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改革小說《春風又綠江南岸》連載:2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序

(一)宋代那些事

浩瀚無垠的歷史鉤沉,沉澱了許多既為人知又披著神秘色彩的古人足跡和故事。

許多朋友通過讀歷史從中尋找到一些知識、感悟些古人的智慧,用自己的知識辨別歷史的真偽、是非,是歷史愛好者最喜歡的角度。

讀歷史,最大的好處是記憶和記憶中的一些隱隱約約的標準,某些標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評價好壞的標準。

如我們說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眼前就出現一個窮困落魄又自命不凡的文人形象「孔乙己身材很高大、穿長衫青白臉色,下巴總是一把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來到酒店也不理別人的嘲笑,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這樣的描述,非常深刻把一個既窮困潦倒又不失為好人的文人形象,留在我們記憶中。

當然中國傳統的「為尊者諱」的著史手法,由後代人著前朝之事,有時也難免受當時社會環境和局限性的制約,會隱隱約約夾雜些著史人個人的愛好和偏向,當然也就會讓人對歷史有著或多或少的猜疑和不信任。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大智大慧的民族。

如果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從鴉片戰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充滿災難、抵抗侵略、探索民族獨立的探索史的話,那麼中國古代史則是一部人類的發展史。

本書是說王安石變法,要弄明白王安石變法的來龍去脈、孰是孰非,就需要了解宋代所發生的事情,才能客觀的了解王安石變法。

中國的歷史就像一雙繡花鞋,不斷舞動著精彩,從沒有停下過。

這雙繡花鞋走過了三皇五帝、走過了南北朝、走過了隋朝以及唐宋元明清。

共經歷(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起)九個大王朝、五十幾個小王朝、494個皇帝。

直到今天,這雙繡花鞋依然纖秀無比、依然光彩奪目。

因為這雙繡花鞋裡珍藏著我們民族的情愫和精神、珍藏著我們引以為豪的人類文明和傳承。

現在我們就說說宋代那些事情。

宋朝的建立(960年至1279年,共319年),結束了唐末至五代十國近百年戰亂紛爭的局面,宋太祖趙匡胤勵精圖治,建起了一個物質和文化生活繁榮、豐富,國家管理體系完整的朝代,也應該是歷代王朝中百姓最安居樂業的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到北宋、南宋朝的結束。

宋朝分為北宋、南宋,共319年(960年--1279年)。

宋朝,包括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兩個時期,共有18個皇帝。

北宋9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匡義、宋真宗趙恆、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 、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南宋9個皇帝: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敦、宋寧宗趙擴、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 、宋恭帝趙隰、宋端宗趙是、宋幼主趙昺。

嚴格意義上來說,宋代是個經濟上富足、政治上貧弱的大富翁。

其經濟實力與其本享有的政治高度、氣度大相逕庭、相差甚遠。

可能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因目睹五代十國的紛爭,就下了寧做一個快樂的富翁也不願意在政治上太多擴張決心。

於是重文輕武的國策雖然解決了唐末地方藩王割據的問題,同時卻也如一把雙刃劍,讓宋朝百姓、特別是北方百姓始終在戰亂、民族仇恨、大漠中膽戰心驚的度過。

於是宋代富饒的經濟收入中的一部分就變成了歲幣,變成了支撐與西夏、遼國等國脆弱政治關係維持的保護費,但當這種維持獲得的利益或者用占領版圖能得到更多利益被認為可能時,宋代這條船就不可避免的被打翻。

宋代是歷史上最為民主的一個王朝。

「重議論、尚法令」成為北宋、南宋君民的共識。

宋代還是一個皇帝很「軟弱」的時代,經常出現皇帝被宰執、重臣「挑釁」的事情,其實這正是皇帝們身上最為寶貴的東西,即尊重法律、尊重民意。

雖然後來這個脆弱被認為是好欺負而讓宋走向了滅亡,但帝王君民都尊法守法卻是一個很好的傳統。

宋代全盛時期的GPD約占了全世界的65-80%,這個是什麼概念?歷史資料記載,明朝占45%,清朝占25%。

根據宋代人口和糧食基數,我們換算出一貫等於現在300元人民幣的幣值來看,宋代宰相月工資300貫、月工資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8品的縣令月工資15貫、月工資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4萬。

