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為什麼多數人都喜歡蜀漢政權,僅僅因為他是正統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咱們繼續來談三國,具體說什麼呢?說說三個政權的人氣問題。

自《三國演義》成書以來,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政權就一直占據人氣榜的首位。

但無論在歷史中,還是演義中,蜀漢都是失敗者,可為什麼依然能夠得到大家的偏愛呢?通過小魚觀察,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先入為主說。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第一個抓住你眼球的人物或者事件通常就是主角。

他的一舉一動,事件經歷都會格外關心。

所以,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開篇第一回就出現的蜀漢勢力代表劉關張,想當然的就成為了我們心中的主角。

第二,蜀漢正統說。

三國時三個勢力的代表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按照毛宗崗所評述的說法,劉備是漢室宗親自然是正統,曹操、孫權自然就是僭國之人。

後世統治者也對蜀漢政權推崇備至,這也符合封建統治者的價值取向。

加上文學作品的引導,潛移默化的讓大眾的心裡產生了道德評判,自然蜀漢政權就成了大家最喜歡的政權。

第三,愛屋及烏說。

話說剛開始的時候,廣大民眾對於三個國家的喜愛程度偏差並沒有太大。

但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才使得由於喜歡諸葛亮,從而連帶著喜歡上了蜀漢政權。

這種說法小魚也是近些年才發現,之前沒太注意,但仔細一想還真有那麼一些意思。

記得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小魚立刻回憶了一下蜀漢政權里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並留意了一下當時自己的情緒變化。

桃園三結義,義氣;張飛打督郵,痛快;諸葛隆中對,期待;諸葛借東風,妙哉;張飛戰馬超,激動;安居平無路,得意;星落五丈原,悲哀;進位漢中王,我靠!

一連串的反應,即便已經知道結果,但仍然是憂古人之憂,喜古人之喜,唯獨見不得劉備小人得志的樣子。

甚至聽見曹操罵劉備大耳賊還覺得挺爽。

這足以證明,正統說在我這裡站不住腳。

而自己對於蜀漢政權的喜愛則是在除劉備之外的其他人身上,尤其是以諸葛亮和五虎上將為主。

再翻開歷史,頓時豁然開朗,《襄陽記》中曾有記載,諸葛亮死後,百姓紛紛要求為其設立廟宇,但司馬氏以禮制不符為由,並沒有同意。

但百姓們紛紛不管那麼多,紛紛私自設立廟宇,焚香祭祀,全國上下香火鼎盛,屢禁不止。

後來西晉司馬氏為安民心,令陳壽為諸葛亮作傳。

再之後又有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直到民國,仍有詩人在拜謁成都武侯祠之後留詩云:「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由此,小魚認為,從古到今眾多的蜀漢粉,其實和我一樣因諸葛亮而喜愛,同情蜀漢政權,而並不是那所謂的漢室宗親。

相比諸葛亮的事跡,劉備所為「仁義」之舉,當真有些可笑。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說說你是否喜歡蜀漢政權?喜歡的理由是不是和小魚一樣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魏蜀吳誰才是「正統」?

三國是在漢末亂世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負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檔次,夠重量等級的其實並不多,大多也只是渾水摸魚,僥倖獲利而已。三...

假如這五位武將不死,統一三國的或許是蜀漢了

蜀漢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劉備在他創業時,分別得到他們五個,這五人為劉備三分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五位上將,劉備想三分天下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們五位上將不死的話,哪...

解密蜀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誰葬送了蜀漢

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個時期,是婦孺皆知的,不講知道多少遍,仍然記憶猶新;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能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想要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叱吒風雲;也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至今還是人...

三國各有多少位皇帝?他們在位期間做過什麼?

三國,東漢到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三國分別是魏、漢、吳三個政權,後世史學家多稱為「曹魏」、「蜀漢」、「東吳」。曹操、劉備、孫權各霸一方,互相對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三國...

如果諸葛亮不死,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