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繼位後為穩定自己地位,掃除周邊反抗勢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太祖穩穩噹噹地一舉政變成功,開封街頭與平時相比,也顯不出什麼變化。
接著,趙匡胤把退了位的周恭帝封為鄭王,尊周世宗的皇后為周太后,把他們遷往西京洛陽居往。
後周王室成員及其後裔也都受到優厚的待遇。
這次「革命」,沒有發生以往類似事件中出現的大肆屠殺的情況,前朝王室也被保全下來。
所有這些,都作為宋太祖的仁政,被人稱頌不已。
在政變中,後周的舊臣幾乎沒有反抗,宰相范質雖然在剛聽到事變消息時,曾咬牙切齒,但結果,也成了新朝廷的大臣,這一和平的政權移交形式,正是由於中國傳統的所謂「天命」所致,大勢所趨,無法改變。
當時,在後周大臣中,只有韓通一人遭到不幸。
韓通最早曾跟隨後漢高祖,周世宗時,由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升任為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周之軍政,多決於通」,是一個掌握實權的人物。
如上所述,周世宗北征時,趙匡胤是指揮水軍的將領,而韓通作為統率陸軍的總將領,地位十分顯赫。
世宗死後,起匡胤執掌殿前司,韓通執掌侍衛司,兩人共同統治指揮禁軍。
但是,趙匡胤對部下溫和寬厚,韓通為人剛愎自用,性情粗暴。
由於常常任意殘虐部屬,得不到將士們的擁護,人稱「韓瞠眼」。
韓通的兒子見趙國胤的威望日益增長,曾勸韓通及早與趙匡胤結交往來。
但是,驕橫的韓通根本聽不進去,結果,在太祖即位前死於非命。
據史書記載,太祖對韓通之死,甚為痛悼,追贈他為中書令,下詔以禮厚葬,還下令要將殺害韓通的王彥昇斬首,只是考慮到建國伊始,才予以赦免。
但實際上,太祖始終對韓通耿耿於懷。
例如,有一次當他去開寶寺,看到壁上韓通父子的畫像時立即命人把它塗掉。
由於韓通死於宋開國之前,而《五代史》又沒有為他立傳,所以,從宋代開始,就成了一樁公案。
當劉攽得知歐陽修的《五代史記》沒有韓通傳後,即譏笑說「此乃二流史書」。
當時,人們都認為韓通堪稱後周的忠臣。
據說,王皞於寶元二年(1038)所寫的《唐余錄》一書中,就把韓通列入忠義傳。
元代末年修《宋史》時,仿照《五代史記》立《唐六臣傳》的辦法,設立了《周三臣傳》,其序文指出,如果不為韓通立傳,「則忠義之志何所託而存乎?」只有王船山的《宋論》,反對把韓通作為忠臣。
不管怎樣,對太祖來說,最強的對手在即位之前死去,這是十分幸運的事情。
韓通一死,朝廷上再也沒有人出來公開反對太祖。
但是,在太祖即位之初,地方上依然有數十個カ量強大的軍閥,各自割據一方。
在這些人中,有的對太祖代周心懷不滿,其中昭義節度使李筠和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則公開表示反抗。
李筠和李重進二人的傳略,與韓通一起,收在《宋史周三臣傳》中。
李筠擔任山西澤州節度使,駐守北方邊境達八年之久。
當他得悉太祖代周即位以後,緬懷周室厚恩,特地把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掛在大廳牆上,面對畫像,痛哭流涕不止。
他不聽長子守節的勸阻,請求北漢援助,公開舉起反旗、太祖曾經告誡李筠:「我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我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我耶?」李筠不聽,頗為自負地說: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衛皆舊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
」於是,親自率領三萬人馬,向開封進發。
但是出乎李筠的意料,禁軍中竟沒有一個人響應他的行動,而北漢的援助也告落空。
宋太祖親自領兵出征,勢如破竹,只一個月左右,就攻下澤州。
隨後不久,李筠兵敗,投火自焚而死。
這件事發生在太祖即位當年的四月至六月之間。
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周世宗繼承皇位後,即任侍馬衛步軍都虞候,經常隨世宗出征。
在高平之戰和征討南唐過程中,功勳卓著。
周世宗攻取江北後,命令他留駐揚州,守衛新土。
當時,他作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與趙匡胤分掌後周兵權。
世宗死後,他離開都城開封出任淮南節度使,但仍舊任著都指揮使之職。
宋太祖即位後,立即解除了他的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務,接著,他提出入京朝見的請求,也遭到太祖的拒絕。
李重進在接到不同意他入京的詔書後,十分不安,終於堅定了反抗的決心,著手進行戰爭準備。
這時,剛巧來了李筠起兵的消息,李重進即刻派遣親信作為使者,去澤州和李筠聯繫,商議聯合進攻開封。
可是,他派去的這一使節和太祖早就相識,出使回來時到了開封,偷偷地拜見了太祖,泄露了事情的經過。
對太祖來說,當時正在征討李筠,如果南方同時起兵反抗的話就必須兵分兩路。
於是,太祖極力籠絡使者,要他勸說李重進推遲行動。
李重進輕易地同意了使者的意見,沒有立刻起兵。
太祖在征服了李筠之後,顧不得休整,立即率大軍南下討伐。
11月,揚州被攻陷,李重進及其一家,全都自焚而死。
這一事件,被認為是李重進圖謀叛逆的結果。
但實際上,李重進曾一再要求入朝,有心歸順,卻沒有得到太祖同意。
相反,在太祖看來,李重進既是周室親戚,又是禁軍的前輩將領,很難處理好和他之同的關係,必欲置其死地而後快。
後世一談到宋太祖,都把他說成是一位寬宏大度,豪放磊落的聖明君主,但從他對待李重進這件事上,卻又暴露出他身上專橫殘暴的一面。
「少林俗家弟子」趙匡胤是靠不斷地暗殺爬上皇位的
趙匡胤青年時代,英雄逢時,作為少林俗家弟子,一出山正趕上五代最後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從這位"偉大領袖"東征西殺,得顯威名。其成名一戰,當屬周世宗登基後御駕親征北漢劉崇的巴公原之役。當時,...
