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案陳橋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清人查慎初詩云:「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要說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的陳橋兵變,還得從他在後周末年的實力地位說起。
趙匡胤出身於將門,祖籍雖是涿州,卻出生在洛陽夾馬營,至於《宋史》本紀說他生時「赤光繞室」之類的話頭,令人想起劉邦斬蛇的故事,那是後來的附會。
儘管家境還優裕,他卻從少年時代就獨自走南闖北。
這是一個靠武力和兵權奪天下的動亂年代。
後漢乾佑元年(948年),他投到樞密使郭威的帳下當一個普通的士兵,開始其戎馬生涯。
郭威建立後周,趙匡胤受到郭威的養子柴榮的賞識。
顯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不久,匡胤因戰功卓著,兩年以後就升至殿前都指揮使。
躋身禁軍高級將領的趙匡胤,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匡胤任職的殿前司系統,兵員雖少於侍衛司,確是禁軍的精銳所在。
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卒於顯德三年,位至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因而匡胤在侍衛司里也有盤根錯節的關係。
他以拜把子兄弟的方式,團聚了一批生死與共的鐵哥們,號稱「義社十兄弟」。
這十兄弟是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和趙匡胤。
這些人大多是後漢初年投奔郭威麾下的,現在已是禁軍中手握兵權的中高級將領,而趙匡胤是他們的領袖。
除了義社十兄弟,匡胤還有不少身為禁軍將領的好友,例如慕容彥釗、韓令坤、高懷德、趙延徽、趙晁等。
這張名單與任職足以說明:代周前夕,匡胤已在後周禁軍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
與此同時,趙匡胤也蓄意構築自己的智囊班底,其首席人物當然就是那位鼓吹「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其他還有匡胤之弟趙光義和呂餘慶、劉熙古、沈義倫、李處耘、王仁贍、楚昭輔等。
除了趙匡胤,當時覬覦皇位的至少還有二人。
一是張永德,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一是李重進,郭威的外甥。
郭威去世前,任命張永德為殿前都指揮使,讓李重進擔任馬步軍都虞候。
高平之戰後,趙匡胤奉世宗之命整頓禁軍,把武藝超群者選入殿前司,殿前司的實力和地位進一步上升。
但張永德官職依舊,他對李重進升為馬步軍都指揮使大為不服,向世宗密告重進有「奸謀」,挑明了兩人的勾心鬥角。
世宗便特設殿前都點檢讓永德擔任,讓他在地位上與李重進平起平坐,而他的殿前都指揮使就由匡胤頂替了。
顯德六年,周世宗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忽從地中得一木牌,上書「點檢做」,聯繫京師流傳的「點檢作天子」的謠傳,很顯然是中傷張永德的。
這塊一箭雙鵰的栽贓木牌出自誰手,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李重進一派,一是趙匡胤一派。
但後者可能性更大,因為趙匡胤屬於張永德派系,要完全擺脫永德的控制,必須把他從殿前司最高的位置上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趙匡胤北征時始終拱衛在世宗身邊,最有機會作手腳。
世宗北征回京,即身染重病,安排後事。
他命宰相范質、王溥參知樞密院事,魏仁浦兼樞密使,三相併掌軍政大權,以輔佐年僅七歲的幼主。
武臣方面,他命李重進率部防禦河東,罷免了永德殿前都點檢之職,讓他出鎮澶州,而改命匡胤任殿前都點檢。
世宗對張、李固然不信任,對趙匡胤也是忌防的,下令軍務由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同平章事韓通裁決。
世宗託孤的文武大臣很明確,張、李、趙都不在其列。
六月,世宗去世,恭帝即位。
不久,李重進移守揚州,張永德改鎮許州。
這時,殿前司前四位實力將領依次是都點檢趙匡胤、副都點檢慕容彥釗、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審琦;侍衛司前五位實力將領依次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在揚州)、副都指揮使韓通、都虞候韓令坤、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
可見在京城的禁軍兩司將領,除了韓通,基本上都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或好友。
