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說諸葛亮「君可自取」,三國中還有一人,也被授「自取」之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在白帝城病重的時候,將幼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尤其是將軍國大權交給諸葛亮手中。

劉備不但不擔心諸葛亮欺壓幼主,甚至還主動對諸葛亮提出,如果劉禪真的扶不起來,「君可自取」。

諸葛亮也不負劉備的信任和襟懷,克己守禮,輔佐劉禪將蜀中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一對君臣為後世留下千古美談,被《三國志》稱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



其實在三國歷史中,還有一個大臣,在主公託付後事的時候,也被賦予「自取」的權力。

這個人就是「江東二張」之一的張昭。



《三國演義》中,孫策在託付後事的時候,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但是歷史上並非如此。

《三國志》中記載,孫策臨死之前,只把孫權託付到張昭手中,還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這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簡直如出一轍。

同樣是託付後事,同樣是「君可自取」,為什麼諸葛亮常被人拿來討論,張昭卻鮮為人知呢?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第一,孫策所說「君便自取之」中的「取」,有人認為並非是指取代孫權的位置,而是在孫權犯糊塗的時候自行決斷軍政大事。

而劉備讓諸葛亮「自取」的時候,還說過一句「君才十倍曹丕」。

拿諸葛亮和稱帝的曹丕相比,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事實上孫策非常倚重張昭,以至於「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的程度。

孫策很有可能與劉備所想相同。



第二,劉備和諸葛亮的名氣、才幹要遠遠超出孫策和張昭。

劉備一度坐擁荊、益二州,天下三分取其一;孫策雖然躍馬江東,但是最終死於匹夫之手。

諸葛亮以一州之力北伐曹魏;張昭則在曹操南下的時候主張投降。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名氣大自然也會引來更多的非議,所以各種陰謀論都找到劉備和諸葛亮頭上,對孫策和張昭不屑一顧。



第三,劉備託孤的時候,蜀漢政權已經穩定,劉備也已經稱帝。

而孫策託付後事的時候,天下大勢還不明朗,孫氏集團很有可能有覆滅的危險。

所以劉備允許諸葛亮「自取」比孫策允許張昭「自取」更有震撼力。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風雲事件3——永安託孤

著名的「白帝城託孤」實際上應該是「永安託孤」,因為準確來說劉備實際上是在永安宮託孤的。」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帝王已時日不多,此時朝政局面不佳,兒子還未過而立之年,且難堪重任...

被神化的趙雲(一)

一部三國裡邊有兩個人最完美,哪兩個人?要論文的是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沒有比他更厲害的了。文的是諸葛亮,武的最完美的是誰?趙雲趙子龍。這人不光能耐大,一輩子沒打過敗...

戲看三國託孤,最高明的竟然不是劉備

託孤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託孤的例子,劉徹託孤霍光,順治託孤給鰲拜索尼等。今天我們聊聊三國那些託孤的例子。1.劉備白帝託孤——透著陰謀和狡黠

劉備託孤並非讓國 成全了諸葛亮美名

白帝城(永安)託孤爭議很大,甚至有人演繹想像出不亞於斧聲燭影的故事,除了讓人腦洞大開之外,與事實可能相去甚遠,對於當時史書記載的情況,有必要重溫一下,分析「取」是否有「取代」的意思。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跟誰學的?

說到「託孤」,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一定是三國時期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將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的情節,後來諸葛亮也是為了蜀國鞠躬盡瘁。但事實上,劉備的這次託孤並不是自己的原創,他也是從別人那裡...

三國歷史上孫策與劉備託孤如出一轍

一代梟雄蜀主劉備白帝城託孤,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夷陵一戰大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