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微信進行碎片化學習?分享超實用的一整套學習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有多久沒看過書本了?最近一次學習是在什麼時候?最近一年是否有學習到任何提升你的知識?

現在年輕人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讓我們默然且遺憾。

一項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去年(2017年),我國年滿18歲的成年人中,沒有閱讀一本書(含紙質書和電子書)的比例高達63%!在被調查的10279名00後中,作為學生的他們除課本以外有12.2%未讀過一本書,年閱讀量超過5本的不到50%!

短短几年,網際網路革新了信息的傳遞方式,不管是上班族的成人,還是在課堂的學生,已經越來越摒棄我們過去通過看書獲取知識的傳統方式!

看書已經成為一件極度稀缺的事!學習變成了一件被碎片化的行為!曾經進步的階梯,已經被網際網路海量的碎片信息取而代之。

但是,在碎片化模式下,我們真的在有效學習嗎?那些碎片化海量的、零散的、無序的、不系統、互不關聯,無法構成系統聯繫的內容,我們看對了嗎?我們要怎麼看才真正有用?是看的時候一時爽,看完翻臉就忘?還是探究構建知識體系?將其內化成真正對我們有用的知識?

這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需要學習化零為整的一整套方法!


碎片化學習是什麼?

大數據背景下碎片化學習過程其實是一個知識碎片管理與加工的過程。

網絡「海量信息」置身於我們個體身上,可以分為對1、我們有意義的;2、對我們無意義的。

碎片化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這部分信息的挖掘、篩選、管理以及重新建構。

我們從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意義的部分,捨棄無意義的內容,在有意義的知識碎片中選擇對個體有用的,當後期再遇到問題的時候,從這部分有用的碎片中篩選出可以用於解決問題的內容。

微信作為信息重要承載平台,針對特殊的信息呈現特性與使用場景,提供一種從信息獲取、篩選、加工、內化、體系化以及時間控制的一整套操作方法。

適合所有學生、上班族、終生學習者。

在任何碎片時間,達到快速閱讀、發散、記憶、構建知識體系的目的。

裡面提到的很多方法,不僅在碎片化學習上,在很多學習場合,都是一種充分利用大腦機能,快速學習的科學方法。


微信碎片化學習方法

一、從挖掘優質內容開始

微信賦予了我們人人輸出的權利,而內容卻往往泥沙俱下!真正好的內容是讓我們能共鳴、能反思、能糾自己的錯、能對我們的思想產生衝擊力的內容。

那些大行其道的販賣焦慮、情緒宣洩的內容,如果我們不以懷疑審視的態度而是全盤接收的話,除了占據了我們的注意力,對我們的裨益卻可以基本為零。

回想一下:

那些製造30歲不婚不嫁被社會遺棄的內容?那些替你罵過社會婊演者的內容?那些質疑畢業5年毫無晉升迷茫的內容?

有幫助你獨立思考嗎?

你有沒有看過很多人的成功經歷?可是你是否知道了他們成功的方法?那些方法哪怕有一種被應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

很遺憾的是,能作出肯定回答的人是極少數。

我們看過很多文章,但真正對我們個體有效的卻少之又少!

所以我們要發掘的,是對每個個體生活于思想產生真正改變的內容!因為個體的不同,造就了我們對有用與否的差異化。

有兩個點很重要:

一是內容明確有價值。

二是對自己明確有用。

微信輸出內容的渠道主要是訂閱號、服務號、朋友圈、看一看、搜一搜,鑒於這是一種常規性學習方法以及內容的質量與可控性,我們主要選擇訂閱號作為內容來源。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尋找微信優質帳號呢?

添加的前一步是刪除,打開你的微信,挨個查看現有的訂閱號,參考前文提到的好的內容與不好內容的標準,以及個人喜好,建立一個你自己定義的優質標準,將那些不符合標準,沒有實質性乾貨的帳號取消關注

比如我的篩選標準是:帳號的主體是否有一定個人成就、內容有獨立客觀的價值觀而不是人云亦云、廣告內容占比在可接受範圍內、所提供的行業內容我個人感興趣......

