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看三國託孤,最高明的竟然不是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託孤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託孤的例子,劉徹託孤霍光,順治託孤給鰲拜索尼等。

今天我們聊聊三國那些託孤的例子。

1.劉備白帝託孤——透著陰謀和狡黠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聽了這句話想必所有人都會感激涕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在諸葛亮聽來是驚慌失措,萬一學習劉表,屏風後面藏著刀斧手可就完了。

同時劉備覺著交給一個人不安全,於是託孤名單上硬是塞了個名不見經傳的李嚴。


雖然說李嚴在諸葛亮的北伐中,添了些亂子,好在諸葛亮為人正直,對蜀漢真正做到了死而後已。

其實啊,雖然李嚴是益州舊部、又在外握有重兵,但實際上,十個李嚴也不見得斗得過一個諸葛亮。

2.魏明帝曹睿託孤——無奈和失敗

曹睿託孤完全是在模仿劉備的白帝託孤。

他在病重時急招司馬懿回來。

「仲達與朕一體,爾宜敬禮之。

」遂命懿攜芳近前。

芳抱懿頸不放。

睿曰:「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戀之情!」言訖,潸然淚下。

有人說曹睿所託付的人有錯,其實呢是學劉備沒學到家。

雖然煽情戲份不比劉備差,但是他忘了劉備託孤除了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

曹睿如果能在找一個託孤大臣,就算從機率學角度來說,背叛的機率也是1/2是吧。

若學習他老子曹丕,託孤四位大臣,他司馬懿還有造反的可能。


3.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說孫策託孤是不準確的,畢竟他傳給的是胞弟孫權。

勉強這麼一說吧,但是他絕對是最高明的。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當時東吳才幾年基業啊,可是你看這舉動,「赤壁之戰」前夕,文官言和武將言戰。

他們的代表就是張昭和周瑜,他們在這問題上思索再三,反覆斟酌。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如果他們倆少了其中一個,赤壁一戰能有這麼完美?

話說回來,反觀東吳後面託孤就遠遠沒有孫策那麼明智了,孫權找了諸葛恪,希望他能學習諸葛亮,可人家愣是學了司馬懿。

託孤這件事,就是不能交給一個人,因為即便從機率上講都是錯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薦:三國演義最經典的六句話

第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人說《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裡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後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