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諸葛亮:治世能臣,任人唯親,剛愎自用,懂戰略卻不會打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三分天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等故事,把諸葛亮描繪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
但「演義」終究是「演義」,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根據《三國志》記載的歷史事件來分析。
治世能臣
曹操赤壁大敗之後,劉備順勢拿下荊州長江以南的地區,並讓諸葛亮治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負責稅收等事宜,儲備戰略物資。
經過諸葛亮幾年的經營,等到劉備大軍入蜀時,荊州三郡的糧草已經足夠支撐遠征大軍和本地幾萬駐軍所需。
成都平定以後,劉備每次外出征戰都讓諸葛亮坐鎮成都負責軍糧供應和兵力補充。
後來夷陵大敗,劉備又病死,蜀漢元氣大傷。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作為丞相「開府治事」,政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決定,在其治下,蜀漢國力得以逐漸恢復。
頗具戰略眼光
諸葛亮還在隆中時,便向劉備分析了三分天下的態勢,而後來歷史的走向證明了諸葛亮的戰略眼光確實夠好。
關羽死後,劉備不聽勸告,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發兵攻打東吳,卻兵敗夷陵,病死於白帝城。
劉備死後,諸葛亮立馬派人出使東吳,與東吳重修於好。
聯吳抗魏是當時蜀漢政權唯一的出路,在混亂中,諸葛亮仍把戰略大方向看得很清楚。
劉備一死,南中各地叛亂,諸葛亮並未立即出兵平叛,而是先穩定內政。
待內政穩定之後,出兵一舉平定南中叛亂,從南中調取大量物資,再練兵準備北伐。
與東吳修好→穩定內政→南下平叛→調糧、練兵→北伐,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死後,諸葛亮把蜀漢的每一步都梳理得清清楚楚。
對於根基不穩的蜀漢政權來說,走錯任何一步都可能滿盤皆輸,而諸葛亮每一步都走對了。
不會打仗
諸葛亮戰略大方向拿捏很準,但具體到了戰場上,就顯得稚嫩了。
諸葛亮跟隨劉備16年,但一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也沒怎麼打過仗。
其間諸葛亮唯一一次可能參與戰事的記載,便是在劉備攻打劉璋時,「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具體到諸葛亮本人有沒有指揮作戰,則不得而知。
即使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相繼去世之後,劉備東征孫權也並未帶上諸葛亮,在劉備看來,諸葛亮更善治國而非打仗。
劉禪繼位之後,諸葛亮總領朝政,但數次帥軍北伐均無果。
第一次北伐就任命從未領過兵的馬謖為前鋒,統領各軍鎮守蜀軍的命脈——街亭,結果馬謖被張郃打得丟盔棄甲,諸葛亮只好退兵。
當時蜀漢人口和糧食產量均大幅落後於曹魏,可以說是兵寡而糧少。
蜀漢的主要糧食產區在成都平原,距蜀軍北伐前線千里之遙,蜀道難行,軍糧難運。
魏軍則是本土作戰,富饒的關中平原就在身後,軍需供應不成問題。
蜀軍北伐,需要的是速勝,快速拿下長安,占領關中平原,但諸葛亮卻總是選擇打持久戰、消耗戰,導致軍糧供應不上,數次敗於曹真、司馬懿。
剛愎自用
諸葛亮雖有謀略,但過於自信,不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劉備臨終時就告誡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任命馬謖為先鋒主將時,軍中諸多將領均不贊同,都建議讓魏延或吳壹擔任此職。
吳壹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魏延更是當時的蜀漢第一將領,且經營漢中多年,既有統兵能力又有威望,還熟悉當地情況。
但諸葛亮卻不聽眾人勸告,執意破格提拔,讓從未打過仗的馬謖統兵,導致街亭大敗,損失慘重。
兵敗之後,諸葛亮作為主帥上書要求自降三級,諸位將領也只得一同降級。
長期擔任禁衛軍統領的趙雲,好不容易撈到出戰機會,此戰以弱抵強,親自斷後成功阻擊魏軍追兵,結果還從鎮東將軍降為了鎮軍將軍,並於第二年病逝。
每次北伐時,魏延都申請率領五千至一萬人,從子午谷出兵,出其不意攻打長安,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總是不聽魏延的建議。
從客觀上分析,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雖有些冒進,存在損兵折將的風險,但諸葛亮自認穩妥的數次北伐也損失慘重,僅街亭一戰就損失了兩萬人。
日後魏軍滅蜀便是使用了類似的奇襲,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領偏師繞過正面防禦,直搗成都,劉禪開城投降。
任人唯親
從馬謖給諸葛亮的信中「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可見二人關係之親近。
即便馬謖有一定的才華,但此時的蜀漢並非人才凋零,魏延、趙雲等大將仍在,而劉備死前的叮囑、眾人帳下的抗議,均阻止不了諸葛亮啟用馬謖,可見諸葛亮的任人唯親。
最終諸葛亮也沒捨得斬馬謖,馬謖只是被下獄,後死於獄中。
除了關羽、張飛和魏延,蜀漢還有誰統兵過萬?
在劉備集團,關羽鎮守荊州,張飛鎮守閬中,魏延鎮守漢中,這些都是軍事要地,劉備對關羽、張飛和魏延非常信任,委以重任,自然兵力不會少,否則,守不住這些地方,除了關羽、張飛和魏延等人,鎮守一方,統兵過...
諸葛亮一生大敗筆:縱容奸佞小人,棄用趙雲之後,導致蜀國莫落!
三國時期流傳「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臥龍便是三國時代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的蜀國大丞相諸葛亮。縱觀諸葛亮一生,傳奇無數,屢獻奇謀,因為功勳卓著,被尊稱為武鄉侯。然而,即便這樣一位恍若神明的傳奇...
諸葛亮為什麼不訓練熊貓作戰?
首先在講之前,有必要對諸葛亮的三伐做一個解釋。那麼三伐究竟是哪三伐呢?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將領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請諸葛亮發萬兵給他出子午谷襲取潼關,與由斜谷出兵的諸葛亮大軍...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熊彭宇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正月,諸葛亮和他的將領們商議北伐的方略。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沒有內憂。諸葛亮以趙雲、...
四張圖讀懂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略部署和最終目標
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劉禪獻上《出師表》後,揮師北伐,開始了第一次戰略進攻。但是關於北伐的意義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北伐意義不大,有的說諸葛亮拖垮了蜀漢的軍事實力,但是真正的北伐的意義何在呢...
馬謖是不是真的必須得死?是用人失誤還是另有隱情?
(談的是歷史,說的是人心,《評三國》系列第九回,說一個不一樣的三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家喻戶曉。易中天在《品三國》第三十九集「痛失臂膀」裡面特為此講了一集。本文不是要在這裡複述一遍易中天的講稿...
街亭之戰,諸葛亮為何不讓魏延去敵張郃?因為兩個字!
張郃和魏延都是三國名將,兩個人不僅都以勇猛著稱,而且還都非常善於統兵,在整個三國後期,蜀漢只有魏延能抵擋張郃,可是,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兩個字。到底是哪兩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