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商鞅之後最偉大的改革家,卻被否定了上千年近代才得以正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朝歷代的變遷,都離不開戰爭的推動作用,即使是和平換代,其背後也隱藏著腥風血雨。

開國者有時候必須一生戎馬才能穩住局面、最終一統全國,例如:大宋開國之君——趙匡胤。

正是因為權力的轉移過程是曲折的、艱辛的,所以,每一個新國家的創立之初,總會面臨經濟上的崩潰,老百姓也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新上台的統治者,務必要對民眾寬和一點,減輕賦稅和徭役,並且,在刑罰上也要放鬆一些,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國家漸漸穩固起來。

對於官吏,則是要多方面激勵,並且,多聽、多問,這樣才能讓他們緊緊擁護在自己皇座周圍,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宋初,經過太祖、太宗兩任皇帝的不懈努力,終於,將國庫充實得滿滿當當,老百姓也基本能平安喜樂了。

但是,真宗上台後,整個統治階級開始盛行奢靡之風,從皇座上的老闆,到京城裡的員工,每一個都忘記了祖宗創業時的艱辛,同先前的王朝一樣,走向了必將墮落的命運。

接下來又經過了兩代皇帝,皇位傳到神宗手裡時,北宋已經有了百年歷史,但是,這時的朝綱已經讓人沒眼看了,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北宋在建立之初,本就離不開地主官僚們的支持,為了穩固皇權,很多時候,統治者們對於土地兼并的現象放任自流,最終,導致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地主手裡,農民們流離失所或者日漸貧困。

另外,地主們大多謊報土地及產量,逃稅漏稅,國庫漸漸的癟了起來。

這一時期的官員群體人口爆炸,很多人通過軍功爵或者科考坐上了官位,但因為人數太多,很多整天無所事事還白拿錢,所以,財政上吃緊,簡直就要維持不下去了。

不僅是官員,士兵也是這樣,招募的兵越來越多,但是,能打仗的卻並不多。

在軍隊里,紀律渙散甚至敗壞,而且,領導人也沒有真本事,最終,導致打起仗來只有去送人頭的份兒。

可笑的是,朝廷對此絲毫沒有察覺,甚至,還建立了規模空前的禁軍,這讓財政任何受得了?

而且,兵力弱小,邊疆也十分不穩定。

在於契丹、西夏等外族對抗時,簽訂了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大把大把地給人家送真金白銀、絲綢茶葉等,以換取自己的苟安。

對外,只會讓這些有些狼子野心的國家更加瞧不起我們。

在國內來說,更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而且,將民族自尊心親自踩在腳底,此舉,也更加拉遠了百姓和朝廷間的距離。

北宋時,由於太祖支持和鼓勵發展佛教,所以,到了後期,全國一共有五十多萬僧尼,這些人不事生產,只是占有土地,而且,也不向國家交稅,造成了巨大的財政漏洞。

因此,百姓生活真的是十分困苦,這一點在王安石的詩歌中有很深刻的體現。

皇帝對此當然也不是放任不管的,他們也都有過改革的想法,並且,也做出過改革嘗試,但不幸的是都破產了,例如說范仲淹的慶曆新政。

英宗想要改變官僚機構龐雜的現象,但是,他英年早逝,最終,也沒有多大成效。

神宗上台後,若再不改革,那麼,國家將會出現大亂子,這才堅定下改革的決心,想要讓國家富起來,兵力強起來。

在神宗即位之前,有一個很器重的幕僚韓維。

這個韓維恰巧是王安石的好朋友,每次在給神宗出謀劃策時,韓維總是能夠博得神宗的誇獎。

這時候,他從不搶功,每每都說是王安石的主意,所以,神宗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啟用王安石,並迅速提拔,常常找來交流朝政的一些改革措施。

可以說,在慶曆新政失敗後,宋朝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並未緩和,積貧積弱的局面仍在向前發展,朝廷內外危機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聲在一度沉寂之後,很快又高漲起來。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在中國傳統的史學評論中是被基本否定的,按照傳統的評價,王安石變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問題,引起激烈的「黨爭」所以導致北宋的滅亡。

但是,對王安石變法評價的轉機出現在近代,當時國人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急欲變法而「富國強兵」,遂使商鞅、王安石等都得到肯定的評價。

20世紀俄國主要領導人列寧就稱讚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安石變法與罷相始末?又是一位改革家

已經談了商鞅變法、張居正變法,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還有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相比與前兩者,他的功績同樣不可磨滅,他的名氣家喻戶曉——宋代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

有關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一些看法。

文/卡卡羅特 圖/網絡變法:歷史名詞,讀音是biàn fǎ,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

中國歷史上數次改革為什麼會失敗?

在中國古代社會裡,改革者似乎總沒有好下場。這無論從政治的角度還是從人情的角度似乎都說不過去,然而,這又確實是歷史事實。何以會如此呢?有些人把古代中國難行改革的原因歸結為老百姓不願改革,其實,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