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話能當真嗎?還原真實的鳳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的這句話可與許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稱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兩大廣告語。
當然,歷史上司馬徽並沒有這樣說。
而如果他真的說過這句話,那恐怕又是一樁虛假代言了。
1.連環計?
龐統最知名的事跡,莫過於在赤壁之戰中用連環計大破曹軍。
《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中,周瑜決定用火攻破曹,執行人為黃蓋,他採用了苦肉計詐降。
但這一計劃仍有漏洞,龐統於是貢獻連環計:
「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後功可成也。
」
周瑜深以為然。
恰巧蔣干二次光臨東吳,周瑜便和龐統又定下一個詐降計。
龐統裝作一幅不被重用的姿態,在蔣乾的勸說下投奔曹操。
到曹營後,龐統立刻安利自己的連環計:
「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曹操一聽大喜,連忙向龐統施禮致謝:「非先生良謀,安能破東吳耶!」
真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當然,演義中的這段故事歷史上並不存在。
其一,曹操的確曾用鐵環將大船相連,不過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其二,龐統此時應該還沒有跟隨周瑜。
赤壁之戰前,龐統在荊州劉表手下任職。
一直等到火燒赤壁後南郡為東吳所占,他才開始在周瑜手下做事。
2.曲折歷程
龐統跟隨劉備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早在劉表還在世時,就有人向劉備推薦過龐統。
《襄陽記》記載,劉備曾經去拜訪司馬徽,想要請他出山,但被後者拒絕了。
司馬徽雖然拒絕出山,但是卻給劉備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臥龍諸葛亮,另一個便是鳳雛龐統。
可惜的是,劉備此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大概以為對方是在搪塞自己—後來的三顧茅廬也是在徐庶的堅持下才發生的。
與諸葛亮不同,龐統其實很早便出仕了。
最初,他在劉表手下任功曹一職。
赤壁之戰後,東吳攻克江陵掌控南郡,周瑜出任南郡太守,龐統轉而投在了周瑜手下。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龐統送喪至江東,但孫權對他並不重視,於是他隨即便返回了荊州。
不久,孫權將江陵等地借給劉備充當大本營,大約在此前後,龐統成為了劉備的下屬。
不過,劉備最初也不太重視他,只給了一個縣令的職務,而且後來還因為政績不佳將他免了職。
幸好,魯肅開口替他求情:
「龐統不是治理一縣的百里之才,讓他擔任治中、別駕這樣的崗位,方能一展他的才學。
」
諸葛亮也同時向劉備進言。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親自召見了龐統。
一番交流後,劉備為龐統的才華所折服,於是任命他為軍事中郎將,大為器重,其待遇僅次於諸葛亮。
至此,龐統終於算是得遇明主了。
3.益州初謀
龐統的主要功績就是幫助劉備取益州,他的智慧韜略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一過程中。
建安十六年,曹操揚言攻打漢中,惶恐不安的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的勸說下決定迎劉備入蜀討漢中,進而北拒曹操。
只是劉璋沒有想到,張松之所以提這樣的建議,是想趕他下台而擁立劉備為益州牧。
面對這樣難得的機遇,劉備當即選擇西行入蜀。
劉備入蜀後,劉璋帶領三萬大軍前來相迎,雙方在離成都三百多里的涪城相會。
這時,龐統第一次獻計取益州。
「如今剛好借聚會的時機,將他當場拿下。
這樣一來,將軍不用費一兵一卒便可輕而易舉地平定益州。
」
這招叫擒賊先擒王。
按照龐統的思路,只要將益州牧劉璋拿下,劉備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獲得一州之地。
看起來棒棒噠。
然而這一招真的好使嗎?
顯然不是。
理由有三點:
第一,劉備入蜀時人馬並不多,而劉璋卻是帶著三萬人馬前來的。
可以看出,劉璋對劉備是有防備的。
假使劉備打算採用擒王策略,他真的有足夠的把握控制住涪城的局勢嗎?
第二,劉備是受邀前來幫忙的,雙方還在涪城大擺宴席交談甚歡。
假如劉備突然翻臉在背後下黑手,那他以往的政治名聲就全部作廢了—他正是靠著這名聲才歷經失敗而不斷崛起的。
如果他偷襲了劉璋,他皇室宗親的招牌還能用嗎?他以後再靠什麼政治資本與曹魏抗衡呢?
