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其實是劉備與諸葛亮最後一場較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

"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

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上面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這段話,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覺得很正常。

可是你要放在近兩千年的封建時代,這段話你就要好好品味了。

很明顯這時候劉備已經動了殺心了,諸葛亮只要稍有猶豫,立馬就會帶來殺身之禍。

諸葛亮何等聰明之人,所以才會立刻跪下。

可以說諸葛亮為劉備的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

但這也是劉備擔心的地方。

自古功高震主的大臣都沒有好下場,劉備深知那個不爭氣的兒子絕對是駕馭不了諸葛亮的。

其實劉備在晚年已經不信任諸葛了,要不也不會諸葛亮再三勸阻下,還是要堅持伐吳。

幸虧劉備伐吳失敗,不然劉備回來就算不殺諸葛亮,諸葛亮也難有大的作為。

自古功高震主的大臣,國君都會一邊用,一邊防的,地王的馭人之術,是不講感情的。

在那個家天下的時代,就算自己的兒子是傻子,也會把皇位傳給他的(劉禪並不傻,只是在諸葛亮的光輝下無用武之地而已)最重要的是劉備的畢生夢想,就是恢復劉氏江山,諸葛亮取而代之這不是要改姓了嗎?

「白帝託孤」的情節,《三國志•諸葛亮傳》是這樣記的:諸葛亮到了永安宮,劉備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先生的才能十倍於曹丕,必定能夠安邦定國、成就大業,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不可以輔佐,先生就自行其是、自己稱帝吧。

諸葛亮聽了,淚如雨下,毫不猶豫地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默然,回頭下詔訓示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白帝託孤」事,很多有識之士都給予了肯定和讚揚,將之推舉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一千古佳話。

《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劉備此舉歷歷落落,是古往今來君臣關係中最大公無私的典範,劉備已經把整個國家和親生骨肉全都託付給了諸葛亮,可謂毫無保留、毫無私心。

晉人袁宏也稱讚說,劉備授國給諸葛亮並無疑心,諸葛亮受劉備之託並無懼色,相授與相納者均無二情,百姓信之無異辭,君臣之際,良可詠矣!

《資治通鑑》注者胡三省直接作註:「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之明白洞達者。

清史學家趙翼更是盛讚:「千載之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

但是,寫《魏氏春秋》的晉人孫盛卻認為這是劉備的「詭偽之辭」。

他說,世人有人以為,劉備這是赤誠付國,可代表全蜀人的意志,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如若被託孤之人是忠臣賢士,無須如此說這種虛偽的話,如若所託非人,說這種話豈不是給其留下極好的篡逆理由?所以,古代留下顧命之言,必須表示明確,詭偽之辭,絕非託孤之語。

幸好劉禪暗弱,無猜險之性,諸葛亮之威略,足以威懾群臣,免起二心,否則,恐怕就要產生君疑臣懼之局面,釁亂將生。

白帝城託孤是千古君臣相知的優秀範本,後世很多人都對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係羨慕不已。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備的這一套說辭,實際上是跟別人學的,跟誰呢,就是他的大舅哥,孫策。

《江表傳》記載,孫策臨終前就拉著張昭的手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

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擔當克敵制勝保衛江東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無須心中有所掛礙。

)當時東吳的情況跟蜀漢差不多,而張昭的地位又相當於諸葛亮,所以劉備就把他大舅哥孫策對張昭說的話拿來用了下。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孫策和劉備所說的話還是有區別的。

張昭為孫策平定江東做了很大貢獻,有時候風頭都蓋過了孫策,不知道如何自處。

但是孫策卻不以為然,還說:「齊桓公對管仲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

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孫策就是這樣的性格開朗、直率、大度,而他留給張昭的遺言不僅考慮到了江東的未來,也考慮到了張昭的個人榮辱:「如果江東守不住,您就踏踏實實的回老家吧,不用管我們孫家了」。

再看劉備跟諸葛亮說的話呢,「君才十倍曹丕」,可一點沒有諸葛亮守不住江山就讓他撤的柔情,而是給諸葛亮戴了個大高帽,不論如何得復興漢室。

劉備對諸葛亮的要求比孫策對張昭的要求嚴格多了,也沒有那麼有人情味。

但張昭沒能受到孫權的重用,後來的表現也大不如諸葛亮,所以孫策、張昭這對兒本來可以比劉備、諸葛亮還要閃閃發光的君臣典範,就這樣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後世有不少人從諸葛亮慌張的表現猜測他已經意識到劉備在試探自己,甚至已經看到了埋伏在兩邊的刀斧手,只要自己表露出一點不臣之心,馬上就會被幹掉。

然而,不得不說羅貫中太有心機,筆法很具有迷惑性,這段描寫是史實和文學相結合的產物。

其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對話基本和正史相符,但「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和「言訖,叩頭流血」卻這十八個字卻是羅貫中自己加上去的「私貨」。

因此,從諸葛亮的反應上來推測劉備的意圖,是站不住腳的。

那病重的劉備到底有沒有試探之意?這還要從當時蜀漢的所面臨的形勢和劉備對託孤事宜的安排說起。

當時,荊襄、夷陵兩次大戰的失敗讓蜀漢軍隊的主力喪失殆盡。

劉備剛稱帝時,蜀漢再籍的人口也就九十萬左右,常備兵力最多也就是十萬上下,在夷陵一戰就折損了近八萬之多。

剩下的兵力既要防備北方的「龐然大物」曹魏,要繼續抵抗下游已經吞併荊州的東吳,還要平定南中蠻族的叛亂,可謂捉襟見肘。

不僅「缺兵」,「少將」也是此時蜀漢的問題,夷陵之戰中,副帥黃權投降,「白眉」馬良、「忠將」馮習、「義將」張南等中堅將領也都戰死,宿將只剩趙雲、魏延等人,難同猛將如雲的曹魏、東吳一較高下。

