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才典範的華羅庚,其自學的主要形式是進行數學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PGC_COLUMN --}

華羅庚是自學成才的典範,高中和大學的數學課程都是自學的,而自學的主要形式就是自主的數學閱讀。

可見,數學閱讀對於華羅庚的自學成長有多重要!

本文提要

1.閱讀的經歷

2.閱讀的力量

3.閱讀的方法

一、閱讀的經歷

從小學升入初中後,華羅庚明顯增加了數學閱讀,比如讀過《大代數》、《解析幾何》,還有美國人寫的一本約50頁的小冊子《微積分》等。

因為得到了王維克老師的關心,所以,華羅庚是王老師夫婦家的常客,經常從王老師家裡借書閱讀,小冊子《微積分》就是王老師借給他的。

在初中學段的末期,王維克老師根據華羅庚的數學能力,專門擬定了一個論文題目,讓華羅庚回家做論文,並向華羅庚推薦了一批數學書籍。

所以,在做論文的過程中,華羅庚圍繞論文題目的需要,讀了不少的數學書。

初中畢業以後,在家鄉打理自家的雜貨店時,華羅庚數學閱讀的興趣已經很濃了,經常因為專心讀書耽誤店裡的生意。

華羅庚在數學閱讀的同時,根據需要,經常邊算邊畫,曾經把雜貨店裡物品的包裝紙用做學習數學的演草紙。

在家鄉縣城中學做事務主管時,沒有讓用心安排他、培養他的王維克老師失望,在辛苦的工作之餘,總是把很多的業餘時間用在了數學閱讀上。

雖然家境貧寒,上不起學,但華羅庚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條件,勤奮讀書,越讀越有興趣,就像他說的那樣,數學閱讀讓他好比進入了數學的大花園。

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是:華羅庚從朋友那裡看到了一本《學藝》雜誌,及時借回家閱讀,並從中看到了蘇家駒教授的論文《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發現了其中的錯誤。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閱讀與研究,寫出了轟動全國數學界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到了清華大學以後,一方面全國一流的圖書館條件和良好的讀書環境,讓華羅庚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另一方面強烈的閱讀興趣、嫻熟的閱讀技能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讓華羅庚大開眼界、進步神速。

二、閱讀的力量

華羅庚說:「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

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所以,讀書能不能產生力量,一方面需要有好書,另一方面在於讀書的人。

讀書的人要會讀書,不要死讀書。

華羅庚就是最會讀書的人,所以,他從數學閱讀中獲得了巨大的力量!

1.提高了做題的能力

初中時,數學閱讀促進了做題能力的提高,王維克老師從華羅庚反覆修改的做題痕跡中,發現了華羅庚的數學才能。

在上海職業學校讀書時,數學閱讀讓華羅庚做的數學題,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方法不一樣,甚至比老師講的方法更巧妙。

雖然沒有被老師所認可,但反映了華羅庚在這個方面做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來自於聽課,而是來自於自主的數學閱讀。

到清華大學以後,有了很好的圖書館條件,華羅庚的數學閱讀更上一層樓。

熊慶來教授發現,華羅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自己,有時,遇到難解的數學題請華羅庚幫忙,華羅庚對難題的解答讓熊慶來教授刮目相看。

2. 提高了寫論文的能力

華羅庚就是靠撰寫論文在全國出名的,也是靠撰寫學論文在國際數學界產生影響的。

華羅庚在初中時就開始寫論文,直到在清華大學期間,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期間,寫了一篇又一篇有影響的論文,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數學閱讀。

3. 提高了數學研究的能力

在數學研究方面,華羅庚是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的典範,他的數學研究能力超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從初中開始就重視數學閱讀,並且長期堅持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數學閱讀。

4. 提高了教學的能力

華羅庚會讀書,一方面把書讀得透,經常能夠讀出書「背後」的東西,掌握了豐富的數學語言,包括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另一方面讀了很多的書,在數學上見多識廣,因此,講起課來可以深入淺出、旁徵博引,並且總是有自己獨特的內容,既有數學思想的深刻,又有數學方法的巧妙。

讀華羅庚寫的數學教材和科普文章,也能明顯地感受到這些。



三、閱讀的方法

據相關資料和華羅庚自己寫的文章,華羅庚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有兩種方法很有效,即「厚薄讀書法」和「設問讀書法」。

1、厚薄讀書法

華羅庚說:「讀書要真正打好基礎,有兩個必經的過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過程。

由薄到厚是學習、接受的過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

讀書的由薄到厚,正像荀子說的那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所以,數學閱讀首先要完成由薄到厚的過程,要循序漸近,要細嚼慢咽,要1個概念、1個公式、1個定理、1個圖形、1個例題以及1種思想、1種方法的逐步積累,從而實現積少成多。

這時,讀書後的感覺一般是:書中的內容真多啊,原來書中有這麼多豐富的內容啊,好多內容真難啊!

讀書的由厚到薄,是在由薄到厚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以及分析、比較、提煉,把眾多知識揉成一團以後,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要點、重點、關鍵和典型,讓人產生一覽眾山小、牽一髮動全身、原來不過如此幾個幾條幾種的感覺。

讀書時,如果僅僅停留在由薄到厚的過程,學習就不會有大的進步。

如果在由薄到厚的基礎上繼續努力,返回來再完成由厚到薄的過程,那才說明對知識有了比較透徹的理解,有了比較好的吸收和消化,把書中的眾多知識轉變成了自己可以隨時隨地調用的活的知識。

所以,在薄→厚→薄的讀書過程中,第二個薄與第一個薄的本質完全不一樣,有了質的飛躍。

應該說,把書讀得越懂,懂得越透,消化吸收得越好,那「薄」的感覺就越明顯。

2、設問讀書法

華羅庚說:「讀書要扎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

這就是說,在數學閱讀時,不能只看到書面上的內容,對每個概念、定理、公式和圖形,都要經常問一問:為什麼?通過問一問,思考發現書「背後「的內容。

比如說,對書上的某些定理、定律、公式,不僅應該記住結論,理解基本道理,而且還應該設想一下:人家是怎麼想出來的,經過了多少曲折,攻破了多少關鍵?

華羅庚完全不像有的學生那樣讀書:拿起一本書,幾下就看完了,實際上並沒有讀懂,把書讀成了「夾生飯」,到做數學題時,或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時,就不能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樣就沒有把數學書讀好。

華羅庚讀書時,在應該慢時他就能慢下來,讀得慢一些、細一些,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做幾個設想,甚至深追窮搜、打破吵鍋問到底,從而找出書背後的東西。

我在平時教學中遇到,對於畫輔助線做題,有的同學就問:老師能想到,我為什麼就想不到畫這樣的輔助線呢?我在表揚鼓勵的同時,繼續窮追猛打:還有畫別的輔助線的方法嗎?這樣的一些設問,就有點像華羅庚讀書時所用的方法。

專欄作者簡介:

裴連學,副教授,教學經驗豐富,長期研究學習數學的方法,注重數學知識從小學到大學的縱向發展,注重數學與物理、語文等課程的橫向聯繫,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配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人讀書十三法(品質人生)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迷惘者說∶...

從快速閱讀角度看6位名人的讀書方法

讀書有什麼方法嗎?什麼閱讀方法好?本文從快速閱讀的角度看6位名人的讀書法,借鑑與思考,希望大家據自身的情況與需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

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有良策

初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本人就如何提高學習成績,談以下體會:1、加強學習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