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是不是真的必須得死?是用人失誤還是另有隱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的是歷史,說的是人心,《評三國》系列第九回,說一個不一樣的三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家喻戶曉。

易中天在《品三國》第三十九集「痛失臂膀」裡面特為此講了一集。

本文不是要在這裡複述一遍易中天的講稿,而是要要討論一個問題:諸葛亮該不該殺馬謖?馬謖是不是真的該死?

先了解一下街亭戰爭的大概經過:

劉禪登基的第六年,諸葛亮揚言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

諸葛亮自己率諸軍攻祁山,魏明帝命張郃抵抗諸葛亮,諸葛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命令,舉動失措,被張郃打敗。

諸葛亮回到漢中之後,殺了馬謖以謝眾。

-----------------------------------------------

除了殺馬謖之外,這次事件如何處理其他參與的人呢?

先說王平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詳見《三國志·王平傳》)

再說趙云:由鎮東將軍貶為鎮軍將軍。

(詳見《三國志·趙雲傳》)

最後說諸葛亮自己:自貶三等,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詳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我們總結一下這次事情的處理結果:殺了馬謖,貶了趙雲,獎了王平,自貶自己。

-----------------------------------------------

對於這次事件的處理結果,我們不妄加評論對錯,但有幾個疑問是值得人討論:

第一個疑問:趙雲和鄧芝本來就是疑軍,是諸葛亮用來吸引曹魏大部隊的魚餌。

那麼,作為疑軍,肯定是兵少,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為什麼要貶趙雲呢?而且根據記載,趙雲的表現也是可以的。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見《三國志·趙雲傳》)。

-----------------------------------------------

第二個疑問:王平在這次事件中有什麼表現,值得如此褒揚?我們來看一下王平在這次事件中的功績:「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

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

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詳見《三國志·王平傳》)。

這次事件王平有兩個功勞,第一個規諫馬謖,但馬謖沒用;第二個設疑兵鳴鼓自持,使張郃不敢進,然後率將士而還。

根據這個功勞,我們不禁會問一個問題:難道蜀國將領只要不打敗仗全身而退就可以封侯了嗎?

-----------------------------------------------

第三個疑問:諸葛亮用了馬謖失敗之後,雖然自貶三等,但依然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那自貶與不自貶有什麼區別呢?

-----------------------------------------------

問完這三個疑問,我們再來重點談一談馬謖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馬謖是自告奮勇立了軍令狀要去守街亭,還是別有緣由?

第二個問題:馬謖是不是一定要聽從王平的建議?

第三個問題:馬謖是不是一定要聽諸葛亮的事先安排?

第四個問題:打了敗仗是不是一定要殺之才能服眾?

第五個問題:殺了馬謖對蜀漢意味著什麼?會造成什麼影響?

先說第一個問題,如果馬謖立了軍令狀自告奮勇去的,那麼就沒有什麼討論價值,大丈夫既然敢做就要敢當,但問題是馬謖是自告奮勇去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段記載: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詳見《三國志·馬良傳》)

由此記載可知,當時蜀軍當中有魏延、吳壹等名將,大家都覺得他們是最適合當先鋒的,但是諸葛亮不聽眾勸堅持提拔馬謖作為先鋒。

這裡又有個疑問了,為什麼街亭那麼重要卻要派毫無領兵經驗的馬謖去守?這不是在拿蜀國的前途在開玩笑麼?是因為馬謖和自己關係好一點才重點培養?還是覺得馬謖軍事才能比魏延、吳壹好一點?史書並無記載,我們也不敢胡猜。

-----------------------------------------------

第二個問題,馬謖作為軍隊領導一定要聽從王平的建議嗎?如果是,那直接任命王平為先鋒多好?一把手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主見,這不很正常嗎?既然諸葛亮委任馬謖為先鋒將軍,那先鋒部隊的決策當然應該由馬謖來定奪。

如果一個公司任命一個人去當分公司經理,難道還要他都聽從分公司副經理的話嗎?

-----------------------------------------------

第三個問題,馬謖一定要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嗎?行軍打仗,瞬息萬變,有時候,將在外,君命都有所不受,這個道理嘴上不說,心裡都是清楚的。

另外,既然諸葛亮強行提拔了馬謖,就應該對馬謖有深入的了解與信任,也應該相信馬謖的才能。

馬謖先占領高地,以逸待勞,等敵軍一到,居高臨下衝鋒,那是占盡優勢的。

但有一點馬謖沒想到的是曹兵居然來了那麼多,把山都圍了,而且張郃久經沙場,也是知名戰將,肯定也是熟讀兵書,他知道衝鋒肯定吃虧,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堅壁營壘,擊退了馬謖的數次衝鋒。

這個時候,馬謖占領的爭地就變成了死地。

分析馬謖的戰術,我們大概能猜出,馬謖的用意是想擊潰曹軍,諸葛亮的目標是守住街亭。

所以我們也能分析出馬謖為什麼不聽諸葛亮的安排,那是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為將,他要一戰成名,他要證明:他馬謖不僅僅是個謀士,也是可以帶兵的將領。

以此來回敬諸葛亮對他的提拔之恩。

可惜了,對手張郃也不是吃素的。

-----------------------------------------------

第四個問題,打了敗仗就要殺頭嗎?殺頭才能服眾嗎?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為馬謖這事情和蔣琬的一段對話:蔣琬後詣漢中,謂亮曰:"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是以楊干亂法,
魏絳戮其仆。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詳見《三國志·馬良傳》裴松之注《襄陽記》)

蔣琬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春秋時楚國大將成得臣,帶兵同晉文公作戰失敗,楚成王逼他自殺,晉文公聽到這個消息極為高興。

那簡直就是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

如今天下未定,而殺智謀之士,太可惜了!