這樣的後果他承擔的起嗎?
而且,即便讓他占有了益州,又如何獲得當地勢力的支持呢?當初呂布就因為偷奪了徐州而不被本地豪族支持,才被曹操一舉消滅的嗎?殷鑑不遠。
第三,益州局勢複雜。
對外,有漢中的張魯虎視眈眈。
對內,益州土著的反抗勢力一直潛伏著,此外,一些有實力的將領也有各自的小九九。
劉璋本人由於威信不足,根本無法掌控這種局面。
早在隆中對時,諸葛亮便對劉備分析過這種局面,他對劉璋的評價是兩個字:暗弱。
因此,面對益州的複雜形勢,僅僅控制住劉璋本人,根本掌控不了益州局勢,所謂不費一兵一卒坐定益州不過是痴人說夢。
更可能的結局是,益州會由此陷入更大的混亂中,各種勢力將會輪番登台表演。
而這種可能的局面,更是劉備所無法掌控的。
所以,劉備果斷地拒絕了龐統的建議:
「初入他國,沒有施展恩惠、建立信義,是不能這樣做的。
」
從這句回答中不難看出,劉備考慮到了政治層次的影響。
與之對比,龐統則只考慮到軍事層面。
顯然,就這一件事可以看出,龐統有些急功近利,且劉備的政治水平比龐統略高一籌。
4.二次獻計
雙方在涪城度過一百多天的飲酒時光後,劉璋終於想起了正事,於是正式讓劉備北上征討漢中。
劉備表面答應,但並沒有實施的打算。
回到葭萌後,劉備便廣施恩惠,收拾民心,以樹立自己的名聲。
這樣的時光持續了十個來月。
劉備不討張魯而長期滯留葭萌的行為,引起了益州方面的警惕,楊懷、高沛曾多次上書勸諫劉璋,應該讓劉備早日歸還荊州。
對於這種局面,龐統認為是到了該做決斷的時刻了。
如果再盤桓良久,極可能會引起意料不到的變故。
劉備以為然。
這時,龐統第二次為劉備獻計取益州。
上策:選取精兵,晝夜兼行快速直奔成都。
劉璋平素不修武備,定沒有防範。
大軍突然出現後,成都便會被一舉平定。
中策:楊懷、高沛是劉璋的名將,設計除去此二人,兼并他們的軍隊,然後率軍進攻成都。
下策:退還到白帝城,與荊州聯兵,緩緩圖之。
這三策水平又如何呢?
首先,入蜀的機會千載難逢,一旦退還到白帝城,那麼此次的天賜良機在很大程度上就被白白浪費掉了,以後再想有這樣的機會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下策太爛。
上策呢,表面看上去很好,成本低收益高,但是你得保證行軍的隱蔽性,進而才能達到奇襲的效果。
然而從葭萌到成都,要途徑涪城、綿竹、雒城等地,這些都是益州重要的據點,很難保證行軍的隱蔽性。
而一旦行蹤泄露被劉璋得知,那麼劉備的處境就會非常不妙。
所以,名為上策,但實際上風險太高。
與之相比,中策比較穩妥,可行性也較高。
劉備實際上執行的也就是中策,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樣看來,中策是良策了嘍?
5.王佐之才?
其實,這所謂的上中下三策,都不是什麼良策。
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它們的著眼點都只在軍事上,而沒有做政治上的考量,這與龐統獻的第一次計謀並沒有太大差別。
和在涪城時一樣,龐統仍然沒有幫助劉備解決政治上的難題。
於是乎,劉備雖然奪了益州,但是卻將政治資本輸得一乾二淨。
孫劉聯盟的破裂、關羽失荊州也就此埋下引線。
對此,龐統難辭其責。
陳壽在《三國志·龐統傳》中評價龐統為高俊之才,並用曹操的謀臣荀彧來比擬,認為他的才幹與荀彧是伯仲之間。
但從奪取益州時龐統所獻的計策來看,他本人至多在軍事上有一二見解,其政治水平甚至比不上劉備本人。
與號稱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更不能相提並論了,兩人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龐統最後死在了圍攻雒城的戰役上。
三國時期,謀士極少有在戰場上喪命的。
從這方面來看,龐統雖然謀略一般,但當得上是一個忠貞之士。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說里他與諸葛亮齊名,但真實的謀略水平卻令人大失所望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的這句話可與許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稱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兩大廣告語。當然,歷史上司馬徽並沒有這樣說。而如果他真的說過這句話,那恐怕又是一樁...