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這也就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我們從《水滸傳》的事例看一看,《水滸傳》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

此外,第十回林衝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

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這樣看,這個假設的幣值換率也比較合理,我們也大概明白了宋代的經濟實力。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大家都知道,但是除韓愈、柳宗元為唐代外,其餘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六位卻都是宋代人。

他們著書立說,許多文學作品至今曾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符號之一。

實際上宋代文人前面是唐詩這座高山,宋代文人們可以把唐詩作為學習的典範,但這座山峰也給宋代文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讓宋詩的創新具有很大的難度。

因為唐詩表現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幾乎達到了巨細無遺的程度,這樣宋代文人就很難再去發現未經開發的新領域。

怎麼辦呢?他們就在唐人開採過的礦井裡繼續向深處挖掘。

宋代在文學詩題材方面開拓是比較成功的,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細物,都成了宋人筆下的文學材料,比如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等。

經常讀唐宋詩詞的朋友可以比較下,和唐詩相比較,宋詩的選材角度趨向世俗化,宋代文人寫送別的詩,寫私人的交情和自身的感受特別的多,展示、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大部分是普通人,所以宋代文學作品更接地氣還平易近人。

說宋代是不錯的教科書,另一個理由是王安石變法。

那場持續十六年的變法引起的百年大變革,也震動了整個中國社會,到現在還紛紛爭爭。

用我們現在的思路就是,沒有爭議就沒有說服力,有爭議就有價值。

有爭議不是壞事情,每一個創新、發展的思想都是在碰撞中產生、形成,我們對王安石變法的爭議,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種驅動力。

前面說到宋代推行的文官武治、重文輕武國策,雖然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代王朝,不至於產生軍閥割據的局面,達到中央集權目標。

但重文輕武慢慢產生了「三冗」問題,逐漸形成了蠻夷窺視、國弱民窮的大環境。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圍繞變與不變不但是如何解決當時面臨的具體問題,更是二派關於祖宗之法不可違、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政治較量和權力較量。

祖宗家法說辭在宋代最盛行,卻也並非宋代所獨有。

宋代統治者充分吸收唐、五代弊政的歷史教訓,為了嚴防文臣、武將、女後、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種人專權獨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權、兵權、財權、立法與司法權等的「祖宗家法」,並告誡後代不可變。

所以,宋神宗即位後為改變逐漸顯現的困境,發動了熙寧變法,目標就是要富國強兵,國家太平了就天下太平,老百姓就能活的太平。

宋神宗發起的這場變法至今還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而我認為這場變革就是一面鏡子,總結宋代變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無疑對當下的社會變革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樂活寧波公眾平台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帝王畫像真跡:讓大家都瞧瞧皇帝長啥樣

古代皇帝大都深居皇宮,普通百姓想要見一面可是真的不容易,今天就通過一些帝王畫像真跡,讓大家看看這些真龍天子到底長的什麼樣子。1.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幅繪畫是唐太宗李世民畫像的唯一真跡,創作於唐代貞觀...

宋代:一個文化鼎盛軍事孱弱的畸形兒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作者: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宋朝真相:「積貧積弱」還是「黃金時代」?

他們為什麼將宋朝描述成貧弱王朝一種是宋朝的改革派,一種是近代的一些史學家相當長時間以來,宋朝給人積貧積弱的印象。將宋朝描述成貧弱王朝的有兩種人,他們都懷抱著國家富強的強烈願望。一種人是宋朝的改革...

一個堪比歷代明君的皇帝卻勞累一生

宋代皇帝跟其他朝代皇帝有點不一樣,他們天生帶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氣質,這大概跟政治格局有關。自李唐覆滅後中原王朝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小國林立政權更迭加劇了人心分離。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