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的最冤枉的武將是誰?究竟是誰害死了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武將以戰死沙場為榮,然而被自己人害死的也是不計其數,那麼在三國誰是死的最冤的武將呢?那就是魏延,魏延智勇雙全,一生戰功無數,在蜀漢後期更是北伐的支柱力量。

世人都說魏延謀反,其實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疑案。

對於這段歷史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魏延忠心耿耿,無端受害;也有人說魏延是亂臣賊子,死有餘辜;更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一手策劃的圈套。

那麼哪一種說法更接近歷史的真實?魏延究竟有沒有謀反?

《三國志》陳壽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就是我推測,陳壽也是推測,我推測魏延的本意他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要往南走,他是什麼意思呢?他只是想殺楊儀。

他為什麼要殺楊義呢?陳壽推測是以魏延當時的地位、威望、功績等等,如果殺了楊儀以後,接諸葛亮班的就該是自己。

如果自己能夠接了諸葛亮的班,他就可以繼續北伐了。

所以陳壽說:「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就是魏延本意就是這個,他不是謀反。

那麼根據這個判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來,魏延一案不是謀反案,是內訌,是窩裡斗,是魏延和楊儀的內部矛盾。

那麼魏延和楊儀他們又哪來的深仇大恨呢?

很簡單,就是魏延這個人在當時蜀漢方面是最牛的,大概也就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可能收斂一點,在其他人任何人面前都是趾高氣揚,因為他本事大、功勞大,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那麼其他的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對魏延也是客客氣氣,讓他三分,魏延要跋扈一下,人家就讓一讓。

只有一個人不肯讓,就是楊儀。

楊儀可能是一個書生,他還是有點書生意氣,我憑什麼就給你這個武夫讓三分呢?偏不讓。

於是魏延就恨得不得了,居然就你這小子不把我放在眼裡。

於是兩個人勢同水火,水火不容,水火不容到了什麼程度呢?兩個人不能坐在一起說話,坐在一起說話就要吵,每次隨便提到什麼問題兩個人就要爭,爭論到激烈的時候魏延就把刀拔出來,然後就在楊儀的臉上比劃;楊儀就痛哭流涕,《三國志》的說法叫做「泣涕橫集」,就是眼淚鼻涕橫著滿臉都是,哭得五花六道,淚人似的。

這個時候只有誰能夠止住呢,費禕,費禕這個時候就趕快坐到他們兩個當中去,走開走開,不吵不吵……鬧成這樣。

那麼魏延又為什麼這麼牛呢?因為他是劉備生前非常器重和賞識的人。

當年劉備征漢中,拿下漢中以後在漢中稱王,稱完王以後劉備撤軍回成都,要留一個人守漢中。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認為要留的是張飛,劉關張劉關張嘛,關羽這個時候已經分兵守荊州了,那麼現在又得了一塊地方要守,當然最可靠的是張飛去守嘛。

結果劉備破格提拔使用魏延,結果一軍皆驚,所有人都吃驚了。

劉備也知道大家是不回服魏延的,於是大會群臣,會上劉備就對魏延說了,寡人把重任交給了魏將軍,魏將軍打算怎麼做呀?魏延站起來說,如果他曹操傾巢而出,魏延願意為大王擋住他,拒之;如果曹操派一個偏將軍率十萬人馬來進攻漢中,魏延願意為大王吃了他,吞之。

好大的氣派,他當然牛啊。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由來已久,魏延狂妄,楊儀自負,兩人是難容水火,以至於發展到內訌,最後以魏延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就這樣,一代名將魏延身死族滅,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悲劇。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魏延一案到底是誰的負責呢?。

歷史學家的看法,多半傾向於是楊儀的責任,理由有四點。

第一點叫做楊儀「以私憤殺大將,罪浮於延」,就是楊儀出於個人的恩怨,殺了這樣一員大將,他的罪比魏延的罪還大。

第二點,魏延功不可沒,「夷其三族,亦太甚矣」。

就是魏延畢竟是一個對蜀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的這樣一個大將,有大功,無大錯,蒙大冤,遭大誣,諸滅三族這個事情太過分了。

魏延當然有錯誤,你不服從命令搶先南下,你還把楊儀的後路斷掉了,這都是魏延的問題;但是量刑不當,處分重了,處分這麼重完全是楊儀的原因。

第三點,殺人不過頭點地,你楊儀把魏延一家都殺了,你還用腳去踩他的腦袋,這個事情太過分了。

第四點他們認為,你楊儀說魏延謀反,你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楊儀撤回成都以後是非常得意的,他認為第一個他把丞相留下來的軍隊安全地帶回來了,他還把一個反賊給殺了,那這應該怎麼樣一下吧!誰知道沒有怎麼樣,接替諸葛亮職務的是蔣琬。