更為嚴重的是,在接連丟失上庸、荊州之後,蜀漢的地盤大大壓縮,只剩下益州、江州、漢中等地。

北擊曹魏、順流伐吳都需要大量的人馬和糧草,要在兩州之地做到這些,必須要有善於治理文臣謀士。

但法正、劉巴、許靖等重臣都已去世,費禕等人尚未成熟,一時朝中無人、廟堂不穩。

由此可見,劉備交給諸葛亮的確實是一個「爛攤子」,也只有「自比管、樂」的孔明先生能讓蜀漢重振旗鼓。

如果諸葛亮無心輔佐,蜀漢的滅亡也是轉瞬之事,此時去試探肱骨之臣,就像落水的人還要試試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否結實一樣,實在沒有必要。

況且,就算諸葛亮要稱王稱帝,去了劉禪代表的「漢」,也只能當內外交困的大蜀國之主了,也不是「臥龍」的志向所在。

劉備選擇李嚴與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為李嚴本身與諸葛亮是同鄉,在荊州和四川兩大派系中都有關係。

這就為雙方的利益協調與合作奠定了基礎,以免劉備死後蜀漢政權內訌激烈,難以控制

劉備最後召見的是——趙雲。

趙雲是反對劉備的伐吳決策的,因此沒有參與東征,而率領本部兵馬駐紮在江州,聚攏著蜀漢的最後血脈。

戰敗後,蜀漢政權還全賴這支生力軍在川東穩住了陣腳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逃到永安,吳軍已退。

」 趙雲的威望和他所帶的軍隊 劉備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的時候,動情地回憶起早年經歷的幽州起兵、河北烽火、中原逃難,感激趙雲近四十年的忠心追隨。

最後,劉備深情地囑託趙雲繼續照看劉禪,關心朝政

這段囑託給了趙雲非正式的「輔命大臣」地位。

儘管之後趙雲依然低調,從來沒有利用這一身份,但他始終是忠心耿耿維護蜀漢的穩定

表面上是尊重諸葛亮,實際上是在敲打、試探、安慰、警告,一招一式逐漸升級的帝王心術,讓諸葛亮毫無二心地輔佐好他的兒子。

第一步是借識人用人眼光敲打以壓其心。

群臣到白帝城永安宮後,劉備先與諸葛亮說明託孤之意後,就遍視群臣,就開始拿馬謖給諸葛亮說事了。

劉備問孔明:「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先主曰:「不然。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丞相宜深察之。

」諸葛亮是何等聰明之人,如何看不出馬謖是紙上談兵的人,但馬謖是小圈子裡的自已人,如何不袒護。

這一點卻被劉備看穿,意思是你諸葛亮用人方面不要憑個人喜好拉小圈子、搞小山頭,心胸要寬廣一點,像魏延這樣忠心的該用就用,不要主觀臆斷,做大事業,要人盡其才,化敵為友,不要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人。

第二步是用話中話託付諸葛亮以試其心。

劉備寫完遺詔後,遞給諸葛亮,對他說起心腹之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話怎麼聽著也不像心腹之言,是話中有話,諸葛亮不至於像呂布一樣對假意讓一下徐州牧的大印就接,聽話音就聽出來了,所以馬上「汗流遍體,手足失措」,叩首流血,君臣配合的還是很好的,以此斷了葛亮非分之心,死心踏地的輔佐好劉家後代。

第三步是讓兒子拜認義父以安其心。

劉備試探孔明有無二心後,又請孔明坐床頭上,讓兒子劉永、劉理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並公開對眾官說:「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

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

」劉備這一步棋是很關鍵的,讓兒子們把諸葛亮拜為義父,是對諸葛亮表面的上的極端信任和最高榮譽,並且是當眾公布的,讓諸葛亮在以後的工作中安心本職,你諸葛亮總不能與乾兒子搶位子吧。

諸葛亮是奔著劉備是漢室之胄來的,是為「興復漢室」而來的,如果自己當皇帝,興復漢室就名不正言不順了,人心自然會散了。

第四步是借囑咐趙雲敲山震虎以警其心。

劉備最後把制衡的本事使出來了,把趙雲叫來囑咐「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

」既然已託孤諸葛亮,又何必再托趙雲,分明還是對諸葛亮的不放心。

趙雲文武雙全,忠心耿耿,多次救阿斗於危難中,與阿斗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劉備再託孤趙雲,誰要是動阿斗一個手指頭,趙雲能讓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

蜀漢風雲事件3——永安託孤

著名的「白帝城託孤」實際上應該是「永安託孤」,因為準確來說劉備實際上是在永安宮託孤的。」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帝王已時日不多,此時朝政局面不佳,兒子還未過而立之年,且難堪重任...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如果諸葛亮取代了劉禪 蜀國能打敗魏國嗎

有關三國時劉備白帝城託孤,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經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果劉禪實在是沒有能力,諸葛亮可以自己取而代之。這一句話其實不太可能有什麼試探的意味,很可能就是劉備真實的想法。我們也都知道,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有沒有想過要殺掉孔明?

面對劉備白帝城託孤,假如孔明當時頭腦一熱,說一句什麼「我怕干不好哦」之類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劉備白帝城託孤,不但但託孤給諸葛亮,最後又把劉禪託付給趙雲,可見劉備的內心的想法。

劉備白帝城託孤,究竟為何?

劉備白帝城託孤,究竟為何?歷史記載: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