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侍衛為何一躍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顯德元年(954年)六月,郭榮率領大軍回到東京開封府。
高平一戰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這一仗雖然助他鞏固了皇權,樹立了皇威,但也令他心有餘悸。
在征討北漢的路途中,郭榮初步有了統一天下的念頭,可是靠這樣的隊伍連保家衛國都做不到。
當前的第一要務,就是想辦法整頓禁軍,建立一支精銳的中央部隊。
四個月後,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李重進,與義成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張永德奉命入宮。
李重進顴骨高兀,濃眉鷹目,黑面黝堂,一身孤傲之氣。
若僅從職權來看,李重進是當今軍界第一人,沒有之一。
他所統率的這支部隊叫侍衛親軍,是五代以來中原王朝的軍事主力,是禁軍中的元老。
唐末,割據一方的節度使招募職業軍人,充作牙兵,以保護自己。
後來,牙兵飛揚跋扈,經常更換主帥。
為自身安全計,節度使們又另設親軍。
這支用於防範警衛部隊的警衛部隊,隨著節度使的稱王稱帝,逐漸演變成王朝的禁軍——侍衛親軍,成為國家的軍事支柱。
當年郭威西征平定三鎮、澶州發動兵變,靠的就是這支軍隊。
管理侍衛親軍事務的機構叫侍衛親軍司,最高長官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官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其下分為馬軍(軍隊番號龍捷)和步軍(軍隊番號虎捷)兩個系統,分別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為長官。
這些軍官均領節度使銜,屬於禁軍中的高級將領。
侍衛親軍軍力強大,實戰經驗豐富,為朝廷所倚重。
也正因此,大將驕恣,士兵慵懶,隊伍極不好帶。
郭威以悍將出身,稱帝後仍要以悍將王殷、郭崇(即郭崇威)、曹英(即曹威,二人因避郭威名諱而改名)分領馬步軍、馬軍、步軍都指揮使。
但為了讓郭榮順利接班,郭威不惜冤死王殷,將郭崇、曹英調居藩鎮,而以樊愛能、何徽分掌馬軍與步軍,不再任命總領侍衛親軍的長官。
郭榮即位後,為加強對侍衛親軍的控制,又將殿前都指揮使李重進調往侍衛司,擔任副官侍衛親軍都虞候(高平之戰後,以軍功升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作為侍衛司的最高將領。
李重進的地位很微妙。
他在軍中威望遠壓郭榮,作為具備儲君資格的人,他曾對郭榮多有不服。
為此,郭威在病逝前專門把李重進叫來,讓他對郭榮行君臣之禮。
郭榮對李重進頗為忌憚,但又想利用他的軍威來維持禁軍穩定,於是就把他派去侍衛司,與樊愛能、何徽互相牽制。
沒想到,樊愛能、何徽不但不買李重進的帳,而且連皇帝的帳都不買。
兩人竟敢置皇帝性命和國家命運於不顧,臨陣脫逃,可見這支軍隊已經不堪到何等程度。
此外,侍衛親軍的士兵來源雜蕪,其素質良莠不齊。
能征善戰者固然有之,老弱病殘者也不在少數。
有這樣一群拖後腿的士兵摻雜在軍隊里,就算是讓白起、韓信直接帶上陣,也照樣一潰千里。
而且,侍衛親軍內軍法不嚴,號令不行,賞罰不分。
樊愛能和何徽帶頭逃跑也就算了,聽說仗打贏了,居然還敢大搖大擺地回來。
犯了軍法根本不怕掉腦袋,因為他們根本就覺得不會掉腦袋,這是怎樣的軍隊,怎樣的軍法!
侍衛親軍,不整頓無以平國憤!
看著驕橫的李重進,又想起侍衛親軍的所作所為,郭榮十分惱火。
他轉頭又看了看另一邊的張永德,低首躬身。
嗯,這個張永德就順眼多了,郭榮長出一口氣。
張永德統帥的殿前軍是禁軍中的新貴。
殿前軍始建於後晉,當時只是一支普通的禁軍部隊,但經過歷朝發展,到後周時,已經初步成為侍衛親軍以外的准獨立力量。
不過,殿前軍人數不多,以至於連獨立的辦公機構都沒有。
其長官殿前都指揮使、副官殿前都虞候的官階也較低,分別領防禦使和團練使銜,這是廂一級的中級軍官。
為了提高殿前軍地位,制衡侍衛親軍,郭威在臨終前曾將時任殿前都指揮使的李重進提為節度使銜,使其與侍衛親軍的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地位相當;但李重進調走後,接任的張永德資歷不夠,只能恢復領防禦使銜。
直到張永德在高平立了大功,才又名正言順地晉升為節度使。
相對於侍衛親軍的那幫老朽,殿前軍更像是清晨的朝陽,爆發力驚人,潛力無限。
高平之戰,在半數侍衛親軍潰退的情況下,幾乎全靠殿前軍力挽狂瀾。
想到這裡,郭榮將手中的玉斧一揮,青綠的玉柄前,一道麈尾破空而起,猶若令旗,重重打在李重進與張永德面前:趙匡胤,你進來吧。
李重進與張永德一頭霧水。
高層議事,為何叫來這個中級將官?