宋太祖趙匡胤的溫柔一刀 被他解除兵權的那幾位大將是這樣結局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是指發生在宋朝剛建之初,宋太祖趙匡胤為了獨攬大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皇位,所以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直抒己見,威脅...
宋朝十大開國元帥的最後結局
一、石守信 「義社十兄弟」成員。後周末年任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 「陳橋兵變」時為京城裡的內應,對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了太祖登極起到了重要作用。建隆元年已加同...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
凡夫讀史——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解權行動」:杯酒釋兵權
公元960年,趙匡胤稱帝,國號「宋」,史稱其為宋太祖。建立宋朝的時候,全國還沒有統一,大宋就像是借殼上市的公司,內部外部都面臨一系列問題。太祖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想歸順宋朝,趙匡胤卻逼他造反
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為了保證柴家天下能夠延續,曾經作了周密的安排,雖然這些安排最終被趙匡胤一一破解,但是這其中的一條安排,還是給趙匡胤造成不大不小的麻煩。柴榮去世前委任一批後周皇親到地方任節度使...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陳橋兵變是一次奇特的政變,一次首先由兵士譁變,很快轉變為政權內部自行改變的上下同謀的政變!這次的兵變發生的太突然、太巧妙,以至於整個上層社會來不及反應,等到諸位大臣回過...
趙匡胤當皇帝以來第一次御駕親征李筠兵敗自盡,接下來是秋後算帳
鎮守山西的昭儀軍節度使李筠不滿趙匡胤篡位登基而起病造反,趙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等三路大軍圍剿,兩軍在長安見面,一番廝殺李筠大敗而歸,石守信等人一路就追到了澤州城外,李筠逃進了澤州城內,他想固守城池...
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簡介,石守信是怎麼死的?
石守信,是五代時期到北宋時著名將領,為北宋開國元勛,在諸位元勛之中位列首位。後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石守信富足奢侈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石守信生於公元928年,去世於公元984年,為河南開封人,...
白話《宋史》太祖紀一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名匡胤,姓趙氏,涿郡人。高祖趙月兆,趙匡胤稱帝後追尊廟號為僖祖,在唐朝做官時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的縣令。趙月兆的兒子趙王廷,即後來的順祖,歷官藩鎮從...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這個小侍衛為何一躍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
顯德元年(954年)六月,郭榮率領大軍回到東京開封府。高平一戰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這一仗雖然助他鞏固了皇權,樹立了皇威,但也令他心有餘悸。在征討北漢的路途中,郭榮初步有了統一天下的念頭,可是靠這...
周世宗柴榮第一次御駕親征——宋史319復盤進行時(十五)
劉崇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自此被郭威耍了以後,劉崇就一直在尋找報仇的機會,想一洗前恥。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這三年的苦等沒有白費。劉崇覺得,周朝皇位剛剛易主,朝廷局勢肯定很不穩定,
他被先帝信任提拔,先帝一死,他轉頭就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
要說中國歷史上開國最容易的皇帝,首先想到兩個人,一個隋朝的楊堅,一個宋朝的趙匡胤。二人都是奪取了孤兒寡母的江山,但是二人相比較,又是趙匡胤得國容易點,趙匡胤的確是歷史上開國最容易的皇帝,楊堅還...
自古誰家無忠臣:趙匡胤平定李筠叛亂
自古誰家無忠臣,歷朝歷代,都少不了為自己主公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人,哪怕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後周故將李筠也毅然舉兵叛宋,最後兵敗身亡。李筠自幼善騎射,能開100斤的硬弓,連發連中。後唐時應募入軍伍,...
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第一篇《北疆狼煙》:第四集、疑竇叢生
四、疑竇叢生 上一講咱們講到,後周世宗柴榮在北征遼國之役中,雖然順利收復了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這三關以南的大片失地,但卻因身體突發疾病而使此次北征半途而廢。世宗返回開封以後,病情急劇惡化,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