完成這一步後,微信裡面剩下的是經過你的認可與肯定的帳號了,並且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篩選標準,接下來我們需要以這樣的標準尋找更多這樣的帳號,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知識。

從哪裡找呢?

1、朋友圈

這部分內容是經過朋友驗證與篩選,確定有一定價值才會出現在眼前,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它一定好,同樣需要你以自己的標準進行識別驗證。

通常我們的微信好友來自各行各業各個人生階段,商業、娛樂、教育、健美等等等,那麼你獲取到的內容也將會無比豐富。

2、帳號的關聯帳號

因為現在我們的微信里已經有一些不錯的帳號了,那和他們相關聯和交流的帳號(需要注意區分那些明顯的廣告痕跡)通常也不會差。

比如這個帳號所轉載的另一個號、文中提到人物或提到的帳號。

3、他人推薦

比如導師、領導、某些行業的重度參與人員、朋友的朋友等等。

那些本身就有獨立思想、行業大牛的人,他們身邊所聚集的信息,所關注的內容通常不會差,記得和他們聊聊看平時都關注了哪些好的帳號。

4、你認可的人物

如果有那些你知道認可厲害的人物卻沒有關注他們微信,比如厲害的記者、學者、研究人員、專業人士,去搜索看看他們是否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吧。

通過這樣的方法不斷積累優質內容的帳號,也不要忘記隨時剔除那些不好的帳號。


二、從標題預測文章內容

現在,我們要開始閱讀篩選後的帳號文章了,等等,在打開一篇文章之前,我們還有一件事需要做!

先看看文章標題吧。

通常,標題是一篇文章主題的凝練,一句話的標題,所傳達的大部分時候正是文章的核心內容。

為什麼我們要提前知道文章講什麼?直接看不就行了嘛?

因為碎片化時間有限,從幾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獲取學習更多的內容?如何讓我們的閱讀過程不枯燥,能長期堅持?

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保持獲取新知識的愉悅,迅速體會到進步的快感。

這要求我們快速的找到那些我們需要的內容,通過標題來對文章具體內容進行合理的預測,再與我們的興趣或需求進行匹配,如果是我們所想要了解的內容,我們再打開,如果不符合或是可能內容不夠好,那就可以直接跳過,節約篩選時間。

舉個栗子

標題:《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喪?快來回答這些問題!》

預測:文章內容有兩種可能性,1、可能是類似於微信內的答題心理測試;2、需要跳轉連結進行測試,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廣告。

最終的結果是得到一個我喪、不喪或半喪不喪的結論。

在好奇心以外我需要這有的結論嗎?這有的結論對我有幫助嗎?

對我而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再舉個栗子

標題:《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的第一步》

預測:文章的核心已經出現在標題中【線性思維】,大致內容可能是1、什麼是線性思維的介紹;2、如何進行改變;3、改變成何種思維4、怎樣進行認知升級;很大機率上這是對我們線性思維的說明與思維提升的內容。

這樣的內容有價值嗎?

我覺得可以有,你覺得呢?

根據標題對文章進行合理的預測,是訓練思維、提高效率的一個重要步驟。

長此以往,這樣的習慣還會產生兩個意想不到的好處,一是我們越來越知道哪些標題好哪些不好,知道如何取一個好標題。

二是思維速度會大幅提升!


三、善用思維導圖

通過以上兩步,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好文章了!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思維導圖是一個可以幫我們釐清思路,搭建框架的很好工具!

任何文章或書籍,作者講述某個理論或觀點都按照一定的邏輯組織順序,如果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僅僅是按照順序讀完,對開頭和結尾、那些特殊的、反覆強調的、我們更加感興趣的內容會留有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對於全篇的核心重點、框架結構的搭建卻很難一時形成。

沒有認識與理解核心與框架,對一篇文章就不能算真正的閱讀,對它更深層次、發散思維也很難形成。

因此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第一步必須清楚作者要表達什麼?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重點是什麼?是如何搭建文章枝幹?是以怎樣的邏輯表達的?

