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魏延是否真的有造反之心?五點理由為他平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始終認為,在三國時期魏蜀吳數十年的歷史進程中,蜀國名將魏延的謀反之說是一樁天大的冤案。

魏延作為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是繼關張馬黃趙之後,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以其智勇雙全,為蜀漢的伐魏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是他的死卻成為蜀漢乃至三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沒有之一。

按照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魏延頭後生有反骨,諸葛亮預料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所以諸葛亮在五丈原瀕死之時,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滅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說法因為《三國演義》而深入人心。

然而,歷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要弄清楚魏延之死的真相,首先必須要解決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魏延到底有沒有造反?或者說魏延有沒有過謀反之心?我個人的觀點是,魏延根本沒有謀反之心,更何談造反之說!我說魏延沒有謀反,主要是基於以下五點原因。

其一,劉備十分信任和器重魏延。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是作為劉備的部曲隨劉備第一批入蜀的將領。

部曲是什麼?部曲就是嫡系和親信,就相當於蔣介石的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而魏延就是劉備的黃埔一期學員。

入蜀之後,劉備立即封魏延為牙門將軍,和趙雲一個檔次。

等到劉備做了漢中王,要派一個信得過又有威望的將軍去鎮守漢川,北拒曹魏。

選誰去呢?當時朝廷上下都議論紛紛,說是非張飛莫屬,張飛自己心裡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結果卻是讓所有人為之驚訝。

劉備最後讓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相當於漢川地區的軍政一把手,由此可見魏延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劉備登基以後,又升魏延做了鎮北將軍,如此種種,說明劉備是相當信任和器重魏延的。

即使是在劉備死後,魏延也同樣是順風順水。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建興五年,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使。

建興八年,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可以說魏延在蜀漢政權中是相當有地位的,古人講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為知己者死「的說法,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魏延雖然脾氣很怪,但卻是個忠義之人。

所以,這是我認為魏延不會謀反的第一個原因,魏延在蜀漢一直官路亨通,步步高升,根本沒有造反的必要。

其二, 魏延對蜀漢赤膽忠心,更是一個堅定的抗曹分子。

為什麼這樣說?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在劉備策封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之後的一次大會群臣的宴會上,就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很乾脆也很忠誠,他是這麼說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若曹操舉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是要誓死保衛蜀漢,欲與曹魏抗爭到底的赤膽忠心啊!另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最後一次伐魏,魏延主動提出願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一舉收復中原,諸葛亮出於謹慎考慮,沒有同意這個冒險的計劃。

這也就是歷史上名將魏延提出的著名的子午谷奇襲的計謀。

試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膽忠心使然,他怎麼可能會主動提出這個讓自己身陷險境的計劃,換做別人,大多數都是要找藉口推脫的,因為實在是風險太大。

此外,諸葛亮剛死,司馬費褘去告訴魏延準備撤軍的消息時,魏延的回答更鐵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事邪?」這個時候,蜀漢所有的將領,包括長史楊儀、司馬費褘、護軍姜維,都認為應該撤軍了,而魏延卻不,他要留下來繼續抗曹。

我想在劉備和關張馬黃趙死後,諸葛亮的抗曹決心都未必有魏延堅定,魏延此時在蜀漢陣營中是最堅定的抗曹分子。

所以我認為這是魏延不會反的第二個原因。

其三,魏延此時並不具備造反的實力。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此時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亮制而不許。

」子午谷一計,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諸葛亮都不肯給。

而且諸葛亮臨死安排撤軍計劃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令延斷後,姜維次之;或延不從命,軍便自發」,說明諸葛亮已經做好了放棄魏延的打算。


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脅到蜀漢安危,諸葛亮不會也不敢放棄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氣。

