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陳橋兵變是一次奇特的政變,一次首先由兵士譁變,很快轉變為政權內部自行改變的上下同謀的政變!這次的兵變發生的太突然、太巧妙,以至於整個上層社會來不及反應,等到諸位大臣回過神來,趙匡胤已經登上皇位,上層只好捏著鼻子承認了他的合法性。
對大臣而言,誰來做這個皇帝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地位就好,君臣之間達成了默契。
而趙匡胤也很聰明,不僅沒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還對兵變中的多數大臣加官進爵,整個帝國就在這種奇怪的默契中繼續運行。
帝國還是原來的帝國,不過統治者換成了趙匡胤,後周變成了大宋。
後周朝廷的大臣,還有邊鎮的絕大多數將領們,都默認了趙匡胤當皇帝的事實,但也有心裡不服的,李筠和李重進在四五月間舉兵反抗。
都打著恢復後周江山的旗號,其實心裡都盤算著自己當皇帝的可能性。
只可惜這二人一個剛愎自用,一個愚蠢不堪,根本不是趙匡胤的對手。
李筠是當朝重臣,在後周太祖郭威叛漢入汴京時就鞍前馬後,郭威稱帝後論功行賞,升李筠為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恩寵無比。
周世宗柴榮朝時,駐守邊疆,以功進太尉銜,也就是趙匡胤在兵變之前的頭銜,可見李筠的地位之高。
因此宋太祖不得不拉攏他,趙匡胤在登基的第一時間就給李筠下發了詔書,給李筠在原官的基礎上,加封了一個中書令。
但這位後周老臣竟然將來傳詔的使者拒之門外,在手下苦苦勸說下,勉強接過詔書。
可就在招待朝廷使臣的酒席宴上,李筠不知從哪找來一幅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懸掛在宴會廳的牆上。
才喝了兩杯酒,就面對畫像,如喪考妣似地嚎哭起來。
這一系列的表現都說明:李筠不服。
他不認同這個欺凌孤兒寡母、奪取後周天下的趙匡胤當皇帝。
此事被北漢國主劉鈞所知,便許諾幫助李筠起兵攻宋。
李筠長子李守節不同意父親的做法,但勸阻無效。
到了四月間,李筠便舉兵反抗趙匡胤,與此同時,遠在青州的李重進早就心懷鬼胎,聽聞李筠叛亂,便派人聯繫李筠想前後夾擊大宋。
排遣心腹翟守詢去聯繫北漢和李筠。
可是事情就壞在了這個翟守詢,翟守詢依照李重進的命令先去了北漢,但之後他卻沒去找李筠,反而去了汴京,將李重進想叛亂的打算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宋太祖。
趙匡胤此時正忙於平定李筠的叛亂,根本無心顧及李重進,於是就讓翟守詢先回去安撫李重進,避免兩面作戰。
翟守珣回去後施展巧舌,詆毀李筠不足與謀大事,勸李重進不要輕舉妄動。
志大才疏的李重進果然中計,沒有及時起兵,錯失了良機。
倘若此時的李重進能起兵呼應李筠,趙匡胤的平叛之路恐怕要拖上很久。
趙匡胤一方面安撫了李重進,一方面平定李筠的叛亂,李筠個人勇猛無匹,但在謀略上就差了很多,而且為人剛愎自用,失敗是必然的。
六月一日,宋太祖來到澤州城下,下令猛攻澤州。
澤州將破,眾將都勸李筠集中騎兵突圍,然後進駐上黨,等待北漢增援。
李筠猶豫了一天,還是拿不定主意。
到了第二天,李筠仍在猶豫,澤州城已被攻破,李筠走投無路,投火自焚了。
從起兵反叛到舉火自焚僅僅不到兩個月,李筠叛亂就被平定。
平定了李筠叛亂,現在趙匡胤可有時間來慢慢收拾李重進了。
宋太祖又要親征了,出發前對留守的大臣們講了如下一段話語:「朕於周室舊臣,無所猜忌。
重進不體朕心,自懷反側。
今六師在野,當暫往撫慰之爾。
」幾天之後,宋太祖到達揚州附近。
石守信遣使報告說,攻破揚州城,只是一早一晚的事,只等皇上一到,讓他看一齣好戲。
太祖得報,當晚來到城下。
三軍將士聽說皇上來了,鼓盪銳氣,奮力攻城,當夜就把揚州城攻破了。
李重進的下場,和李筠一樣,也舉火自焚了。
經此兩戰,再也沒人敢於和趙匡胤叫板了。
但趙匡胤的雄心壯志遠不止於此,揚州之南的江南國還等著他去平定呢,但是連續兩場戰鬥軍隊需要休整,不能打仗,但嚇唬下對面還是可以的,於是在長江北岸舉行了大閱兵,好一番耀武揚威。
江南國主李璟可經不住這麼嚇唬,心裡盤算著南京離長江太近了,於是急急忙忙的把都城遷到了更靠南的南昌。
此後幾年,趙匡胤開始了他一統天下的道路,滅後蜀、滅南漢、滅南唐,直到公元976年猝然長逝,停止了他的統一大業。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由幾道書局出品、鳳凰FM、蜻蜓FM、懶人聽書推出的深圳大學王立新教授的音頻節目《王立新講宋太祖》。
自古誰家無忠臣:趙匡胤平定李筠叛亂
自古誰家無忠臣,歷朝歷代,都少不了為自己主公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人,哪怕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後周故將李筠也毅然舉兵叛宋,最後兵敗身亡。李筠自幼善騎射,能開100斤的硬弓,連發連中。後唐時應募入軍伍,...
