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大師的讀書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學者在歷史的舞台上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他們或是言語非凡,妙語連珠,或是筆鋒犀利,月旦權威,這些品質都與他們廣泛閱讀和使用科學的讀書方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下文中將為大家分享胡適、李敖、楊振寧、華羅庚、朱熹等五位大師的閱讀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 李敖——「大卸八塊」讀書法

許多年前曾有香港報紙說:「李敖很可能是50歲以下的當代中國人之中讀書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

」 李敖的淵博和他的精於讀書,善於用書有極大關係,他本人也有一套非常出名的讀書方法,被他稱作「大卸八塊」讀書法。

所謂「大卸八塊」讀書法,在他自己的描述中是這樣的,「一般人拿起一本書來看完以後,再看第二本書的時候,第一本書就離他遠了一點;看到第三本書的時候,第一本、第二本離他又遠了一點;到了第十本書,前面的第一本書已經離他十萬八千里了。

所以宋朝人把這個現象叫作「漸行漸遠漸無書」。

「書」是書信,我離你越遠越久,我的信寫得就越少,表示感情已經淡了。

一個人讀到第一百本書的時候,他還能記得多少第一本書里的精華?當時花時間看過,可是事後大部分忘記了。

我李敖看書很少會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

什麼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時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動,把這本書五馬分屍。

好比這一頁或這一段有我需要的資料,我就把它切下來。

背面怎麼辦?背面內容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兩本都切開。

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我分屍分掉了。

李敖的讀書法即是在閱讀過程中提煉重點做出標記,把重點內容裁剪下來做成剪貼本細緻分類收藏。

這無疑是一個絕妙的方法,一本書中有用的內容有限,汲取其中精華做出摘錄收藏是許多文人學者推崇的方法,只是李敖更加簡單粗暴,直接上剪刀漿糊,用金錢解決了收藏和摧毀之間的取捨。

二、 朱子讀書法

在中國學術史上,若論博大、精微兼而盡之的學者,孔子以下,便是朱子。

朱熹作為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不僅教育出無數優秀的弟子,也為後世留下許多典籍巨著,其中《朱子讀書法》成為了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讀書方法論著作。

「朱子讀書法」為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導概括歸納出來的,共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朱子讀書法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讀書法,集古代讀書法之大成,值得認真研究和參考。

其中,所謂「循序漸進」即是閱讀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由淺入深,所謂「胸中無一權衡,多為所惑」,讓自己對書本的認識過程從不成熟到成熟。

此外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閱讀計劃,打牢基礎,穩步前進。

「熟讀精思」則是倡導要反覆閱讀,他主張讀書要能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再反覆思考,經歷「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

其中「虛心涵泳」是一個讀書客觀性的原則,讓我們在閱讀時要虛懷若谷,靜思熟慮,不要被自己本身的觀點先入為主,並且對書中的觀點也反覆咀嚼,細心玩味。

「切記體察」表達的正是和陸遊詩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相同的觀點。

最後「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則主要倡導閱讀時心懷志向,抖擻精神,端正態度,以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下去。

三、 胡適讀書法

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胡適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在文學、教育學上都大有建樹,其刊登於《胡適文存》的胡適讀書法也廣為流傳。

相較於李敖讀書法和朱子讀書法,胡適讀書法字面上更加短小精悍,總結起來只是一句「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讀來簡單,內容卻涵蓋深廣。

對於精,胡適先生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一條書籤,上面寫十個字,這十個字最普遍的就是「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現在這種書籤雖不用,三到的讀書法卻依然存在。

不過我以為讀書三到是不夠的;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

前人說口到是要念到爛熟背得出來。

我們現在雖不提倡背書,但有幾類的書,仍舊有熟讀的必要;如心愛的詩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讀多些,於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響。

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

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

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

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

在胡適看來,一個人要有大學問必須「精博雙修」,只精不博會一葉障目,而只博不精則好似「一張很大的薄紙,禁不起風吹雨打」。

當然,對多數人來說,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難的。

即便是博學專精的胡適,他也說自己偏於博而失於精。

1915年2月3日胡適在日記中說:「學問之道兩面而已,一曰廣大(博),一曰高深(精),兩者須相輔相行。

務精者每失之隘,務博者每失之淺,其失一也。

余失之淺也,不可不以高深矯正之。

四、 楊振寧——「滲透式」讀書法

楊振寧作為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不僅在物理方面大有建樹,其知識面之廣泛也為人們廣為傳頌,這和他提出「滲透式讀書法」不無關係。

楊振寧認為旦凡學習方法,無非是「滲透性」閱讀和「按部就班」的常規式閱讀。

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

專心學習一門課程,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

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

可見楊振寧的閱讀方法是精鑽一個方向,進而從此展開,廣泛涉獵,為自己構建出強大的知識網。

五、 華羅庚——「厚薄」讀書法

華羅庚讀書入神是出了名的。

他站在櫃檯前,顧客來了就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帳,顧客走了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

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還常常把運算題的結果當做顧客應付的貨款,把顧客嚇一跳。

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時有發生,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因為長久以來的愛讀書,他亦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早些年還被收錄入教科書中,稱為「厚薄讀書法」。

「厚薄」讀書法,是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要把書的內容真正透徹地了解,抓住全書的要點,掌握全書的精神實質。

這樣讀書,就越讀越薄。

第二個階段,在讀書的過程中,對各個章節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每個知識點旁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從而,書會越讀越厚。

這樣,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漫漫歷史長河中,許多名人偉人包括毛澤東、巴菲特等等都擁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和讀書方法。

我們生而有限,卻可以在閱讀中探求無限,希望諸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有限的生命里,儘可能多地探索這個無限的世界。

知社討論室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往今來一直是我國傳統極力倡導的人生追求。

讀萬卷書,讓自己才識過人。

行萬里路,讓自己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兩者本質上來說都是提升自我修養,拓寬自己眼界的方法,那麼哪一種更重要或者說更行之有效呢?

點擊右下角留言,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更多的朋友探討不同的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著名理學家的六條讀書法

朱熹: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是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曾長期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講學,後由崇安遷居建陽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講學。主持修復白鹿洞書院,並親自擬定了著名...

書籍泛濫的今天,最有效的3+6讀書法看了才知道

浩如煙海、書籍泛濫的今天,我們怎麼讀書,讀什麼書才能讓我們更大意義上去汲取知識的養分呢?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以書為友,多讀書,常讀書,總有好處。這些真理永遠不會被歲月的屐痕所泯滅,反...

分享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讀書之法

朱熹一生讀書、教書,對如何讀書有深切的體會,有許多精闢的見解。他死後,其弟子將他的讀書經驗歸納為六條,稱為「朱子讀書法」。這六條讀書法是一個整體,也不是單純談方法,其中貫穿著對道德修養、治學精神...

朱子讀書法

元四明程氏輯。程名端禮。號畏齋。端禮竊聞之朱子曰。為學之道. 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 必在乎讀書。讀書之法. 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其門人與私淑之徒。...

讀書名言名句鑑賞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留給孩子自有妙用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留給孩子自有妙用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

十六位名人讀書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毛澤東的讀書法 :「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毛澤東主要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並不斷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一本史書,也是反覆研讀,並有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