諸葛亮怎麼回應呢?諸葛亮的意思是孫子之所以制勝天下,用法嚴明。

當初晉悼公的弟弟楊干觸犯了法令,軍法官魏絳就殺了楊乾的僕人。

現在處於動亂的年代,如果法令不嚴明,拿什麼去討賊呢?(但是魏絳再嚴明也只是殺了楊乾的僕人,如今諸葛亮要取的是馬謖本人的性命,如何能比?)

這裡又有疑問,諸葛亮的意思是馬謖違反了軍令,所以為了嚴明軍紀,才殺了馬謖。

那麼馬謖違反了什麼軍紀呢?只有一點,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指示辦事,導致街亭大敗。

那麼反過來我們要問另一個問題,如果馬謖聽從了諸葛亮的指示導致街亭大敗,那是不是就沒事了呢?或者說,是不是聽從了諸葛亮的指示,面對魏國名將張郃的大兵壓境,街亭就能守得住呢?

另外,還有個問題,既然是嚴明軍紀,肯定是殺給別人看的,那麼諸葛亮是不是在告訴別人一個信息:以後所有人都必須得無條件服從命令,否則就是死罪,連馬謖和他關係這麼好都不例外。

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側面說明了當時很多人是不服諸葛亮的調遣的呢?

-----------------------------------------------

最後一個問題,殺馬謖對蜀漢有什麼影響?諸葛亮說殺馬謖是為了服眾,但是根據記載,事實卻正好相反,馬謖之死十萬之眾為之垂涕。

如果真如諸葛亮所說,那應該是大家歡欣鼓舞才對啊?為什麼十萬之眾還要為之垂涕呢?所以這又是一個很大疑點。

那麼殺了馬謖,對蜀漢有什麼影響呢?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在軍中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

第二,所有武將都謹小慎微,完全聽從諸葛亮的指示辦事,聽話最重要;

第三,所有武將都不用自己動腦子了,領導咋說就咋干;

第四,所有事情都請示諸葛亮批示,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觸犯了軍法;

第五,沒人敢投靠到蜀漢陣營了,誰願意去那裡當一個不能有自己思想的木偶?

第六,諸葛亮活活累死,軍中將領幾乎都成了軟腳蝦,唯一一個有點想法的魏延死後,蜀漢幾無大將,只剩下一個姜維,還是從魏國投降過來的。

-----------------------------------------------

看到這裡,諸位讀者認為,馬謖真的該死嗎?

諸葛亮真的有必要揮淚斬馬謖,痛失臂膀嗎?

軍法真的要用蜀漢本就寥寥無幾的青年才俊的死為代價來嚴明嗎?

如果打一場敗仗就殺一個將軍,那得多少大將才夠殺的?

如果青年才俊連一次失敗的機會都不給,那麼他們還怎麼在實戰中成長?他們不成長事業如何接續?一代人再怎麼雄韜偉略、足智多謀也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你不可能把子孫後代的事情全乾完了,讓他們什麼也不用干吧?

如果一場戰役的失敗,一邊跟老闆說責任在於自己授任無方,一邊又要殺直接當事人,那麼以後誰還願意跟著你這領導混呢?

培養人才應該讓他們實戰中逐步積累,先易後難,像馬謖這樣,一出場就擔任如此重要的責任,這到底是在培養人,還是在毀滅人呢?

如果非得拿軍紀來說事的話,那麼張飛、關羽都不知道該死多少回了吧?

-----------------------------------------------

(對於馬謖,爭議較大,歡迎不同觀點評論,歡迎吐槽,拍磚!但請儘量不要人身攻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三國》系列:第八回)(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微信公眾號:新新島部落 / ID:xinxindaomin(主打非常規觀點,就來「新新島部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新論:諸葛亮一手造就馬謖之死?

劉備臨死之前,曾經告誡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似乎將劉備的諄諄告誡當作了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就出去了。韜光養晦已久,至關重要的首次北伐,諸葛亮就重用了馬謖,「時有宿將魏延...

三國歷史上諸葛亮為何會重用王平而排斥魏延?

然而,爭奪漢中太守職位的暗戰並未結束,封疆大吏,誰不覬覦?那麼大的魏延魏文長,誰能將他取代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竟是戰績平平的王平。關於王平將軍,史書三國志記載寥寥,《三國演義》中也以只言...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

諸葛亮街亭慘敗之啟示

筆者: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象徵符號,一個好的文化傳統總會讓人對這個城市印象深刻。擁有一個好的文化品牌,往往能讓這座城市聲名遠播,名揚天下,對於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帶動當地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

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何不讓他戴罪立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讓馬謖防守街亭,結果馬謖和魏將張郃交戰失敗,丟了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時候,正是蜀漢人才嚴重匱乏的時候,急需用人之際,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讓他戴罪立功?為什麼非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