五代僅五十三年,先後竟出了十四位君主,而禁軍將領在政權更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分獲了巨大的好處。
五代皇帝多由軍將擁立,已成慣例。
原因就是趙翼在《廿二史札記》里所說:「王政不綱,權反在下,下凌上替,禍亂相尋,藩鎮既蔑視朝廷,軍士亦挾制主帥,古來僭亂之極,未有如五代者。
」周世宗死後,主幼國疑,一場新的政變在醞釀中。
十一月,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治今河北定縣)上奏說:契丹與北漢聯合進攻邊境。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帶兵北上抵禦。
一般都說這一軍情是謊報的,也有人認為不可能謊報軍情,因為二州節度使郭崇和孫行友不屬趙氏集團,不可能合謀謊報;即便合謀謊報,後周也未必一定派趙匡胤出征。
實際上,是否謊報軍情並不重要,這只不過給陳橋兵變提供一次契機而已,而契機總是可以尋找的。
大軍將出,都城已傳開了謠言:「將在出征之日,冊立點檢為天子。
」一個號稱諳知天文的軍校名叫苗訓,也指點了「日下復有一日」的天象,宣傳開了改朝換代的「天命」。
初三晚上,大軍抵達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將士們相聚議論道:「主上幼弱,我們出死力破敵,有誰知道?不如先冊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為時未晚!」都押衙李處耘把將士意圖報告給匡胤之弟、時任供奉官都知的趙光義和匡胤的掌書記趙普,他倆是這次兵變的直接指揮者。
見軍心已被煽動起來,趙光義與趙普一方面派快騎入京,通知匡胤的死黨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審琦,讓他們做好應變的準備;一方面部署諸將,環列待旦,準備擁立勸進。
次日黎明,諸將校露刃環立匡胤帳前,光義與趙普入內,匡胤才作乍醒欠伸狀,黃袍已加其身。
匡胤說:「你們貪圖富貴立我,必須聽我命令。
不然,我不能做你們的主上。
」接著,他頒布了入京以後的約束,率大軍返回開封。
城門早在石守信的控制之下,大軍順利入城。
時正早朝,韓通聞變,還沒來得及集結軍隊應變,就被殿前司勇將王彥昇率兵迫逐,合家被殺。
這時後周將相中唯一的反抗行動。
當宰相范質、王溥被軍士挾持來見時,趙匡胤還辯說自己被六軍所迫,慚負天地。
列校羅彥瓌不等二相回答,就揚劍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於是,當日就行禪代禮,正愁沒有禪代的文告,原後周翰林承旨陶榖從袖中拿出事先擬就的禪位詔。
趙匡胤完成了禪讓大禮,他就是宋太祖。
在宋代官方文獻中,都把陳橋兵變說成是趙匡胤事先完全不知內情的,以便洗刷篡奪政權的千古罵名。
實際上,匡胤完全是預知兵變的主謀,有關蛛絲馬跡也並沒有抹盡。
例如,大軍將出之際,為何先有「點檢作天子」的謠傳?為何軍將(或說是高懷德)和陶榖敢於預備足以殺身的黃袍和禪位詔?還有兩件家庭佚聞也泄露了天機。
其一,北征前夕,點檢作天子的謠傳令京師人心惶惶,富室或舉家逃匿外州,趙匡胤密告家人,說:「外間洶洶,將若之何?」他的姐姐拿起擀麵杖要揍他,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應自作主張,到家來嚇唬婦女幹嗎?」
其二,趙匡胤兵變成功,回師京城,有人報其母杜氏,她說:「我兒素有大志,今天果然。
」兩事也都證明匡胤是欲知其事的幕後謀主。
趙匡胤之所以在代周以後遮遮蓋蓋,還是拘泥於儒家正統思想。
實際上,他後來的開國措施結束了五代政局動盪和政變頻仍的局面,有功於歷史甚多,後人已經並不在意他如何得位的細枝末節了。
次日,因太祖曾任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仍定都開封。
五代除後唐建都洛陽,其他四朝皆都開封。
除了北邊還有黃河,開封所處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是易攻難守,故而直到太祖晚年,還有遷都之議。
開寶九年(976年),他準備遷都洛陽,群臣力諫不便,太祖表示將來還要再遷都長安,理由是「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還有一個原因,據說是為了避開其弟光義在開封形成的勢力集團)。
光義諫道:「在德不在險。
」太祖默然良久,放棄了遷都的打算,說:「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確實,從軍事地理學上看,定都開封的先天不足是顯而易見的。
它勢必要求有重兵拱衛京畿,造成守內虛外的結果。
而澶淵之盟、靖康之變,也與開封四戰之地的地理條件息息相關。
但從經濟地理角度看,定都開封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這是因為:晚唐以來國家財政主要仰賴江南經濟,而江南漕糧能夠順抵開封,卻難到洛陽。
太祖在吳越獻寶犀帶時說:「我有三條寶帶,一是汴河,一是惠民河,一是五丈河。
」首當其衝的汴河就是連同大運河以專運江南漕糧的。
