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為什麼沒有變成六代十國?這其中的細節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但是為什麼北宋沒有成為第六代呢?這其中的細節操作就需要細細來挖掘了!
先來看看五代滅亡的順序:
後梁朱家,雖據正統,只能算個比較成氣候的割據,北方都未統一,家族內訌,外有宿敵,為宿敵沙陀李家所滅。
後唐李家,初有統一之相,破前蜀,卻無法掌控大藩,兼有皇族內訌兩次導致中外離心,最後為藩臣結連契丹所滅。
後晉石家,割讓燕雲,北方屏障全失,二代卻又與契丹外交不利,為契丹所滅。
後漢劉家,最短命的一個,為大將兵變所滅。
後周郭家,已有統一趨勢,西收後蜀四州、東收淮南十四州、北復三關,卻仍是被禁軍大將兵變所篡。
其實五代不止滅了五次,有些只是沒改姓沒改國號而已。
比如後唐李嗣源取代李存勖,李從珂取代李從厚,李嗣源和李從珂都是義兒(養子)身份,本是外姓,只要養父還有親兒子就根本沒有嗣位的資格。
孤立地看起來,似乎每次改朝換代確實挺偶然的,但你看看北宋為什麼沒有成為六代就知道這也不是偶然。
五代能相繼滅亡也無非是幾點,我這裡總結出來四大患:
第一患:皇族內部野心家太多,親骨肉、義兄弟,統統靠不住,況且就算順利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靠不住,因為兒子很可能不成熟。
第二患:禁軍大將兵權太重。
第三患:重鎮的節度使權力太大和資源太多。
第四患:契丹,後梁後唐時代中原尚能與之爭鋒,自幽雲拱手相讓之後,中原對契丹的弱勢局面已成。
眾多因素導致了五代的相繼滅亡,但是,北宋為什麼沒有成為第六代呢?
趙匡胤在趙普的輔佐下有針對性的做了四件事:
1、收禁軍大將兵權,讓資歷淺、好掌控的人典禁兵。
2、逐步架空了藩鎮的兵權、財權、人事權,最終把節度使變成了空殼子。
3、定下先南後北的國策,對契丹採取守勢,對南方各個擊破。
而且很巧妙地利用南方的親宋政權,使南方無法組成聯盟與北方抗衡。
4、為確立趙光義的儲君地位,有意壓制自己的兒子的地位,終宋祖之世德昭、德芳不封王。
可以說趙匡胤和趙普是認真總結了五代滅亡的教訓,全方位地弄出了一套整改方案,才成功地讓新生的宋朝避免了夭折。
若宋初沒有做出這些改變,宋也十有八九要成為「後宋」(前有南朝劉宋),趙匡胤屬於火箭躥升資歷尚淺,心中不服的大有人在。
若是不收兵權、不制節鎮、動輒招惹契丹、把趙光義曬在一邊、死後德昭甚至德芳即位,二代而亡的命運很難避免。
兩宋300多年國祚,時刻不忘「祖宗之法」,都是上面這五個短命的老師留下的血淋淋教訓!
如果在宋朝發展出職業的軍事文官和參謀制度,並且文人官僚沒有歷史的包袱而變得不那麼歧視武將,再並且像唐朝時一樣,有一個希望通過軍事成功來換取政治權力的這樣一個階層,形成內在動力的話,宋朝的潛力其實比後世的明清兩朝還要高,甚至有可能走上像歐洲那樣通過殖民征服換取發展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原來趙普才是宋朝沒有一統華夏的大罪人
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年少的時候曾經遊歷四方,等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保留了這種遊俠的作風,經常穿著便服在京城遊蕩。趙匡胤的這個愛好搞得宰相趙普下班回家之後都不敢脫朝服,生怕皇帝突然造訪,自己來不及接駕。
趙普的建議導致宋朝沒有統一華夏
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年少的時候曾經遊歷四方,等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保留了這種遊俠的作風,經常穿著便服在京城遊蕩。趙匡胤的這個愛好搞得宰相趙普下班回家之後都不敢脫朝服,生怕皇帝突然造訪,自己來不及接駕。
文盛武衰:北宋覆亡真相
北宋覆亡真相引言 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日,是春末夏初北方最宜人的季節,阡陌縱橫,綠浪翻滾。偶爾的叫天子從草間直衝入雲霄。山河秀麗,引無數英雄縱橫馳騁。在這片北中國遼闊的平原上,此刻卻行進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