又整了整衣冠,不緊不慢地跨上堂來。

對兩旁一看:嗬喲,場面倒不小,一樣排,一列列吏役無數,站得斬斬齊齊。

龐統在中間靠椅上坐定,兩旁再次施禮。

龐統見案桌上文書一迭,隨手翻了一翻,已知是上一任知縣移交的公文,在心裡大略地記了一記。

打開花名冊看了一看,就點了一下卯,人員已全部到齊。

然後料理了一些公務,傳令退堂。

大家見這位老爺做事有條不紊,利索乾脆,都很滿意,以為從明日開始,龐老要使喚我們了。

  龐統等大家一走,退進內堂,傳喚道:「來啊!」

  當差應道:「龐老有何吩咐?」

  「美酒伺候。

  「是。

」當差想,這個老爺真好,別人為他接風他不肯,卻自己為自己洗塵了。

忙到廚下搬出一壇酒,打開泥封,進上盅箸,端上一桌下酒菜,原是準備為他接風的。

然後提起酒壺,便要篩酒。

龐統伸手制止道:「慢。

本官洪量,更換大杯。

  當差聽得龐統自稱洪量,心想,嗜酒的人總是喜歡說自己好酒量,結果喝得爛醉如泥。

因為今日第一次飲酒,當差還不知道他有什麼脾氣,所以二話沒說,就換上了一隻大海碗,並滿滿斟上了一碗酒。

  龐統端起碗來,先呷了一口,說聲「不錯」,頭一仰,「咕嘟,咕嘟」把酒喝乾。

剛放下碗,就喚當差篩酒。

當差站在邊上,看著他這副狼狽相。

見他飲酒時,嘴角溢出的酒沿著下巴淌到嶄新的官服上,酒飲干,胸襟上已濕了一大片。

深感可惜。

隨即又倒了一滿碗。

龐統揀可口的菜吃了幾口,端起酒碗,嫌戴著的烏紗礙事,摘下拋在一旁,仰脖又喝了一碗。

──《三國》中的龐統確是大酒量,人稱他百杯不醉。

他一生有兩次吃酒最多:第一次就在耒陽縣吃了一百天的酒,整天泡在酒里,一天吃多少,他自己也沒個數。

第二次是建安十六年進川時,被劉備罷免副軍師之職,他就借酒澆愁,醉了就睡,醒了就飲,足足吃了半年酒,真可謂夢死醉生。

現在他一杯接一杯,尚自酒興濃重,愛不釋手。

到下半夜,這班當差都困得眼睛睜不開,一個個偷偷地溜出去找地方打盹。

不一會,都跑了個精光。

龐統倒並不在乎這些,沒人斟酒,他就自己倒,一直吃到天亮時分,他也覺得睏倦了,就伏在桌上打起瞌睡來。

  太陽升得老高了,縣吏在堂上等了好久不見新老爺升堂,就命衙役到內堂去打探一下。

衙役到內堂口一看,橫七豎八躺著幾個二太爺,忙用腳踢踢他們,叫他們去請老爺升堂。

當差睡眼惺忪,跌跌撞撞闖到裡面,見龐統正在呼呼大睡,兩隻袖子上沾滿了油膩和湯水,一陣酒氣撲鼻而來。

當差先是輕聲呼喚,後來大聲叫喊,見龐統睡得很死,就用手推來搖去地喊:「龐老醒來,時光不早了,請升堂吧!」

  龐統睜開眼睛,迷迷糊糊見當差在對他說話,就問道:「喚我何事?」

  「龐老,請升堂!」

  龐統聽得叫他坐堂,暗想,即使做了一國之君,也未必天天臨殿。

這小小的耒陽縣,窮鄉僻壤,哪有什麼事情必須天天升堂?即使一世不坐堂也壞不了事。

不覺揚聲大笑:「哈……小小耒陽縣,何須天天坐堂?」

  這幾個當差的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耒陽縣也是個官府,縣中的大小事情天天都有,怎麼可以不去料理。

況且天天升堂,這也是歷來的規矩,就象開了店鋪要天天營業一樣。

你身為父母官,怎麼可以不尊法度,不恤民情呢?因此說:「龐老爺,你是這裡的一尊之長,豈可廢卻升堂之規?不論有事無事,總要每天升一次堂的。

  「實在是多餘的。

  「那龐老何時升堂呢?」

  「少則半年,多則三載。

來,休得多言,與我進酒來。

  當差想,你這個知縣真是個糊塗官,說什么半年坐一次堂,太荒唐了。

要是犯案的人壽長一點還不要緊,如果是個短命人,等你半年後升堂,只怕都要等不及了。

你吃了一夜的酒,我們本想跟了你得些好處,非但好處沾不上邊,還要跟你受累。

當差不敢違拗,一邊傳言出去不升堂,一邊又換上新鮮菜餚,讓他下酒。

  就這樣,龐統睜眼就吃酒,閉眼就睡覺。

一連十天下來,從不過問公務,只是沉浸在醉鄉之中。

全縣上下無不知道新來的縣令是個酒鬼,人人都在擔憂。

衙中各職開始還每天來報一次到,後來索性歸田的歸田,經商的經商。

由於縣官不理民事,上行下效,各種爭端隨之而起。

更因無法可循,盜賊蜂擁而起。

百姓夜不敢行路,商人日不敢開張,好端端的一個耒陽縣弄得一片黑暗。

大案報了無人審理,小案不敢報。

幸得地方上的亭長依仗著往日的威望,出頭代管,將重犯關押起來,把民事糾紛暫時擱起,等侯知縣一旦酒醒,立即告官。

  兩個月過去了,龐統依然如故,日以繼夜地狂飲爛醉。

這幫「帶肚子的二大爺」這下可不行了,衙中無差使,他們下的本錢至今未曾得到補償,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有的只好問人家借些錢苦度光陰,有的只好變賣家當暫充飢腸,苦不勝言。

