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三國:曹操拒絕張松的真實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中的張魯計劃攻打益州的劉璋,劉璋惶惶不安,這時張松自告奮勇,願意前往許昌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以解益州之危。

但令張松意想不到的是,曹操對其傲慢無禮,張松於是悻悻而回。

後來張松獻西川地圖給劉備,助劉備奪取了益州。

表面看曹操錯失取川良機,但小編認為這正體現了曹操作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普遍的說法是,因張松形貌醜陋,且曹操不喜歡背主之人,因而冷遇張松。

但曹操用人的原則向來是唯才是舉,只要能為曹操所用,其他都不是問題。

前有許攸背叛袁紹來給曹操獻火燒烏巢之計,後有龐統親赴曹營獻連環計,許攸、龐統的外貌不會比張松好看到哪裡去,許攸龐統亦是背主之人,只不過龐統是假裝背主,曹操對此二人均以禮相待,熱情有加,且都採納了二人的建議。

所以曹操絕非以貌取人,張松的來意即使不說,以曹操的智商也能猜到八九分,曹操怠慢張松,只是因為曹操認為取西川的時機還不成熟,原因有下面幾點。

1、三國中曹操實力最強,劉備當時連根據地都沒有,荊州還是借來的,對曹操構不成威脅。

威脅最大的應是東吳孫權,曹操有赤壁慘敗的教訓,所以主要的兵力都安排應對東南方向。

在西北方向,曹操剛剛擊敗了馬超韓遂平定西涼。

在西南方向,益州劉璋生性暗弱,張魯亦不足為患,在曹操整體戰略的優先級排序上,首先是孫權,其次是劉備,從輕重緩急來講,攻取益州對曹操來說並無緊迫性。

2、孫劉聯盟尚處於蜜月期,曹操在與孫劉聯盟的對抗中並未占到便宜,反而丟了些城池,說明曹操應對孫劉聯盟是非常吃力的,而孫權赤壁之戰後,欲進攻合肥。

合肥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淮右之咽喉,江南之唇齒,不可有失,失合肥必失淮南,將影響到曹操在中原的根基。

在沒有消除東吳這個隱患之前,曹操更不能分兵去打張魯。

3、攻取益州,如果從荊州方向水路並進,相比於從漢中入川,行軍以及後勤的保障方面要容易的多。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失去了荊州南郡,曹操採取「緩之而後爭心生」的策略,以荊州為誘餌,達到離間孫劉聯盟的目的。

待破了孫劉其中一方後,就能夠從荊州和漢中兩路入川,可迅速拿下益州,這對曹操來說是水到渠成。


曹操本身就是軍事家,善用策略,赤壁之敗給了曹操刻骨銘心的教訓,在這之後曹操非常重視時機的選擇。

特別是在三方博弈的情況下,巧妙的利用時機可以事半功倍。

當劉備大軍入川與劉璋爭奪益州時,無暇與東吳照應,曹操果斷出兵進攻東吳,而劉備與孫權因荊州產生紛爭時,孫權被劉備牽制,此時對合肥的威脅降到最低,曹操才放心大膽的調兵進攻張魯。

張松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認為可以成功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但曹操是站在全局看問題,自然比張松看的深入看的更遠。

當自己對事情沒有絕對掌控力的時候,靜觀其變,等待有利的時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曹操一生都沒能統一中國?

從赤壁之戰開始,曹操對孫權的戰爭並不處於優勢了,先是南郡被奪,後來濡須口撤軍,幾次曹孫交戰一直處於膠著狀態,而且孫權手下不乏文臣武將,當然如果孫權親自出征確實會出問題的,比如逍遙津還差點送了命。...

益州計劃的啟動和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荊州之戰結束以後,大家將目光投向了益州。劉備需要一塊更大的根據地孫權需要一個穩定的長江上游。曹操,當然不會任由益州陷入敵人之手。於是乎,三個益州計劃便幾乎同時拉開了帷幕。劉焉死後,繼承劉焉益州州...

白話《三國志》劉 備 傳

孫權對先主漸漸感到畏懼,將妹妹嫁給先主以鞏固雙方關係,先主前往京口拜見孫權,兩人相處頗為禮敬和好。孫權派人告知先主意欲聯兵攻取蜀地,其下屬有人建議不妨先答應孫權,因為東吳畢竟難以跨越荊州來占據...

三國演義之龐統的加速度

看起來在益州這個項目上,諸葛亮和龐統都是閒庭信步、按部就班的做著自己的事。張松從許都灰頭土臉的走了之後,剛進入荊州地界就遇上了等候多時的趙雲。單從知名度上看,趙雲的腕比張松大多了。趙雲當時仿佛...

曹操的天下是打下來的,劉備的天下是騙來的!

曹操進攻張魯,坐如針氈的則是川蜀中的劉璋。劉璋知道,漢中張魯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被消滅是指日可待的事,而張魯完了,自己也差不多到了。在此左右為難之際,張松說,曹操的兵馬無敵於天下,一旦打下張魯...

「劉備入川」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把曹操的人馬從荊 州趕了出去。在荊州的歸屬問題上,孫、劉 兩家發生了分歧。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 表的地盤,他和劉表是本家,劉表不在了,荊州理應由他接管;孫權則認為,荊州是靠 ...

三國時期的益州爭奪戰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荊州七個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孫權呢,據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劉備呢,趁著孫權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時候,奪取了荊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長沙、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