第二步是將我們了解到得這些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整個文章的內容,涵蓋在一張框架清晰、主題互相關聯的圖片之中。

思維導圖是由東尼·博贊創立並大力推廣,通過人類左右腦的協同機能,利用閱讀、思維、記憶的規律,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應用最廣的思維工具,大量的世界500強公司廣泛學習使用,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工作人士、任何專業的學習者理清結構、快速記憶、思維發散。

每篇文章都可以製作一個思維導圖,特別是你認為對你有用的乾貨。

如何製作?

1、確定文章中心

2、確定下級枝幹中心

3、將他們線線相連、線上寫下兩個部分關聯

4、使用工整字體

5、思維自由發展、最後進行調整

思維導圖使用關鍵點:

1、先通讀全文,對內容與框架有了初步認識後,再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

2、關鍵詞。

我看過很多人在製作思維導圖的時候,直接將文字的重要句子進行摘抄,最後整個導圖內容太多,需要好幾分鐘才能看明白,更談不上快速記憶了。

真正有效的思維導圖要求我們歸納出一個段落或一個部分的核心,用關鍵詞進行概括。

3、運用豐富圖形與顏色。

將圖像與關鍵點建立聯繫,大腦的邏輯與想像功能協同發揮作用,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

這樣的思維導圖清晰簡約,即使時隔多日再看也可以一目了然。

使用手繪可以有效的運用以上的關鍵點,更好的幫助記憶,畫出來一副豐富多彩清晰明確的思維導圖。

如圖

思維導圖的客戶端會更為便捷,易於修改與保存,也應用得非常廣泛。


四、筆記流

在閱讀過程中記筆記,已經是我們從學生時代以來的常規習慣。

筆記分為兩種:

1、文章中的精彩部分標註、摘選;

2、個人思想火花的迸發。

筆記的關鍵點:

1、對任何內容都保持質疑的態度,無論作者是誰。

2、記錄下那些讓你靈光乍現的內容與乍現的靈光。

有別於傳統的筆記方法,這裡給出一種升級版的筆記方法——筆記流。

思維導圖已經幫助我們了解並認知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核心、架構與邏輯,我們已經知道了《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的第一步》一文中,線性思維是什麼,有什麼表現形式,以及如果改變線性思維。

我們傳統的筆記方法是按照文章順序,分別列出1、是什麼2、表現形式3、改變方法4...這樣的傳統邏輯,這樣的歸納筆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的知識點,卻很難在我們記憶、構建知識體系中發揮作用,筆記流則是能發揮這樣作用的方法,多出了筆記間的聯繫功能。

舉個例子:

筆記一我們記錄了什麼是線性思維,如果我們不作任何的標記,那這個知識就是一個孤立的點。

此時,我們發現了筆記二:記錄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這就為兩個知識點建立了因果聯繫:

因為大腦是由100多億個神經細胞連結而運作的一個超級生物機體,特定區域處理特定心智活動並隨時協調配合。

所以線性思維的邏輯與大腦運作邏輯並不一致,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要改變線性思維。

我們在筆記一與筆記二直接畫上一個生動的箭頭,並寫上兩個知識點的聯繫方式:因果。

此刻,我們想,既然線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思維方式呢?我們去查閱資料,寫下了筆記三

筆記二與筆記三直接,就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不僅知道了線性思維,還拓展了解了其他思維方式。

這樣的筆記間的箭頭,將一直持續下去,並聯繫到我們已有的知識框架中。

通過這樣的方法,單個的知識點,就被我們聯繫成了一條線,經過幾次線線直接的聯繫,最終變成了龐大的知識網絡。

除此以為,新知識點之間的、新舊知識點之間的互相聯繫,還會對我們的理解與記憶產生極大的幫助。

(後續我們可以再聊聊記憶相關的知識,通過與大腦運作和諧科學的記憶方式,記住知識會變得超級簡單)

將傳統的筆記方法優化為筆記流,獲得的是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架構的有用方法。


五、復盤思考,搭建初步體系

現在開始,我們要將學習到得知識進行復盤,將它們從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真正意義上成為我們自己的知識,添加到個人的知識體系中!