他們只指望龐統能象第一天那樣升堂,弄點差使做做,可總是沒有希望。

眼看龐統越來越不象話,他們就湊在一起商議道,只有把原先買來的東西去賣了,還能收還些銀兩,不然只有等死了。

這幾個當差一齊到內堂,見龐統仍在自斟自飲,上前招呼道:「龐老。

  龐統從未象這次這樣痛飲過,無憂無慮,賽過神仙。

見這些當差一齊都來,起袖向嘴邊一抹,放下酒碗,身子靠在椅背上,問道:「何事?」

  「前番在荊州已與龐老言明,所購之物都是咱們墊出,指望跟了龐老能得些好處。

自龐老到任,已近三月,終日飲酒,從不坐堂,咱們無差使可做,這許多銀兩到何時才能得以補償?龐老何日才能坐堂?」

  「再隔三載。

  「龐老,不是咱們心狠,實在是出於無奈。

這數日來,咱們都背上了債,家中有老有小,生計難以維持。

請龐老不要多心,咱們要拿東西了。

  龐統想,這座縣衙內到底有多少東西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用不著,你們要,那就拿吧。

說:「隨爾等之便。

  大家不防龐統這麼好對付,壯了些膽子。

一個說:「龐老,內室的床是我買的。

  龐統想,這張床別說沒睡過,就是放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便說:「取去便了。

  另一個說:「龐老,床上的被褥是我辦的。

  「只管去取。

  「龐老的烏紗帽是我弄來的。

  「拿去。

  「龐老的官服是我託人做的。

  「拿去。

」龐統脫下官服,換上舊時冠服。

  「龐老,這酒是我買的。

  「不准擅動。

」別的你們只管拿,唯獨這酒是我的寶貝,涓滴不能動。

  這班當差分頭去收拾自己的東西,不一會都會集到內堂。

大家一看,一件官服已骯髒不堪,一頂帽也是灰塵沾滿。

只有床帳被褥絲毫未用,仍舊和買來時一樣新。

那個買酒的當差最倒楣,一百壇酒已吃得差不多了,僅有空壇還能換回幾個錢,但也是微不足道的。

大家認了自己的東西,離了內堂,各自回家去了。

  龐統不升堂,那些縣史和衙役除了上頭髮下來的薪水以外,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只得自己找些活計,貼補生活。

只有廚房中的幾個夥計,龐統不准他們離開,每天照樣要為龐統上街買菜,起火升灶,還可以從中揩點油水。

總之一句話,自從龐統來了這百來天,經他這麼一折騰,鬧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百姓都在暗底里切齒痛恨:來了這樣一個瘟官,只知道終日喝黃湯,縣中之事不關痛癢,把個耒陽縣搞得烏七八糟,好人受災,惡人猖獗。

上告信象雪片似地送到荊州城中,紛紛要求劉備迅速派人來稽查,揚善抑惡。

這個消息在耒陽縣中傳開,那些衙門中的老公事知道龐統不是尋常之輩,今後必有飛黃騰達之時,不忍心就這樣看著這位知縣被人糟蹋,就到內堂來見:「龐老。

  這一陣很少再有人來內堂伺候他,龐統更覺得方便。

聽得有人叫他,便醉眼迷濛地問:「何事?」

  「龐老這樣無分晝夜地飲酒,不理縣務,縣上已有人到皇叔那裡去告你的狀了。

還請龐老收斂些,小心為妙。

  龐統聽說有人去告他,心想,我飲了這許多酒,也覺得有些膩,正愁上邊沒人來找我的岔子,最好劉備親自來。

龐統非但無懼怕之心,反而大笑起來:「哈……好哇!由他們去告我便了。

來,美酒伺侯!」

  這幾個老當差苦笑一聲,搖搖頭:我們當了幾十年的差,在一任一任的知縣手下做事,不論好的還是壞的,我們也看得多了,從來沒有見過象你這樣的老爺。

儘管你是個有名望的人,但也要兢兢業業地做好父母官。

老是這樣糊塗下去,別說上面怪罪下來你吃不消,連我們也給你毀了。

他們見龐統不聽勸告,悄悄地退了出去。

龐統見這幾個老當差沒好氣地退出去,越發酒興大作,碗來酒干,一口氣又喝了幾碗。

撇了碗,就撲在桌子上昏昏睡去。

  正是:不是顛狂飲百醉,誰能俯就識宏才。

  欲知龐統下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十二章 最後的寧靜!

書接上回卻說此時諸葛亮傳令劉備軍的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和後將軍馬雲祿夫婦二人連夜前來相見,不就趙雲和馬雲祿兩人來到大廳之中!諸葛亮便喚趙雲附耳聽計,諸葛亮對趙雲附耳說道:「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