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不算昏君只是記性差,他若沒記反諸葛亮6字真言,蜀漢就有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的故事婦孺皆知,不管是雄踞北方的魏國,虎踞江東的吳國,坐擁西川的蜀漢,在赤壁之戰以及一系列的小戰役後形成了三國鼎立。

只不過三國鼎立的時間持續不長,隨著關羽戰死丟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戰敗病死白帝城,蜀國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但是有著諸葛亮的勵精圖治,蜀國從來沒有放棄過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目標。

諸葛亮五次北伐加上姜維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使得蜀國經濟疲敝不堪,使得蜀國成為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但是諸葛亮在一開始規劃北伐的過程中已經指導了後主劉禪如何管理國家,一篇《出師表》成了千古名篇。

基本上只要劉禪隨著「相父」的話亦步亦趨,就能解決諸葛亮的後顧之憂。

但是劉禪始終沒有像諸葛亮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個明君,而是昏庸無道,只知享樂。

諸葛亮在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臨行前,向劉禪遞上了《出師表》,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親賢臣,遠小人」。

諸葛亮希望劉禪能夠重用賢才,以他們構成的行政班底一定是高效清廉的,諸葛亮北伐的後顧之憂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還推舉出了賢能的大臣,希望劉禪重用,費禕、董允、郭攸之等人皆在諸葛亮的推薦之列。

雖然這些人得到了重用,蔣琬、費禕二人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得蜀漢百姓生活慢慢的恢復了正常,劉禪也放心的下放權力給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但是為什麼蜀國還是很快就衰落了呢?

是因為劉禪雖然記住了諸葛丞相這句話,但是他沒記住後面的那句話:「親小人,遠賢臣」。

劉禪在蜀國後期開始寵信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奉承,以各種玩樂之術取悅劉禪,深得劉禪寵信。

公元246年,黃皓與朝廷大員陳祇相互勾結,結黨營私,開始干預蜀國政事。

公元258年,陳祇病死,黃皓開始把持朝政,向劉禪進獻讒言。

姜維向劉禪進諫,希望能將黃皓處死,劉禪包庇了黃皓,並令黃皓向姜維謝罪。

但是姜維恐黃皓黨羽眾多,便主動去了關中屯田,遠離成都。

最終劉禪聽信讒言,在魏國南征期間,誤調兵力,結果導致鄧艾偷襲陰平,率領幾千部隊直取成都,蜀國因此滅亡。

經過歷史學家的研究發現,劉禪其實不能算作昏君,也是一個有政治手段,天資聰穎的皇帝。

但是,劉禪如果正確的理解了那六個字,是不是就會改寫蜀漢的命運?姜維就可以正確的用兵,抵禦鄧艾的奇兵,黃皓也就沒有機會藉機諂媚,把持朝政,蜀國就能夠與東吳聯合起來,共同抗魏。

而蜀國就會吸納更多的人才,勵精圖治,歷史就不是今天的模樣了。

親小人,遠賢臣。

這句話是多少王朝覆滅的原因,不管是秦二世與趙高,宋徽宗與高俅,崇禎與魏忠賢,都是因為皇帝太過於輕信小人,導致政事垮塌,朝廷腐敗,這一切的背後所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