而蔣琬呢,他在官場的資格他是比楊儀低的,楊儀原來的官是比蔣琬大的,蔣琬提拔到他上面去了,而且能力、水平楊儀都覺得蔣琬不如自己。

那麼蔣琬上去了,楊儀掛起來,弄了個閒職,相當於調研員之類的,反正是給了他一個職務,但是沒有任何權力,也沒有軍隊的。

所以楊儀牢騷滿腹,整天氣哼哼的,見了所有人都是沒有好臉色,朝廷當中所有人也不敢跟楊儀說話。

只有費禕跑去安慰他,這個楊儀就大發牢騷,然後就把這個事情的前前後後絮絮叨叨婆婆媽媽講了一大堆,講給費禕聽,最後他提出來說:早知道這樣的話,我還不如跟著魏延一塊兒,造反算了。

那麼費禕就把這個話如實報告給朝廷,朝廷就把楊儀罷了官。

那麼楊儀還不安分,他就在流放的地方他又繼續發牢騷,誹謗朝廷。

結果朝廷下命令,把楊儀抓起來,楊儀自殺了。

所以楊儀和魏延窩裡斗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所以很多人傾向於認為,此案由楊儀負責。

而且楊儀說的那個話,也證明了魏延不想謀反。

因為楊儀說早知如此我還不如跟著魏延,他沒說跟著魏延幹什麼,他說我還不如跟著魏延;那如果魏延是謀反的話,楊儀不是說我後悔不謀反嗎,也不會這樣說的,這證明魏延確實沒有謀反。

諸葛亮的政治主張是把蜀國內部的矛盾轉移到戰爭上,然後靠北伐來振奮蜀國的士氣,更重要的是諸葛亮一直對他的政治理想耿耿於懷,不肯罷休,而作為蜀國後期唯一的猛將魏延很可能就是他死後的北伐繼承人,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在臨死之前設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給魏延呢?

諸葛亮臨終之前,為什麼要跟楊儀他們說這個魏延恐怕是不會聽命令的,他要是不聽命令你們走你們的,別管他,為什麼?現在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就因為魏延是個堅定不移的抗曹分子,不但不是反賊,而且是堅決的抗曹分子,諸葛亮料定他不會放棄北伐,他一定還要堅持打下去,而且諸葛亮很了解魏延這個人,這個人自命不凡,自視很高,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老覺得不得志仗設打過癮,魏延曾經向諸葛亮建議過子午谷奇謀,這個子午谷奇謀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北伐戰略,跟當年韓信的暗度陳倉沒有區別,全都危險萬分,但是打仗貴在出奇,出奇才能制勝。

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口口聲聲要北伐,然而魏延提出的這個的子午谷奇謀,他最終卻沒有採納。

由於諸葛亮威望太高,他設辦法。

現在諸葛亮去世了,什麼楊儀啊,什麼姜維啊,什麼費杯啊,你還鎮得住魏延,魏延聽你的,他才不會聽呢,只好讓他去,設有辦法,留不住,擋不住嘛,所以諸葛亮的遺命說的很清楚,「著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就是你們走你們的,不管他,沒有說如果魏延不聽命令,你就殺了他。

因為諸葛亮心裡很清楚,魏延絕不是反賊,只是沒辦法而己,因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清是趕陝把大軍撤回成都,把蜀漢政權保衛起來,只有保住了蜀漢,將來的什麼興傅漢室、還於舊都或許還有一絲希望,你如果連蜀漢都保不住了,你一點希望都設有了。

為了顧全大局,這個時候也只好說隨魏延去吧,這就是諸葛亮一片良苦用心。

所以就不存在諸葛亮料定魏延會反而設計殺魏延,完全是楊儀等人假傳丞相遺命害死了魏延。

魏延之死是令人痛心的,我們也從中看到,就算一個人功勞再大也不能狂妄自負,得罪很多人,不然終有一天會有苦頭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忠誠到沒有朋友

魏延 - 忠誠到沒人相信!說到魏延,大傢伙們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個面目猙獰,拿著大刀,腦後長反骨的。不過呢,你們有可能是無雙三國玩多了。真正的魏延面目只不過和張飛一樣粗狂了一點。魏延是一個頗有爭...

【致三國】探案:魏延究竟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個案。三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宗著名的懸案,這是一場發生在蜀漢的內亂,也是一場倉促發動的兵變,或許還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陰謀!這就是魏延謀反之案。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 一定要設計殺 悍將魏延?

誅魏延,終究誰人之過魏延謀反,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疑案,關於這一段歷史,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魏廷忠心耿耿,無故受害;也有人說魏延是亂臣賊子,死有餘辜。更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一手籌劃的圈套,那麼哪一種...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設計殺魏延

誅魏延,終究誰人之過魏延謀反,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疑案,關於這一段歷史,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魏廷忠心耿耿,無故受害;也有人說魏延是亂臣賊子,死有餘辜。更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一手籌劃的圈套,那麼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