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取西川「看龐統的謀略水平(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個人一直認為「劉備取西川」,是其軍事生涯中最巔峰之戰。

無論從戰役最初的策劃,及戰役之中部署,乃至戰役進展過程都是相當錯。

特別是在那些重大的十字路口,總能作出比較準確的決策。

而此戰從頭到尾都閃耀著龐統的智慧!當然其間也有一些遺憾,但是並不影響其總體的發展走向。

個人雖才疏學淺但也不願妄自菲薄,特將此戰的經過疏理一番,共大家一起探討……

  昔日,劉備與諸葛荊州一會,相處融洽情好日密,諸葛為其謀劃天下之策,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憫,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或「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為劉備指出了其發展的總體方向,在當時的情況下,荊、益州已成戰略的重中之重!當然,這也不是諸葛的一家之見,在當時的智能之士中所見略同,如魯肅「竟長江之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顯然也有囊括荊、益,跨江而治的意味。

又如甘寧言「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

總而言之,益州這塊肥肉大家都是盯在了眼裡的。

但《隆中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真象鏡花水月「海市蜃樓」,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夢……。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的大軍從北面殺來。

八月,劉表病故,劉琮遂降。

劉備狼狽南走,惶惶不可終日,幸得江東孫權相助,在夏口穩住陣腳,什麼《隆中對》這時也早就九霄雲外、灰飛煙滅了……。

得魯肅、周瑜和諸葛斡旋,孫權與劉備聯起手來對付曹操。

而此時益州劉璋也沒閒著,他幹了什麼呢?「璋聞曹公征荊州」遣「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始受征役,遣兵給軍」,他是站在曹操的陣營中去了的,他顯然忘了一筆難寫個「劉」字。

這期間,劉璋又派了張松詣曹公,張松到荊州時,曹操已打敗劉備,平定荊州。

正是風頭正勁、不可一世的時候,「張松見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錄松」。

曹操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後人勒腕喟嘆「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

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傾,豈不惜乎!」,張松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傢伙,居然成了後來能夠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人物!話說像荀令君這樣的高人,對這位來自西川的「有識之士」的境遇,為何沒有隻言片語呢?

  張松雖被曹操冷處理,但他並沒有馬上離去,他留下來靜靜的觀看勢態的發展。

其後,建安十三年至十四年間,張松目睹了曹軍在荊州的覆滅,也見證了孫劉的崛起。

他知道「曹操大勢已去」,其對益州暫時將無為矣,不久他離開了曹營返回了益州。

途中他有意路過劉備的地盤,劉備「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張松大為感動「這才是成大事的人啦!」當是時,劉備雖負英雄之名,然客寄孫權翼下,受制周瑜股掌之間,處境是分尷尬,但張松卻十分看重他,張松這人確實有些膽識!與其給孫權「錦上添花」,不如給劉備「雪中送碳」,這賭注不可謂不大,但事成之所得當是「天壤之別」。

此與賈詡之略有「異曲同功」之妙。

厲害!張松回到益州,「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將曹操的德行及荊州慘敗,添油加醋大侃一番,又拉攏一些有才能又不得志的人如法正、孟達,暗地為劉備入蜀作準備。

時益州情況複雜,劉璋暗弱人心思變,各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些想自坐尊大如龐羲,有的也開始跟東吳「暗通款曲」如李異。

劉璋下台那是遲早的事情。

陳壽評:「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曹軍北去後,東吳周瑜占據南郡重鎮江陵。

劉備在孫權的默許下,收得荊南數郡之地。

在此間周瑜與劉備暗生齷齪,曾建議孫權「軟禁」劉備,然後圖滅劉備集團,孫權沒有接受周瑜的意見。

這時的情況大致是:周瑜呆在江陵「無所是事」,劉備則在荊南數郡「不亦樂乎」。

周瑜進退兩難之際,轉而重提取西川的計劃。

理由:劉璋「外有張魯寇侵」,曹操「新折釁,方憂在心腹,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

然後又通過甘寧與其蜀中舊故李異達上關係,李異當時把守著川東門戶地帶,故「漸規巴蜀」並非不可能!周瑜在加緊準備伐蜀事宜,並加派間諜、斥侯偵察敵情,當時已是箭在弦上了。

這時孫權突然「好心」的徵求劉備的意見,並希望他來幫忙。

劉備手下殷觀進言:「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

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

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

劉備允許了,孫權「擔心」了,制住了周瑜。

周瑜不得不親自詣京見孫權,一番慷慨激昂之後,孫權只好同意了。

周瑜回江陵準備伐蜀,沒想到在巴丘突然病卒。

一代英才就此隕落了!