黃袍加身後,趙匡胤又是如何巧破眾反臣叛亂的
公元九六O年,通過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坐上皇帝寶座的趙匡胤,因為注意嚴肅軍紀,和兵變後,事先與眾將約法「三章」: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
他是忠臣,是不識時務,還是有狼子野心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李重進是後周難得的將領之才,但是其最終的命運卻十分可悲。李重進親身經歷了後周的滅亡以及北宋的建立,雖然在北宋成立之後,李重進也被封官進爵,但是最終李重進還是發動了叛亂。關於李重進為...
此人當皇帝機會比趙匡胤大得多,至少兩次妥妥坐穩,為何最終自焚
後周有這麼一位大將,明明有兩次機會可以拿下江山當皇帝的,最後卻走了背運自焚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年的後周太祖郭威本來還是後漢一員猛將,卻被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導致全家被殺,而也正是這一舉動激怒...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立即起兵造反,沒想到卻幫了趙匡胤的大忙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大宋王朝,但是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掌控全國,還有很多土地和兵馬掌握在各地的節度使手中,這些掌握兵權的武將們都是新政權的潛在威脅。趙匡胤首先採取了一個措...
李筠外引北漢叛亂,最後兵敗自焚
李筠(?—960年),初名榮,避周世宗柴榮名諱,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時後周大將,官拜昭義節度使,駐守澤、潞、沁,為一方重鎮。趙匡胤篡周建宋後,遣使慰諭。李筠並不買帳,反而當著御...
至少有三個人擺明了要篡位,一代英主柴榮為何不知道
後周有這麼一位大將,明明有兩次機會可以拿下江山當皇帝的,最後卻走了背運自焚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年的後周太祖郭威本來還是後漢一員猛將,卻被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導致全家被殺,而也正是這一舉動激怒...
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宋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
趙匡胤義社十兄弟的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是以他為首的所謂"太祖義社兄弟",也稱為"義社十兄弟",即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後周世宗初年,各人...
他是在陳橋兵變中被殺的唯一後周將領,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
韓通這個名字在歷史上比較陌生,他生年不祥,死的年份倒是清楚的很,死於五代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被宋太祖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殺死。成為唯一一個在在陳橋兵變中喪生的高級將領,對於後周來說,...
此人受降於趙匡胤,面對北漢皇帝又優柔寡斷,最後無奈自焚而亡
導語: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人物是後周和大宋的將軍,李筠。此人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太優柔寡斷了。正因為李筠的性格,他在大宋朝也無法安然自處,凡事都是猶豫來猶豫去,最後幾乎是樣樣事都給搞砸了。最後,他還...
宋太祖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著名軍事統帥、軍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屬河北)。後周殿前都點檢,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