三國顏值最低之人,和諸葛亮齊名,如果不早逝劉備能得天下嗎?
現實有時候告訴我們,長得太醜,是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面試官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覺得你顏值不太好,可能影響你的印象分。你要是不相信,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主角——龐統的故事,你就會明白,有時候好的外表,...
TA,與諸葛亮齊名,卻被評「三國歷史上被埋沒的十大人才」之首
三國時期,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 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可見鳳雛的智謀不亞於諸葛臥龍,今天,我們來講講龐統。
此人與孔明齊明,可惜英年早逝,劉備為其親選墓地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
三國中被低估的重要謀士——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歷史素有程昱取東阿縣,徐庶取樊城,諸葛亮取荊州,龐統取西川,很多人依此來證明龐統的能力在三國四大謀士居首位,因為龐...
諸葛亮天人之才,龐統何德何能敢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
臥龍諸葛孔明大家都認識,但還有誰記得與之齊名的鳳雛龐統龐士元嗎?龐統何德何能與諸葛亮齊名,許多人對此都是嗤之以鼻,認為這就是一個笑話。但是大家應該注意到《三國演義》是一千多年後編的小說,是非功過...
龐統、諸葛亮、龐德公與司馬徽到底什麼關係?被騙了這麼多年了
臥龍與鳳雛有「沉睡等待覺醒」之意,不過,龐統就像沉睡的小五郎一樣睡得特別久,他是荊州襄陽人,在劉備得荊州之初並沒有受到重用,直到魯肅和諸葛亮聯名推薦龐統,鳳凰終於展翅高飛。為什麼龐統一開始沒有受...
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真的很牛嗎,有多牛?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三國志》,或是民間傳說,臥龍、鳳雛都是當時並列的兩個智謀的扛把子。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大力舉薦臥龍、鳳雛。諸葛亮的內政外交和軍事謀略,我...
為什麼孫權和曹操都不重用鳳雛龐統?只有劉備慧眼識英雄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龐統年輕時,為人樸鈍,未有識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
赤壁之戰後劉備是怎樣進軍益州的?他成功了嗎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又花了一年多時間,把曹***的人馬從荊州趕走。荊州究竟應該歸誰呢?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地盤,他和劉表是本家,劉表死了,荊州應該由他接管;但孫權認為,荊州是***東吳的力量...
臥龍鳳雛,鳳雛龐統龐士元
袁元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咱們就來說說鳳雛龐統,龐士元。龐統襄陽人,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大謀士。與諸葛亮齊名,但是呢,因為龐統死的比較早所以呢,名望、功績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大。龐統呢,小時候比...
蜀漢出彩的謀士太少了,如果這二位不死,歷史也許將會不同
如果有輪迴天生之術,如果可以黏土轉生,如果這二位不死,蜀漢將會改寫歷史。龐統、法正,都以各自的特點彌補了蜀漢智囊團缺失的部分,歷史讓這兩位明星冉冉升起,卻在他們正要大放異彩之時過早的隕落了,不僅...
龐統在三國時期有什麼成就?竟與諸葛亮齊名「臥龍鳳雛」!
龐統能與諸葛亮齊名,主要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評語,當時劉備拜訪水鏡先生的時候,水鏡先生說:一般的儒生是不識時務的,而識時務為俊傑,在荊州這邊有兩個,臥龍與鳳雛,劉備問這兩個是誰,水鏡先生說:是諸葛...
龐統三十六歲英年早逝,落鳳坡隕落真鳳凰,他的死引眾人連連嘆息
三國時期是個群雄並起的年代,三國中武將中呂布關羽典韋這是武將中較為出名的存在,當然關羽趙雲張飛等人也是三國中鼎鼎有名的存在,但是除了呂布第一無可厚非外,其他人互有勝負,所以說武將的排名是筆糊塗帳...
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
【開欄語】成都,乃至整個巴蜀地區,是三國蜀漢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成都武侯祠、閬中古城、重慶白帝城等,每年迎來送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三國文化,成為巴蜀和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文化品牌。說起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