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間接死於諸葛亮之手,非常可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蜀漢名相,一生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至病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線,諸葛亮一生功蓋寰宇,彪炳千秋,然而,諸葛亮無意中,卻害死了三個人,他們都是蜀漢的棟樑之才,個個都是精英。
可以說,他們三個人都是間接死於諸葛亮之手,非常可惜!他們都是誰呢?
這裡說的是無意中害死,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並不是諸葛亮刻意為之。
第一個,魏延。
為什麼說魏延是諸葛亮無意中害死的呢?證據在哪裡呢?《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勇猛善戰,每次跟隨諸葛亮出兵,都要請求諸葛亮給他一萬兵馬,魏延想用子午谷奇謀,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就像當年韓信那樣,但是,諸葛亮都沒有同意。
魏延常認為諸葛亮太膽小,嘆恨自己的才能不能施展,也就是說,英雄無用武之地。
注意,這裡說的很清楚,魏延多次向諸葛亮請兵從子午谷出兵,諸葛亮都沒有同意。
就算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有很大風險,確實不能實施,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向魏延解釋,為什麼不能用子午谷奇謀?史書記載,只說制而不許。
這就造成了魏延心裡不服,想不開,心裡的結沒有解開,怨恨從而越積越深。
如果諸葛亮向魏延解釋的很清楚,魏延肯定心悅誠服,不會再有怨言了。
還有,魏延和楊儀有矛盾,兩個人水火不容,但是,諸葛亮知道兩個人的才能,不忍心偏向任何一方,最終,魏延和楊儀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未能化解,導致魏延被殺。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三國志 楊儀傳》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諸葛亮作為三軍統帥,有義務解決內部將士們之間的矛盾,統一思想,統一戰線,正是由於諸葛亮沒有主動調節魏延和楊儀的矛盾,造成魏延被殺的嚴重後果。
如果諸葛亮調節好了魏延和楊儀的矛盾,魏延就不會死了,蜀漢也不會損失一員大將。
第二個,楊儀。
為什麼說楊儀是被諸葛亮無意中害死的呢?證據在哪裡呢?《三國志 楊儀傳》記載: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
楊儀很有才,諸葛亮出兵,楊儀負責規劃、籌度軍糧,非常有條理,而且做事乾脆利索,從不拖泥帶水。
但是,楊儀這個人性格不好,心胸比較狹窄,所以,諸葛亮向皇帝表明,想讓蔣琬接自己的班。
而楊儀一直認為他會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到了諸葛亮死後,果然是蔣琬接諸葛亮的班,而楊儀很失望,鬱悶,發牢騷,誹謗朝廷,最終被抓,自殺而死。
諸葛亮既然知道楊儀心胸狹窄,應該把接班人的事,明確向楊儀說明,讓他知道自己的短處,不適合接自己的班,讓他心服口服。
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最終導致楊儀因此而死。
如果諸葛亮事前做好了楊儀的思想工作,應該完全可以避免。
第三個,馬謖。
為什麼說馬謖是被諸葛亮無意中害死的呢?證據在哪裡呢?《三國志 馬良傳》記載: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很有才能。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當時,有宿將魏延和吳壹等人,眾人都說他們二人做先鋒合適,但是,諸葛亮違眾提拔馬謖做先鋒,結果,在街亭被魏國大將張郃擊敗,諸葛亮進退失據, 被迫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
馬謖因此受罰而死,只有三十九歲。
諸葛亮明知道馬謖只善於謀劃,不適合做先鋒,而且,劉備臨死前明確交代,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但是在,諸葛亮卻偏偏這樣做。
如果不是諸葛亮違眾提拔馬謖,馬謖就不會兵敗街亭了,也不會死了。
魏延、楊儀和馬謖,這三個人其實是間接死於諸葛亮之手,非常可惜!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國歷史上諸葛亮為何會重用王平而排斥魏延?
然而,爭奪漢中太守職位的暗戰並未結束,封疆大吏,誰不覬覦?那麼大的魏延魏文長,誰能將他取代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竟是戰績平平的王平。關於王平將軍,史書三國志記載寥寥,《三國演義》中也以只言...
諸葛神算一生做得最離譜的一件事,讓他終身遺憾
一提起諸葛亮,簡直所有人都是讚譽之詞。千百年來,諸葛亮全心全意死而後已的肉體,感動了多數先人。他成為了奸臣和智者的代表。諸葛亮的老敵手司馬懿,固然是三國最後的勝利者,卻留下了千古罵名。事先諸葛亮...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魯迅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個說法頗具代表性。在世人眼中,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就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作為一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的人物,諸葛亮畢竟是「人」而...
三國蜀漢的五大歷史疑點,各大磚家爭論互懟不休,真相撲朔迷離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是一部良史,為了確保書中內容的可靠性,對於有疑問的地方,他可能就不會記錄下來,甚至有些地方貌似自相矛盾,下面就來盤點三國蜀漢的五大歷史疑點,真相撲朔迷離。
孔明權術⑤ 為讓蔣琬接班,諸葛亮費盡心思三管齊下成功逼反魏延
三國志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這個記載在楊儀傳,不是記載在魏延傳,你仔細讀讀,就能體會到陳壽的態度,在陳壽的觀點中,過失應該在楊儀,不和的原因在楊儀,...
【致三國】探案:魏延究竟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個案。三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宗著名的懸案,這是一場發生在蜀漢的內亂,也是一場倉促發動的兵變,或許還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陰謀!這就是魏延謀反之案。
三國死的最冤枉的武將是誰?究竟是誰害死了他?
自古武將以戰死沙場為榮,然而被自己人害死的也是不計其數,那麼在三國誰是死的最冤的武將呢?那就是魏延,魏延智勇雙全,一生戰功無數,在蜀漢後期更是北伐的支柱力量。世人都說魏延謀反,其實這是三國時期的...
他是蜀國猛將,力壓張飛,蜀國最強用兵之才,但死的很慘!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傳的神乎其神,但記住三國演義,不是正史,其內容不可信。按照《三國志》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三國新論:諸葛亮一手造就馬謖之死?
劉備臨死之前,曾經告誡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似乎將劉備的諄諄告誡當作了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就出去了。韜光養晦已久,至關重要的首次北伐,諸葛亮就重用了馬謖,「時有宿將魏延...
街亭之戰,如果是魏延守街亭,會失敗嗎?
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第一次率軍兵出祁山,讓馬謖去守街亭,結果馬謖丟失了街亭,導致諸葛亮損兵折將,第一次北伐失敗,功敗垂成,馬謖也因此被殺。試想,如果是魏延去守街亭,會失敗嗎?
真實的諸葛亮:治世能臣,任人唯親,剛愎自用,懂戰略卻不會打仗
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三分天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等故事,把諸葛亮描繪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但「演義」終究是「演義...
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何不讓他戴罪立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讓馬謖防守街亭,結果馬謖和魏將張郃交戰失敗,丟了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時候,正是蜀漢人才嚴重匱乏的時候,急需用人之際,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讓他戴罪立功?為什麼非要殺他?
馬謖是不是真的必須得死?是用人失誤還是另有隱情?
(談的是歷史,說的是人心,《評三國》系列第九回,說一個不一樣的三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家喻戶曉。易中天在《品三國》第三十九集「痛失臂膀」裡面特為此講了一集。本文不是要在這裡複述一遍易中天的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