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蜀國會怎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不出祁山,有兩層含義,字面上的理解可以認為是諸葛亮「不出祁山,不進攻中原,而是在蜀漢境內先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積攢實力而後再圖中原」,這樣的話,進取中原可能要等到後輩去做了;第二層含義,就是諸葛亮依然他行他素的去進攻魏國,不論幾次,但不要從祁山出去,選擇別的道路進攻中原,這樣的話,進取中原會不會比歷時中要順利一些呢,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會坐在長安城昔日先祖們的寶座上呢?

先說第一層不出祁山。

三國之間,相互攻伐謀取,吳蜀之間的聯盟也是分分合合,從三個國家的實力來看,老大自然是魏國,占據著絕大多數的大城市、良田以及人口稠密的中原;第二名應該是吳國,那時的江南雖不如現在這樣富庶,但是也是魚米之鄉,而且因為戰亂逃到南方的中原人也不少,再加上荊襄九郡,四通八達,也是很有實力的;唯獨蜀漢,只有益州、漢中郡,以及南中等多為不毛之地,以一州之力敵賊,焉有不頹之理。

蜀漢在冊戶籍七十五萬戶,充其量的人口也不過三百餘萬人,每次出兵中原,主力部隊約為七、八萬人,隨軍運送糧草的民夫得有三十餘萬人,這基本上是蜀漢三分之二的壯勞力,留在田間生產的已經多為婦孺老人了,還要保證前方的軍糧供應,難啊,實在是難啊。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每次出兵中原都在為糧食犯愁,尤其是第二次,率兵直取陳倉,人馬數萬,隨軍攜帶了一個月的糧食,行軍在漢中出山的路上就用去了半個多月,到了陳倉,就算立即攻陷了該城,也要隨即撤回了,也不知道他去那裡幹什麼去了。

再看人家魏國,坐守關中八百里沃野,糧食隨便運,所以當時魏國提出的整體國策是「東攻西守」,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優勢兵力,將重裝野戰兵團投入東線主攻孫權,而西線作戰根據山地地形,多以設寨設卡,留下少量兵力以堅守為主。

魏國的策略是分場正確的,也正好切中了東西兩線敵人的弱點,東面孫權派兵把長江甩在身後,將主力部隊推進到江淮一帶的平原,放棄自己的優勢而和魏國展開平原的大集團野戰,魏國正中下懷,擺開決戰的架勢與之較量,勝負自然分明;西線蜀漢缺糧缺人,關鍵是運輸,幾次出祁山,蜀漢確實沒有丟掉一寸國土, 但是祁山的地理特點是孔道多,於是魏國治校派幾百人扼守住孔道、峽谷的出口,後面再安排萬把來人的機動部隊,保證堅守不出,就不會有太大的閃失。

這樣一來,魏國在東西兩線均占有大局上的優勢,從戰略上處於有利地位,即使在戰術上有什麼偏頗,也不足以改變有利的局勢。

所以,諸葛亮不如不出祁山,也安排人馬守住自己這邊的峽谷出口,防止魏國進入漢中,然後在益州內部開發潛力,發展生產,蓄積力量,或可等吳魏之間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或者吳國被打敗時,出兵奪回荊州也未嘗不可。

諸葛亮如果放棄出祁山,魏國則會投入更多兵力在東線,孫權必然支撐著費勁,如果諸葛亮很在意吳蜀聯盟的話,也可以以援助吳國為名,從永安順江而下,直搗長江下游,千萬不可學「圍魏救趙」的做法去西線攻擊魏國,這樣只有重蹈六出祁山的覆轍,順江而下的蜀漢軍隊是有戰鬥力的,而且可「因糧於敵」或「吳」,再不濟也可以把益州的糧食也順江運輸到前線,這樣就比發明木牛流馬要簡單多了。

贏了魏國,可以要挾荊州,吳國輸了,也可以強占荊州。

有了荊州的蜀漢,決不是益州加荊州等於益州和荊州兩個州的地盤的等式,由於荊州的易手使得整個中國的格局都能發生改變,這在「不出祁山」的第二層含義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闡述。

再說第二層「不出祁山」的含義。

諸葛亮受託,也許做不到不出兵中原,那也沒問題。

如果諸葛亮領悟到「不出祁山」的第一層含義的話,荊州必會回到蜀漢手中。

即使諸葛亮領會不到含義,仍然要直接攻擊魏國,那也可以換一種方式,這就是上庸!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為劉備提出了這一觀點,「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我認為,諸葛亮出祁山是出於丟失荊州的無奈,也有自己過於教條「隆中對」的原因,既然當時的局勢是魏國東攻西守,就不能一味的用自己的短處(後勤問題)區和敵人的長處(關中沃野)去較量。

此處提出了「以向宛、洛」的說法,我認為這才是進取中原的關鍵點。

東漢以來,關中越來越失去了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了,經過東漢末年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掠擾和塗炭,關中的城市已經破敗了,只留下土地依舊肥沃,而宛、洛卻一直是東漢的政治、經濟中心,尤其是洛陽,作為東漢的故都,其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要比關中重要。

諸葛亮應防守祁山,而從永安向北直取上庸,東進新野舊地,百姓都念劉使君舊情,也會「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以諸葛亮的能力,擊潰守上庸的申耽、申儀,應該不成為題,即使張郃、司馬懿從東線回兵馳援,那也同樣解救了孫權的燃眉之急啊,吳蜀聯盟才有意義。

得下上庸、新野之後,南可威懾襄陽,北可震動宛城、洛陽,這樣才是觸動了魏國的心臟,才會使魏國改變東攻西守的國策,只有在改變國策的時候,才能有機會抓住改變的空隙,一舉擊敗敵人,漢室江山才能得以恢復。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自己固執的一面,歷史過去了,現代人喜歡的諸葛亮也埋在了歷史的畫卷中了,審時度勢作為近乎於神的諸葛亮來說,都有如此的困難,像我們這些「事後的諸葛亮」則更要把握當下的選擇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褪去「神話」光環後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我們了解諸葛亮大多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治國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說畢竟有太多虛構成分,魯迅就曾有「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的評論。那麼,讓我們褪去他的「神話」光環,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一...

劉備有五虎將和臥龍鳳雛 為什麼統一不了天下

三國里人才濟濟,文的也有,武的也有。那裡是群雄割據的年代 ,各路大神舉旗占山為王,誰與爭鋒,看各路的人馬互有打殺,誰都想在這個大蛋糕里爭一塊。但拼到最後,三分天下已經越來越明朗,曹操分到了最大的...

程序猿話歷史

劉備堅持攻打東吳,並非要為關羽報仇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和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劉備傾蜀漢全國之力攻打東吳,是為了給死於東吳之手的義弟關羽報仇。我卻認為,劉備之所以出兵攻吳,並不單純是為了給雲長報仇...

諸葛亮真的不堪一擊嗎?臥龍諸葛的功與過

諸葛亮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化的一個角色,但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首先說《隆中對》。《隆中對》有一個致命漏洞,即荊州和聯盟東吳這兩者是不可能共存的,東吳對於荊州的渴望不亞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