  周瑜在南郡的努力與付出,到頭來都成了一場夢。

那位一直站在周瑜的背後,出謀劃策的絕世謀臣「鳳雛」龐統,得知周瑜病故的消息,頓時從涼到了腳,傷心只余開始重新審視目前的局勢,他知道孫權終無所為,劉備除掉周瑜這塊壓在身上的大石,從此將無法複製,他也應該另謀出路了。

  龐統掛官送喪至吳,盤橫了些時日回到荊州,便投奔到劉備的旗下,「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自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到十六年劉備入蜀,除開治喪、奔喪、罷官、又回到治中從事、在提拔到軍師中郎將之職。

龐統這個縣令估計當了不到半年,還沒到考核就下課了。

個人以為可以參考蔣琬,「琬眾事不理,時又沉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

諸葛請言「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

總體來說劉備是個喜歡大家都「勤政」的人。

龐統的「不治」當與蔣琬同類,劉備才疏學淺不明就理罷了,他或許不知道「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魏豹治鄴,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誰最賢,辯治者當別之」的道理。

龐統再次為劉備啟用,經過短時間的磨合,「先主見之與善譚,大器之」,這種「驚訝」是超乎想像的,很快龐統與諸葛並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對時局變化的準確把握,及對各方人才資源的使用和配置的能力,是超凡逸群的!他讓奄奄一息的《隆中對》,重新又現出了一絲血色。

龐統非凡的才華、卓然的見識,再加上他自東吳周郎帳下繼承的許多情報,他不僅迅速成為劉備首席謀臣,也將成為其後伐蜀的主要設計師!而此時的諸葛在這方面經驗遠不足,還需要更多的淬練,且兵家之事尤重變化之道,有些東西也是學不來的。

  失去周瑜的孫權膽子突然變大了,似乎無所顧忌,欲與備共取蜀。

劉備拒絕了孫權的提議。

孫權十分生氣!「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不聽軍過」,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當與龐統一起)」。

此時的龐統已經是劉備左右重要的軍事參謀了。

並放言「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權知其意,因召瑜還」。

這是什麼事情呢?這當是劉璋和劉備結盟後,劉備剛得到江陵控制權,劉璋遣法正入荊州請劉備入西川,孫權知道後,怕劉備「捷足先登」獨取蜀地。

而「先下手為強」欲破「二劉之盟」,與劉備共分益州!此當建安十六年,劉備得南郡、武陵後,入蜀前昔的事。

劉備這期間好事連連,看似巧合,其間必有高人指點,如果南郡、武陵未到手而劉璋請其入川的「邀請函」先到的話,麻煩就大了……。

  建安十六,三月,曹操託名「討伐張魯」,欲在關中用兵,關中諸侯疑之,馬超聯合關中十部起兵拒曹。

關中之戰打響了!「曹操討張魯」的消息傳到益州時,張松乘機說劉璋:「曹公兵強無敵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劉璋嚇壞了:「吾故憂之而無計!」松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操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璋舉棋不定,這東西好象有點懸!「有必要非得這麼做嗎?」張松又說「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這話說得劉璋心口發麻,「曹操多遠的啊!這些人才是麻煩」。

而此前劉璋已從張松之言「劉豫州,使君肺腑,可以交通」,派法正、孟達與劉備結好,雙方交流了感情的,估計劉備拒孫權伐蜀,也讓他唏噓感慨良久。

他大致同意了張松的意見,又派法正去聯絡劉備商量此事。

黃權一番「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壘卵之危」建其「可但閉境,以待河清」之言,劉璋卻是置若罔聞!而王累「倒懸州門」的行為藝術,他也當沒看見。

這樣的人「據守亂世」真讓人著急!「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去了。

為說動劉備入川「前後賂以億計」。

劉備這招「欲擒故縱」實在是高啊!

  初劉璋用張松言,絕曹操而結劉備,遣法正為使至荊州。

劉備禮遇有加,法正領略了劉備的英雄之略,也頓生傾心仰慕,跟張松一拍而合,以後常作為劉璋使者,往來荊、益之間傳達消息。

達到什麼程度?劉備「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這朋友真是交得啊!大家心照不宣,就只差捅破這層「窗戶紙」了。

劉璋遣法正及其同里孟達領四千人馬去荊州迎劉備,這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時候!法正趁此「因陳益州可取之策」:「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肱股,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易如反掌也」。

劉備心裡是相當高興的,但是劉備也是很有顧慮的,除了道義和情感上的問題,還有其它許多問題懸而未決。

一者荊州剛拿到手,許多事情還沒理順。

二者東有孫權之逼,北有曹操之強,如果他取西川荊州又咋辦喃?三者西川畢竟劉璋經營很久了,真那麼好拿嗎?一但失手恐萬劫不復啊!這種心情真是複雜,事後大家都很輕鬆,但事前誰能那麼容易?就憑張松、法正之唇舌益州就能到手了?許攸叛曹,張頜倒戈,處於當時者尚迷者無數,若非事成孰能稱道?

