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另有其人?解讀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了解三國演義的朋友,多數都會認為諸葛亮是所有人物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諸葛亮的智謀遠慮讓後世無數人拜服。

但是歷史果真如此嗎?但凡了解過一些正史的朋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很多光環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人為加上的。

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草船借箭」: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真正主角是孫權。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正月,孫權與曹操在濡須口對峙。

一天孫權乘輕舟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隨後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

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

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

一會,箭均船平,孫軍鼓樂齊鳴,安全返航。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不僅草船借箭張冠李戴的給了諸葛亮,他的很多事跡都有演義的成分:

借東風:虛構情節。

實際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劉備軍事集團和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這是他的主要功績,而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績也是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

天燈續命:虛構情節。

純屬小說家杜撰的情節。

空城計:張冠李戴,真正主角是荀彧。

曹操率軍出征陶謙之時,讓荀彧留守鄄城負責後方穩定。

恰逢張邈、陳宮正好謀反。

曹操出征後留下的部隊很少,荀彧立即派人請夏侯惇,夏侯惇趕來後連夜殺了勾結張邈、陳宮的謀反者幾十個人,才安定了局面。

這時候,豫州刺史郭貢率領了幾萬軍隊來到鄄城。

郭貢提出要見荀彧,夏侯惇等人勸荀彧說:「你是兗州的最高長官,去了敵人軍中肯定有危險,千萬不能去。

」荀彧不以為然出城見郭貢,郭貢見荀彧一個人出城來到自己幾萬大軍里毫無懼意,以為鄄城很難攻陷,就帶兵離開了。

三氣周瑜:虛構情節。

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宏,與《三國演義》描寫的完全不同。

歷史上的周瑜死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在出征益州之前死於疾病,而非被諸葛亮氣死的。

火燒新野:虛構情節。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火燒新野一事隻字未提。

甚至火燒新野這件事,也難找到記載:《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劉備博望坡設伏兵之後,屯紮在樊城,並非在新野;曹兵到來時,他過襄陽前往江陵,也是從樊城出發的,根本沒有火燒新野一事。

而《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也說當時的劉備屯紮在樊城,從樊城開始撤退的。

顯然,火燒新野一事也沒有提到。

舌戰群儒:真正主角是魯肅。

諸葛亮舌戰群儒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是《三國演義》中的內容。

歷史上只記載諸葛亮面見孫權,東吳主戰派、主和派相爭日盛。

諸葛亮只是節使。

而身為東吳第一謀士的魯肅卻力排眾議,主張抗曹。

七擒孟獲:虛構情節。

翻遍《三國志》這本權威的歷史著作,卻找不到任何地方提到過孟獲,更沒有關於「七擒孟獲」的記載。

部分史學家們也認為,對於一個叛亂領袖,抓住七次又放掉七次,既不符合諸葛亮謹慎小心的性格,也不符合戰爭的常規。

想要了解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應該從《三國志》中循跡,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後面加個跋,說諸葛亮行政工作做的非常好,對人很忠實,而且為人寬厚,法律嚴苛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話「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說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

這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大相逕庭,所以,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羅貫中所寫的諸葛亮,更不是戲劇中的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沒幹過的那些事

每讀一遍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敬佩就增加幾分,但演義終究不是歷史,今天我們就聊聊諸葛亮沒有干過的那些事。火燒博望:歷史上的博望坡之戰發生在公元202年,當時曹操正與袁尚交戰,許都空虛,劉表認為這是...

草船借箭非諸葛,吳侯孫權被「冒名」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一篇小說,裡面的故事深受廣大的人民群眾喜愛,而裡面第四十六回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極為生動。小說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

《三國》中被誤讀的幾個歷史人物

世人熱捧的三國故事,主要來自演義。本文盡力溯本清源,呈現一個個豐富而細膩的歷史人物。1、關羽 一介武夫 剛愎自用從「溫酒斬華雄」的豪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從遍布世界的關帝廟到香港影視劇里警察...

歷史中真實的諸葛亮,千古難得一丞相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無論春秋冬夏手搖鵝毛扇,仙風道骨,瀟洒飄逸,通天文、識地利、神機妙算、排兵布陣出神入化,是民間百姓心目中的神仙、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