因此我推斷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過一萬,甚至不足五千。

而此時蜀漢有多少兵力在前線呢?《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是舉傾國之兵。

這時蜀漢全國的兵力大概有十三萬,除去蜀漢各地的駐軍、運輸糧草的兵力、老弱病殘和屯田的兵力,前線能夠打仗的兵力統共大約在6—8萬人左右。

魏延連一萬人都沒有,拿什麼跟蜀漢的數萬兵力抗衡?所以魏延此時根本沒有實力與蜀漢抗衡,他自己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魏延不會蠢到以卵擊石的地步,所以這是他不會謀反的第三個原因。


其四, 作為一個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的蜀漢名將,魏延不可能蠢到都要造反了,還不事先統一手下將士的思想,搞好戰前動員。

《三國志·魏延傳》中說,魏延一路南奔,先到了南谷口,在那裡據守。

楊儀追來過後,魏延帶兵去打楊儀,楊儀手下的一個將領王平就大聲對魏延的人說,「丞相剛死,屍骨未寒,您們怎麼就敢這樣呢?」魏延手下的將士就僅僅聽了王平這一句話,覺得非常羞愧,一鬨而散,就剩魏延和他的幾個兒子瓜兮兮的在那兒站著。

如果說魏延要造反,又不事先統一好手下將士的思想,豈不是顯得魏延很智障嗎?所以魏延的本意根本不是想造反。

最後, 魏延的行軍路線不符合造反的邏輯,這也是證明魏延沒有謀反的最有力的證據。

以魏延的軍事才幹,他不可能不知道就憑他手中那幾根蔥幾頭蒜,想要造反豈不是天方夜譚!那他為什麼要造反了還往南而不往北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魏延不是在謀反。

因為往南跑,魏延只會讓自己腹背受敵,成為翁中之鱉,而往北跑,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魏延本來就在抗曹的最前線,北投魏無疑是最好的反叛選擇,況且北魏一向厚待敵國有能力的降將,張繡就是最好的例子。

張繡殺了曹操最喜歡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而曹操在張繡投降以後,給了張繡比曹操當時所有將領都優厚的待遇,張繡是當時曹操手下唯一一個食邑滿千戶(總共兩千戶)的將領,其他所有將領,包括張遼、夏侯淵、荀彧等都只有幾百戶。

像魏延這種不可多得的猛將,投降曹魏,必定會得到十分優厚的待遇。

所以魏延即使是要謀反,也應該往北而不是往南。

連陳壽都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善,冀時以代亮」。

也就是說,魏延本意是要殺楊儀,和楊儀爭奪諸葛亮的位置,這很明顯就不能被定義為謀反了嘛!

基於以上五點理由,所以說魏延並沒有謀反。

既然沒有謀反,那麼魏延真正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個人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跟魏延的性格有關係,牛氣沖天,得罪了不少同僚,尤其是楊儀,兩人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境況。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就是說魏延很橫,其他人都讓著他,只有楊儀不給他面子,於是魏延對此非常憤怒,兩人的關係水火不容。

另據《三國志·費褘傳》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泣涕橫集」。

足見兩人的關係有多惡劣,典型的秀才遇到兵,積怨肯定是非常深的。

魏延是什麼人?蜀漢名將,智勇雙全,戰功赫赫;楊儀又是什麼人?蜀漢名臣,才華過人,處理事務,斯須便了。

這樣的兩個人互相不服氣是不難理解的,因為魏延不是廉頗,楊儀也不是藺相如。

諸葛亮在的時候還能管住這兩人,現在諸葛亮死了,二人就開始內訌。

魏延是諸葛亮的一號戰將,楊儀是諸葛亮的參軍。

戰將與參軍開火,十有八九是在爭諸葛亮丞相的位置。

這兩人就爆發了,互相指責對方要謀反,那是「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啊,把成都的文武百官都搞懵了,誰也不知道究竟是誰要謀反。

這個時候魏延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就成為了他現在最大的隱患。

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想了,楊儀一介書生,每次和魏延發生矛盾都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況且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楊儀肯定不會反。