因而,太祖最終放棄遷都洛陽、再遷長安的計劃,只得定都開封,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再回到太祖開國的話題上來。
太祖代周,有兩個握重兵在外的將領並不買帳。
一個是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的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一個就是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駐守揚州的李重進。
太祖即位後,即遣使加兩人中書令的榮銜,試圖穩住他倆。
李筠先是拒見使者,既而會見使者時對著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涕泣個不停,卻猶豫不敢立即起兵。
其後,他與後周的世仇北漢結盟,遲至四月才公然揭旗反宋。
他命其子守節鎮守潞州,大軍兵鋒直指開封。
太祖派石守信、高懷德等分道迎擊,扼斷其退入太行山的關隘。
六月,太祖親率大軍進討。
李筠退保澤州(今山西晉城),城被攻破後,他投火而死。
宋軍進攻潞州,守節投降。
在李筠舉兵以後,李重進派親吏翟守珣親往聯絡。
不料守珣先到開封見了宋太祖,太祖讓他說服李重進暫緩發兵,以免南北呼應,局面複雜。
守珣回去照辦,重進信以為真。
太祖遣使賜重進鐵券誓書,重進竟準備治裝入朝,被左右勸阻,這才拘留了宋使,修城繕兵,還向南唐求援。
九月,李重進在揚州起兵。
其時李筠之亂早被平定,正給太祖一個出兵平叛的理由。
十一月,太祖親率大軍圍揚州,當日破城,李重進合門自焚而死。
《宋史》把二李與韓通並列為周三臣,實際上三人並不能一概而論。
韓通死於趙宋禪代之際,稱得上是後周的忠臣,宋太祖贈官禮葬,也是表彰其節概。
據說,太祖見到開寶寺壁畫中韓通的畫像,即命人塗去,在韓通面前,太祖自知是有愧於後周的。
而二李不在宋太祖禪代之際起兵,與傳統的忠義已經有虧,卻舉旗於局面安定之後,對天下的大勢更是昧然。
尤其是李重進,完全出於一己的盤算,進退躑躅,舉措乖張,結局可以想見。
說二李是逆潮流而動的叛亂,絕不算冤枉。
宋太祖削平二李,使那些心懷不滿而實力不大的地方藩鎮不敢再萌反志,標誌著宋代後周的最終完成。
宋朝十大開國元帥的最後結局
一、石守信 「義社十兄弟」成員。後周末年任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 「陳橋兵變」時為京城裡的內應,對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了太祖登極起到了重要作用。建隆元年已加同...
僅用4天奪皇位!趙匡胤的成功秘訣是啥?
文/獨孤雁若將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做對比,那麼誰奪取皇位的時間最短呢?【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認為,非宋太祖趙匡胤莫屬!從正月初一謊報軍情,到正月初四正式即位,趙匡胤執行整個「陳橋兵變」計劃,僅用...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
為什麼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當之無愧排列第一?
有人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排第一,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認為當之無愧。為什麼?看看趙匡胤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經歷的烽火戰爭,以普通軍官出身的他,一條盤龍棍打下四百座軍州,其機智、勇敢、善戰的戰績,絲...
為什麼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當之無愧排列第一?
有人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排第一,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認為當之無愧。為什麼?看看趙匡胤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經歷的烽火戰爭,以普通軍官出身的他,一條盤龍棍打下四百座軍州,其機智、勇敢、善戰的戰績,絲...
為什麼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當之無愧排列第一?
有人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排第一,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認為當之無愧。為什麼?看看趙匡胤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經歷的烽火戰爭,以普通軍官出身的他,一條盤龍棍打下四百座軍州,其機智、勇敢、善戰的戰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