這個部分關係到三個步驟:

1、復盤。

有了思維導圖,復盤變成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現在我們需要將之前自己親手製作的思維導圖在大腦中用想像來重新繪製一遍,將那些關鍵字、他們之間的層次聯繫,重新填寫到思維導圖的架構上,相當於將整個文章的重點重新記憶一遍,通常幾十秒或者一兩分鐘,就可以輕鬆完成。

根據大腦的遺忘曲線,進行3-5次的復盤,學習到得知識才能真正轉化長期記憶。

第一次複習:在學習後的一個小時後進行;

第二次複習:24小時後;

第三次複習:一周後;

第四次複習:一個月後;

第五次複習:半年後...

2、思考。

在這裡,我們可以進行發散了!在我們閱讀過程中記錄筆記流的時候,已經有了初步的思考與發散,那個時候的思考是建立在閱讀過程中對具體某個部分的初步認識下進行的,發散的思維點與這個部分聯繫密切,現在我們已經對整個文章有了全面認識,可以從更為宏觀、全面、立體的角度,甚至與我們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進行思考與發散。

多次的思考、多個角度的發散,對於我們探索問題核心具有重要作用。

3、個人初步知識體系。

將復盤和思考的內容,融入進我們已有的知識體系體系中,與我們已知的知識建立聯繫。

比如還是針對線性思維的文章,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我們過去的個人經驗中,哪些地方使用到了線性思維方式;在解決事情時,考慮一下我們現在使用的是什麼思維方式;線性思維方式在生活中有哪些可見的應用等等等。

將思維放的概念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並且與個人經驗聯繫起來,才是真正的將知識使用起來,學到手。


六、構建個人「知識倉庫」

此時此刻,我們利用碎片時間收集起來的知識碎片,經過復盤思考,多次記憶,發散思維已經成為了我們自己的知識!知識的不斷堆積,會不會裝不下呢?會不會因為沒有

1、虛擬層面。

也就是大腦中記憶的內容倉庫。

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知識碎片與錯綜複雜的層次連接。

2、現實層面。

我們手繪、製作的思維導圖、筆記、圖片...這些具體的知識承載,隨著閱讀的增多,數量會急劇攀升。

需要我們進行合理科學的整理,分門別類的歸檔保存。

建立學習文件夾:

按照學科進行劃分:心理學、人文社科、計算機...

按照關鍵字進行劃分:戀愛、成功、學習習慣...

按照人物進行劃分:魯迅、卡耐基、東尼·博贊...

按照公眾號名稱劃分等等。

根據個人情況合理設置即可。

最好在學習的一開始就作好這樣的計劃安排,否則也需要在開始一段時間後立即進行合理的安排,將學習到的新內容及時添加到合適類別下,就像整理衣櫃,將不同功能、不同材質、不同用途、不同顏色的衣物在衣櫃中進行合理的安排放置。

沒有順序、雜亂無章的儲存,不僅會影響我們大腦的知識歸類,也會對自我的學習程度缺乏明確的感知,消耗學習熱情。

碎片時間的活用

現在請你停下來,不要繼續往下看,閉上眼睛播放一遍你的昨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關燈睡覺,有多少被有意無意廢棄掉的碎片時間?

