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的高平之戰中,後周一將領失職,卻給北漢續命25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時的每個朝代立國後,都面臨如何面對前朝殘餘勢力反撲的問題。
公元951年,後漢大臣郭威滅亡後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
後漢皇族、河東節度使劉崇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登基稱帝,歷史上稱其建立的政權為北漢。
劉崇登上帝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請求與契丹聯合,攻打後周。
公元951年,北漢和契丹聯軍與後周開戰,但是遭到了慘敗。
公元954年,後周太祖郭威去世,其養子柴榮繼位,北漢乘著後周國喪,新主初立,於是聯合契丹再次攻打後周。
北漢、契丹聯軍中,北漢軍有三萬人,由北漢主劉崇親率,張元徽為前鋒;契丹軍有一萬多,基本上是騎兵,由契丹大將楊袞率領。
契丹軍隊的數量有不同的記載,《晉陽見聞錄》載「袞帥騎五七萬,號十萬來會」。
《五代史補》載「劉崇求援於契丹,得飛騎數千。
」不過從高平之戰,後周以前軍約2萬人打贏第一回合來看,聯軍不應有8-10萬之多。
而且高平之戰楊袞全軍而退,契丹軍隊沒有損失,後周軍隊圍困晉陽(現太原)時,「契丹數千騎屯忻、代之間,為北漢之援」。
由此推斷,契丹軍「萬餘」是個比較靠譜的數字。
面對來勢洶洶的北方來敵,後周世宗柴榮力排眾議,御駕親征。
公元954年4月16日,南北兩軍在高平南巴公原發生碰撞。
北漢主劉崇親率中軍,張元徽為右軍,楊袞軍為左軍。
後周軍隊到達戰場的只有前軍,周世宗命白重贊與李重進率左軍,樊愛能、何徽率右軍,向訓、史彥超率精騎居中,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禁兵護衛周世宗臨陣督戰。
戰鬥一開始就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後周右軍將領樊愛能、何徽率騎兵不戰而逃,右軍直接潰敗,後周失去一臂。
周世宗柴榮見形勢危急,親率親兵上陣。
後周禁軍的少壯派將領張永德、趙匡胤、馬仁瑀、馬全乂等皆奮勇殺敵。
後周軍隊士氣大振,無不以一當百,取得白天戰鬥的勝利,殺北漢大將張元徽。
傍晚,後周后軍到達戰場,再次打敗北漢軍隊,殺其大將王延嗣。
自此,後周在開局不利的形勢下,取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
樊愛能、何徽的潰逃給後周軍隊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柴榮以其臨陣果決力挽危局。
但是在柴榮看不到的地方(或是看不到柴榮的地方),右軍的潰敗卻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惡果。
在先期的戰役部署中,周世宗的設想是打一個殲滅戰。
具體部署是周世宗親率軍隊在澤州(現山西晉城)擋住北漢和契丹聯軍;大將符彥卿率軍自磁州(現河北磁縣)向西,大將王彥超率軍自晉州(現山西臨汾)向東,三路合圍聯軍。
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一個完美的殲滅戰。
兩軍在高平對峙時,周世宗命前澤州刺史李彥崇帶兵把守江豬嶺,斷聯軍退路。
但李彥崇聽說樊愛能等潰逃,以為戰鬥失利,也率軍退走了。
北漢主劉崇恰恰是從這條路逃回晉陽。
作為一個將領,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力。
後周后軍將領劉詞遇到了潰逃的樊愛能等人,沒有受他們的虛假信息影響,率後軍到達戰場,擴大了戰役的勝果。
李彥崇只是憑道聽途說,沒有派出必要的偵查,就輕易讓出了北漢和契丹聯軍的退路,把一個殲滅戰生生打成了擊潰戰,給後期的戰事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李彥崇的失職有兩個惡劣的影響:
一是北漢主劉崇逃回了晉陽,使北漢軍民有了主心骨,北漢潰軍也陸續逃回。
劉崇逃回晉陽後,「收散卒,繕甲兵,完城塹」,困守孤城,決死一戰。
二是契丹軍隊沒受打擊,全軍輕輕鬆鬆地退回到了代州(現山西代縣)。
在後周軍隊圍困晉陽時,附近的契丹軍隊一直是後周軍隊的心腹之患。
5月23日,契丹軍隊在忻州附近打敗了後周軍隊,殺死後周勇將史彥超,這成為迫使後周退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當初李彥崇堅守江豬嶺,為南、東、西三路大軍爭取時間,後周軍隊完全有可能全殲北漢軍隊,甚至活捉北漢主劉崇;同時給契丹軍隊以沉重打擊,迫使其逃回本國,短期內沒有能力支援北漢。
然後後周三路大軍乘勝攻打晉陽,滅亡北漢也有極大可能。
北漢逃過一劫,以後只有自守的力量。
周世宗柴榮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南方。
5年後,柴榮病死在北伐契丹的途中。
趙匡胤乘機建立宋朝,取代後周。
一直到公元979年5月,北漢才被北宋所滅。
李彥崇的退兵,為北漢續了25年的命。
高平之戰,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率軍逆襲!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一帶會戰,史稱高平之戰。此戰中,後周初戰不利,柴榮、趙匡胤等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大獲全勝。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3)
親征劉崇:柴榮即皇帝位,縱觀天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大周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十國,基本在南方,如唐朝的李景(因地處南方,史稱南唐)、錢 俶的吳越、李晟的漢(史稱南漢)、孟昶的...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趙匡胤在這一戰中成功上位,才有機會成為篡位稱帝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
此戰差點滅了「宋朝」,沒有這幾瓣糖蒜也就沒了宋太祖
宋朝的考過皇帝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可以說是很有背景,在年少時也被人稱讚騎馬射箭遠超常人的準頭...
揭秘:慘烈無比的北漢大軍與後周大軍的高平血戰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即位。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三年,趁大臣...
此戰明明柴榮打贏了,為何得益最多的卻是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其無子,所以遺命妻侄柴榮即位。郭威在位多年的勵精圖治, 柴榮即位時後周國力大增, 隱隱然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年富力強的柴榮豪情干雲,決心「十年開拓天下...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