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他可能沒有三國鼎立之勢,網友說:他的缺點就是太完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由衷讚嘆,諸葛亮正是以其非凡的政治軍事等才能,成為我國歷史長河中最燦爛的明星之一。

諸葛亮高瞻遠屬、料敵如神的政治和軍事智慧久為我國人民津津樂道。

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惶惶如喪家之犬,完全是一個奔竄求存的角色。

通過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之後,從此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指明劉備成就霸業的發展方向。

所謂一言而定三分國,堪稱歷史奇才。

在決定三國割據的赤壁大戰中,諸葛亮幫助孫權樹立必戰決心,幫助周瑜籌劃赤壁大戰的細節。

赤壁戰後,更幫助劉備兵不血刃地占領荊州,表現出諸葛亮出神入化的軍事藝術。

劉備之所以能夠在強大的曹操和孫權面前,偏霸西蜀,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不能不說凝聚著諸葛亮的智慧和功勞。

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南征孟獲,為解決軍人的食品和營養的問題,發明了饅首(類似今天的肉包子);北伐曹操,為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又發明了木牛流馬,使軍糧的傳輸運轉如飛。

在南征北戰之中,他還結合中國傳統易學文化,發明了八陣圖,使得蜀軍的陣勢變化莫測,讓對手不可小覷。

在北伐戰爭中諸葛亮曾一度被司馬懿圍困,無法傳遞訊息。

孔明算準風向,用紙做成燈籠,再系上求救信放入天空隨風飄出去,終於得救,這便是著名的孔明燈。

所有這些,有其一項,都足以稱為智者,而這些籌謀發明,都出於諸葛亮一人之身,難怪諸葛亮能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徵了。

諸葛亮不僅政治智慧出眾,人格魅力更是突出。

《後出師表》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動人之語,它向來被看作是諸葛亮心跡的表白,也是諸葛亮留給後世的最突出的歷史形象。

這句話以後成為一個成語,專門用來讚美那些獻身國家和民族的偉大政治家。

不過,「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究竟是諸葛亮夫子自道還是後人對他的溢美之詞,因為《後出師表》的版權問題已經變得撲朔迷離,難知究竟了。

不過,仔細閱讀《三國志》等史書,並沒有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名言。

比較類似的話是諸葛亮在接受劉備白帝託孤時的答語「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因此這句話大約是後人對諸葛亮生平的概括和評價。

劉備死後,劉禪即位,諸葛亮受命於內憂外患的危難之際,以丞相、武鄉侯,兼任益州牧。

由於劉禪庸碌無為,不諳政事,蜀國政事無論大小,全由諸葛亮決斷定奪。

正如劉禪所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諸葛亮一個人撐起了蜀漢的整個政局,他殫精竭慮,夙興夜寐,為蜀漢政權的發展耗盡心血。

他在劉備死後派使者出使孫吳,苦心恢復蜀漢與吳國的政治聯盟;他出兵西南,七擒孟獲,以極大的耐心安撫夷越,穩定蜀漢統治的後方;他努力平衡益州大族和劉備舊臣之間的政治權力,以嚴格法令,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更為感人的是,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五伐中原,為了自己對劉備的政治承諾和蜀國的根本利益而竭盡心力,積勞成疾最後為國捐軀,命喪五丈原,贏得了時人和後世的高度讚賞。

他可以說是挑不出毛病的完美,這樣的諸葛亮大家可喜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為何要招降姜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軍中了孔明的離間計,姜維走投無路,歸降了蜀漢,諸葛亮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後諸葛亮用姜維之計,順利取得天水,...

諸葛亮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

成都武侯祠聯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出師。河南南陽武侯祠對聯說: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