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中,「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那會是誰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虎踞龍盤」常被用來形容南京的山川形勝、地理形勢,可謂家喻戶曉,稍微了解一點南京歷史的人知道,這話是諸葛亮說的。

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諸葛亮來到南京,登上清涼山,對南京的地理形勢做出了「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評價,並建議孫權遷都秣陵(今南京),孫權採納了這個建議,於黃龍八年(229)遷都南京。

這是很多和南京有關的歷史文化書籍中都會描述的一段史實。

諸葛近妖

南京市博物館的場景還原,諸葛亮與孫權暢論南京形勢(此圖來自網絡)

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很多書中在引述這段史實時,會加上「相傳」二字,這是因為,諸葛亮來過南京只是傳說,並沒有可靠的歷史依據。

如今,南京有駐馬坡、龍蟠里、虎踞關等地名,據說就是由這段傳說催生的。

但奇怪的是,作為正史的《三國志》中,有諸葛亮的傳記,隻字未提到諸葛亮的這次出訪,也沒有明確說諸葛亮來過南京。

老明信片中的駐馬坡

駐馬坡(此圖來自網絡)

筆者發現,早就有學者對「諸葛亮來過南京」一說提出質疑。

在質疑的學者中,影響力最大、名氣最大的是我國歷史地理一代宗師譚其驤教授,另外一位則是南京博物院著名六朝考古專家羅宗真研究員。

上世紀八十年代,譚先生在古都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做了一次發言,這個發言經過錄音整理成文《古都研究如何深入》,刊載在1985年第1期《南京史志》上,文中對「諸葛亮來過南京說」進行了否定。

我國歷史地理一代宗師譚其驤。

筆者在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找到了這篇文章,在文中,譚其驤先生指出,「諸葛亮來過南京,說出『龍盤虎踞』」,此事不見於《三國志》,是一個流傳已久,並不可信的傳說。

譚先生深入分析,「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絕不是諸葛亮的口氣,因為諸葛亮當時是劉備的謀臣,而孫權擁有江東六郡,諸葛亮是代表劉備來見孫權的。

孫權當時的身份還是東漢的將軍,既沒有稱王,更沒有稱帝。

劉備的謀臣怎麼會勸孫權建都稱帝呢?

老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的孫權。

諸葛亮來過秣陵(南京)的傳說指出,諸葛亮是建安十三年來的,正是赤壁大戰的前夕。

譚其驤先生說,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代表奉使孫權是歷史事實,但諸葛亮見孫權是在柴桑(今九江西南),劉備當時駐節鄂州(今武昌),諸葛亮自鄂州往柴桑怎麼可能繞道南京呢!

這就等於是說從湖北去江西,怎麼會經過江蘇呢?

赤壁大戰。

正史中沒有記載,就能斷定「諸葛亮沒有來過南京」,也不能這麼說。

查閱史料可知,最早指出諸葛亮來到南京,並下了「龍盤虎踞」論斷的是西晉張勃的《吳錄》。

西晉距離諸葛亮生活的時代很近,此記載有一定可信性。

可惜的是,《吳錄》已經散佚,但唐朝許嵩編撰的六朝史料集《建康實錄》將《吳錄》的這個記載轉引過去,這成為後來很多書中「諸葛亮來過南京」記載的最早來源。

筆者認為,「諸葛亮沒有來過南京」正史沒有記載,而且也與情理不符,但《吳錄》中又有記載,因此只能存疑,視為傳說。

那麼,「虎踞龍盤」又是誰第一個說的呢?筆者認為,肯定不是諸葛亮,還有待考證。

《建康實錄》是現在能看到最早記錄諸葛亮來過南京的書。

那麼,到底是誰建議孫權定都南京呢?應該說,孫權的這個決定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其作用的結果。



三國時候的南京,占據著「吳頭楚尾」的政治經濟優勢;就其地理形勢來看,三面環山,背靠長江天塹,易守難攻的軍事優勢也是江南各地所不具備的。

南京重要的戰略地位,即便諸葛亮沒有指出,也早就引起過孫權謀士們的關注。

孫權謀士張紘。

孫權的謀士張紘就對孫權說過:「秣陵……地勢崗阜連石頭,訪問故老,雲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崗,改名秣陵。

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

譚其驤先生也在《古都研究如何深入》一文中指出,除了張紘的建議,劉備到京口(今江蘇鎮江)見孫權,途經南京也觀察過地形,後來勸權孫權遷都南京,當然,孫權自己也有此建都南京的想法。

劉備倒是勸過孫權定都南京,圖為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公元211年,孫權自京口徙治秣陵,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公元229年4月,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

同年9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至建業。

從此,建業成為孫吳的都城,這也是南京建都史的開始。

位於南京梅花山的孫權墓。

(此圖來自網絡)

關於諸葛亮,還有一段有趣的掌故,或者可以說是誤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神跡讓人難忘,但在真實的歷史中,草船借箭的卻不是他,而是在我們南京建都的孫權。

來看看原始史料——「裴松之《三國志注·吳主傳第二》引《魏略》曰:「(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草船借箭

也就是說,公元213年,曹操率40萬大軍南下。

孫權在巢湖一帶嚴陣以待,使曹操受阻濡須口。

一天,借江面有薄霧,孫權乘輕便木戰船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只是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因為一面受箭偏重,船隻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急中生智,命人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均勻,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成功「借箭」。

這個從正史里出來的故事流傳很廣,到後來被民間藝人附會到諸葛亮身上,而羅貫中更是將其做了改編,將其寫成諸葛亮的「神通」,不但將孫權換成諸葛亮,還把「木船」寫成「草船」;把「被動受箭」寫成「主動受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妒忌諸葛亮設計陷害 孔明妙計應周郎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心胸狹隘,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甚至設計陷害諸葛亮,但沒有成功。而諸葛亮抓住他心胸狹隘這一弱點,設計「三氣周瑜」,導致周瑜吐血身亡。周瑜簡介周瑜,字公瑾,漢末名將。正史上周...

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

草船借箭另有其人?解讀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

了解三國演義的朋友,多數都會認為諸葛亮是所有人物中最為耀眼的明星。諸葛亮的智謀遠慮讓後世無數人拜服。但是歷史果真如此嗎?但凡了解過一些正史的朋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很多光環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