郭榮起身,低頭看著御階下的三人,鄭重地說道:「侍衛親軍的士兵,歷朝以來,有老有少,以至強弱不分。
大概因為禁軍的待遇不錯,很多人托關係走後門進來當兵,結果造成無法選拔訓練。
今年春天,朕在高平與劉旻和契丹軍隊相遇,居然有大敵當前卻不聽指揮者!要不是朕親自披掛上陣,大軍幾乎要潰敗!」說完瞥了李重進一眼。
李重進微微低下頭,默不作聲。
郭榮繼續道:「何況一百戶農夫,未必養得起一個士兵。
兵在精,不在眾。
朕準備對侍衛親軍和殿前軍一一點選,以精銳的將士組建殿前諸班,任由老弱病殘者退伍回家。
這樣的軍隊平時可以作戰,又不會白白浪費軍餉。
」
李重進與張永德都是一震,整頓軍隊,這是拿那些驕兵悍將開刀!沒想到,毫無軍旅背景的主上,竟有如此魄力!
郭榮好像早就料到二人的反應,並不驚奇。
緊接著,他略帶興奮地說道:趙匡胤,朕擢你為殿前都虞候。
選練殿前諸班的事,就由你全權負責!
「啊?!——」
皇命一出,舉堂皆驚。
皇帝:讓人捨生忘死太難!大臣一聽隨即投水,皇帝大喜:救起重用
在古代,帝王是天下臣民的主宰,那時的人總說願意為帝王而死,可是有幾個人是真心實意這樣說,又有幾個人會真的這樣做呢?北宋時的李進卿不僅這樣說了,而且也這樣做了。
致命失誤!「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960年1月4日後周禁軍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將年僅7歲的小皇帝柴宗訓趕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時距離「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的死僅僅才過去個月的時間。此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北宋...
趙普獻策,如何幫助趙匡胤集權中央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三國時期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對趙匡胤來說就很簡單了,...
一杯酒掏空宋朝近300年江山,最後卻有10萬人為其殉難
以前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一說辭在國內史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然而南宋的崖山戰役卻確實是十分慘烈,根據史書記載,在崖山之戰的第二天,當地人看到海面上漂著一層又一...
柴榮若多活幾年到底能否統一中國,我們看看他的軍隊到底有多強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的著名君主,此人執政期間擊敗了契丹入侵,並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統一戰爭,他臨死前還在策劃北伐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可以說,沒有柴榮的雄才大略就沒有後來的北宋...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合法性不足的柴榮一戰定江山,用七十個人頭換來絕對權威
公元954年的正月,後周太祖郭威駕崩,時年五十歲。病終之前,他將權力全部移交給了養子(實為妻侄)柴榮,並留下臨終遺言:「此生無憾。」在郭威的精心安排和全力扶持下,柴榮順利繼位,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和...
趙匡胤居然這樣徵兵:比木棒高的做禁軍,比木棒低的就只能是廂軍
趙匡胤登基之後,禁軍的組成仍是沿襲了後周時期的制度。是由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兩個部門執掌禁軍。殿前司的將領依次排列順序是: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侍衛親軍司的排列...
『『欽差」不好當,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物是怎麼左右逢源的?
短短七個月,趙匡胤又升官了。別看只去掉「散員」二字,他卻從一個支隊負責人變成了禁軍第二大系統的副手。雖然目前只是以殿前都虞候的身份練兵,還沒有得到正式任命,但沒人敢小看這個欽定的練兵官。郭榮清楚...
周世宗柴榮第一次御駕親征——宋史319復盤進行時(十五)
劉崇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自此被郭威耍了以後,劉崇就一直在尋找報仇的機會,想一洗前恥。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這三年的苦等沒有白費。劉崇覺得,周朝皇位剛剛易主,朝廷局勢肯定很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