 而就在劉備困頓之時,龐統站了出來,指點迷津:「荊州荒殘,人物殆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權可以借定大事。

」此段話有以下幾層意思,一、荊州雖然廣大,但是戰火經年戰,實力大不如前了;二、曹操和孫權早晚會威脅到劉備你的生存,抱著荊州作鼎足之勢難成大計;三、目前的益州資源豐富,遠勝現在的荊州,如果不能「借」得此地,根本無法成事的!劉備不知此事的關鍵,竟然搬出信義之論稱:「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佶,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成耳。

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也。

」真是為難龐統了,要是「明略最優」的曹操和周瑜,他何需多費唇舌?因事情太關鍵了。

龐統也含糊不得又進言:「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

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你說的有道理,但是任何道不會一成不變,「放之四海皆準」的,取益州是「兼弱攻昧」如五伯所行義舉,如果你今天借劉璋益州,以後得了天下的話,還他個更大的國家,怎麼會負信義呢?現在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的話,以後只有後悔的份了!

  總而言之,趁曹操忙於關中之事,而孫權忙於江淮之事,時劉璋未醒悟之時,必須一舉奪下益州。

否則以後什麼事都難說了!為此龐統又為劉備設計了,「二路伐蜀」的詳細計劃:一路由劉備親率入川,乃龐統自原荊州士卒甑選精銳萬餘人,多由原荊州將士統領。

二路由張飛統領駐川東、荊西,秭歸、夷陵等地,此部多劉備原部眾及後北來兵士,兵力眾且戰力在劉備入川軍團之上。

此部置策劃有以下好處:一、麻痹、示弱於劉璋,益州軍團跟這些人有「交往」,雙方似乎能知根底,「關、張」二人隨往都可能引起震動,同時還麻痹東吳的孫權,讓其掉以輕心!二、留關、張二人鎮守荊州,諸葛不耽誤理順政治,而遠近曹、孫就算對荊州有想法,也只能望而興嘆。

三、參考昔日徐州「曹豹事件」,時荊州初定人心難測,如新舊之眾疆場分錯,久而生隙暗起齷齪,恐遭不測之變。

四、「士為知己者死」,光能識人,賢人不夠,還需會用人,如此方能得人死力,劉備麾下荊州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五、張飛部劉備的驍銳,戰事一起必將士用命,不畏生死一往無前,這支力量不用劉備親率,但能更得劉備信任,相當於將命運掌握在劉備自己手中,而非寄托在別人手上。

如此這般規劃完畢後,劉備終於同意龐統取「西川計劃」,又留下孟達四千人駐守江陵,才放心西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曹操拒絕張松的真實原因

漢中的張魯計劃攻打益州的劉璋,劉璋惶惶不安,這時張松自告奮勇,願意前往許昌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以解益州之危。但令張松意想不到的是,曹操對其傲慢無禮,張松於是悻悻而回。後來張松獻西川地圖給劉備,助劉...

三國演義之龐統的加速度

看起來在益州這個項目上,諸葛亮和龐統都是閒庭信步、按部就班的做著自己的事。張松從許都灰頭土臉的走了之後,剛進入荊州地界就遇上了等候多時的趙雲。單從知名度上看,趙雲的腕比張松大多了。趙雲當時仿佛...

「劉備入川」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把曹操的人馬從荊 州趕了出去。在荊州的歸屬問題上,孫、劉 兩家發生了分歧。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 表的地盤,他和劉表是本家,劉表不在了,荊州理應由他接管;孫權則認為,荊州是靠 ...

周瑜伐蜀的可行性報告~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

荀彧,孔明,周瑜,魯肅誰的戰略最高明?

荀彧先安定兗州發展,再聯合呂布滅袁術,再屠徐州解決側翼威脅,最後與袁紹決戰。諸葛先取荊州,再聯東吳北抗曹操,之後入蜀取西川。天下有變之時,再劍指宛洛魯肅聯劉表(後改為劉備),與劉備平分荊州,之後...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