那麼魏延呢?驕橫拔扈,目中無人,動不動就亮傢伙,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態,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即使有人反,大家也一致認為肯定是魏延反。

其次,魏延抗曹的決心太過堅定,違背了諸葛亮的本來意圖。

剛開始,諸葛亮的北伐決心肯定是十分堅定的。

但是當荊州失守,劉備崩殂,關張馬黃趙相繼死去,在北伐大業困難重重,蜀漢政權內部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諸葛亮的北伐目的已經不是平定中原,匡扶漢室,而是轉移矛盾,緩和蜀漢內部的緊張關係,維護蜀漢內部的和諧穩定。

魏延錯就錯在不能領會諸葛亮的真實用意,抗曹過分激進會給本來就不穩定的蜀漢政權帶來致命的災難。

所以諸葛亮在瀕死之時,把秘書長楊儀、後勤兼裝備部長費褘、禁衛軍司令姜維都叫到了中軍帳中安排後事,唯獨沒有召見魏延這個前線總指揮。

諸葛亮深知二人勢同水火,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到,這種時候,召見楊儀而不見魏延,肯定會使二人閒隙更大。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想第一個原因可能是諸葛亮確實需要魏延穩住前線局勢,不能讓魏國看出蜀漢軍營出了大的變故,撤軍之時,正好讓魏延斷後;第二個原因可能是,諸葛亮深知魏延是個抗曹的鐵桿,而自己此時也是將死之人,擔心在宣布撤軍計劃時,魏延會強烈反對,難以控制局勢,使魏國有機可乘;第三個原因也可能是,正因為諸葛亮深知二人的關係緊張,死後二人必定會相互殘害,兩個只能保留一個,保留誰呢?魏延太激進,對內不利於蜀漢和諧穩定,對外在戰爭中容易將蜀漢基業毀於一旦,而楊儀雖然性格狷狹,但不會對蜀漢基業構成威脅,況且有費褘和姜維在,就更放心了,所以有可能此時諸葛亮已經放棄了魏延。

但事實上諸葛亮並未安排楊儀等斬殺魏延,諸葛亮死前只說:「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撤軍的時候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假如魏延不服從,不管他的,戎行自個撤回去。

最後,魏延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太過激進,導致不知情人士的誤會。

當魏延知道楊儀等人要放棄自己,準備撤軍的時候,魏延連夜拔營撤軍,撤在了楊儀等人的前面,叫做「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魏延你回去就回去,燒什麼棧道嘛!他本意是要殺楊儀等人,卻給人造成了一種假象,看來魏延是真的反了!這次魏延就是跳一百次黃河也洗不清了,所以在他被殺之後,背了造反之名,落了個夷滅三族的悲慘下場。

綜上所述,說魏延謀反,是不符合邏輯和客觀事實的,是一種誣陷。

魏延的性格才能同韓信非常相似,即他善於用兵,是軍事上的奇才,但在政治上卻顯得幼稚,缺智少謀。

說到底還是魏延本身的性格特點導致了自身的悲慘結局,最終死在了政治鬥爭和官場排擠上面,諸葛亮的猜忌也只是起到了導火線的作用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死前說魏延必反 得知真相後讓人心寒

前兩個疑案中,我們發現蜀漢政權中三大勢力的權力鬥爭頻繁,諸葛亮不得不通過 「依法治國」協調各方。建元元年(公元228年)馬謖被殺;建元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廢。這兩記重拳,雖然暫時緩解了三...

魏延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武藝高強,特別是在後期,絕對是蜀漢的一哥,如果魏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論智謀,魏延厲害,論武力,魏延也很厲害。既然魏延這麼厲害,為什麼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三國大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魏延何許人也?他真的要謀反嗎(腦後有反骨)?他死的冤不冤呢?這三個問題我們一一來看。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王漢中...

揭秘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以其智勇雙全,為蜀漢的伐魏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的死卻成為蜀漢乃至三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