早餐時間

上班路上/在學校上課路上

工作間隙/課間

下班路上/下課路上

晚上休閒

睡覺前

1、在不同的時間段,個人大腦不同狀態,以及學習節奏的控制適合我們在不同的碎片時間進行不同的學習安排。

2、根據個人單日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計劃的安排。

比如,早晨與晚上特別是睡覺前,是我思維最為活躍的時間段,考慮到晚上睡眠階段大腦的自動復盤、思考功能。

因此,我的安排大致如下:

1、在晚上睡覺前將前一天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大腦的思維導圖重建,並且思考的問題再重現一遍(不用思考這些問題,帶著它們進入睡眠即可,很多時候早上起床會有靈光乍現);

2、早上上班途中,思維活躍的時候,我會進行問題思考;

3、上班空暇間隙打開手機,按照上文中的方法看看文章。

4、下班後,時間相對更加整塊,更方便進行系統的發散,將學習到得感興趣內容進行拓展,或是查看一些更長、更艱澀的內容。


我們來總結一下全部內容:

1、挖掘優質內容

2、從標題預測文章內容

3、思維導圖

4、筆記流

5、復盤思考

6、個人「知識倉庫」

根據這些關鍵字,回憶一下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與步驟,接下來的時間,按照這樣的方法,根據個人的習慣,為自己制定一個微信學習計劃吧。

在具體操作中,上面的步驟可以隨意打亂。

一周後,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對內容的掌控度越來越好,一個月後,個人的思維力、分析問題的邏輯、獨立見解會出現驚人的進步!

學習是元能力,行動給予這種能力變現的可能。

行動起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思維導圖,詳解 · 思維導圖學習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是常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它非常有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包括大量的500強企業。思維導圖概述思維導圖是表達發...

你落後於時代,時代必將把你拋棄!

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東尼·博贊發明思維導圖,並開始推廣運用;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逐漸引入思維導圖,這個時候思維導圖盛行西方;21世紀的今天,思維導圖在全球得到廣泛運用。大量世界五百強企...

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值得推薦)

有很多人都知道使用印象筆記做為知識管理的工具,但絕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收集過程中,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會收集到印象筆記中,然後就結束了,收藏的文章很少去再次閱讀。知識並不是力量,在知識管理過程,收集只...

學習/工作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怎麼辦?

@warfalcon(4000+ 贊):現有答案中打雞血的太多,真正說方法的太少,給一些可以立刻應用的學習建議吧:對於邊工作邊考 CPA 考試的人,剛剛經過一天的工作、下班之後回到家裡已經精疲力...

學生思維導圖作文構思技巧

思維導圖在學習上的作用最大體現就是及筆記。我們在閱讀或學習過程中,為記住學習內容,養成了按順序做常規筆記的習慣。然而我們很少意識到:此種傳統的筆記方法存在著非常致命的弱點!托尼·巴贊在經過長期的...

怎樣練就超強的學習能力 知乎高贊

文章雖長,7000多字,預計8分鐘左右閱讀完,不建議跳讀,值得收藏。作為一個不怎麼聽課的學渣,我的績點能維持在班級前5,四年內拿過4次獎學金,只靠突擊拿過1次二等獎學金,一次三等獎學金,雖然只是...

你真的會利用碎片化時間麼?

前些日子,妹妹讓我推薦給她幾本書看。我一時尷尬,只能想起來大學的時候讀過的一些書,於是列了書名給她,結果她問我大概都是講什麼的,我想了半天,居然連概況都說不清了。明明讀過的書,只能記得一個大概,...

從尼泊爾地震你想到了什麼?

尼泊爾大地震,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每一個知道這消息的人都一定會為尼泊爾人民祈禱,祈福。今天要和大家談到的就是這一事件發生後會進行哪些方面的思考,而要儘快的進行救援,需要一個什麼的樣的思路才能做...

專升本專業課知識這麼記,幫你省時又省力!

備考複習時,背誦是所有升本黨都無法逃避的一個話題,尤其對於文科生來說,除開語文、英語需要背誦之外,專業課參考書的背誦也少不了,所以面對繁重的背誦任務時,好的記憶方法無疑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