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伐蜀的可行性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權許之。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上面所載,就是周公瑾伐蜀之議,按吳書的說法,這個計劃應該是因為周瑜的病卒而夭折,但蜀書中卻有不同的說法:
權遣使雲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
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
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
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
」先主從之,權果輟計。
遷觀為別駕從事。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而裴注中所引《獻帝春秋》卻又是別一番說法:
孫權欲與備共取蜀,……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曰:「……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
」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
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獻帝春秋》的說法和前兩者,特別是和《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的說法是有矛盾的,相信這也是為何陳壽不引這一說的原因,因為殷觀的建議是不接受聯合伐蜀的建議而「贊其伐蜀」,也就是說,還是贊成孫權伐蜀的,但劉備這一邊卻以「新據諸郡,未可興動」的理由不出兵,簡而言之,就是陽奉陰違;反觀《獻帝春秋》的說法,居然要劉備放出「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這樣的狠話,還要令手下各據隘口,頗有點你要伐蜀咱就翻臉的味道。
個人認為,《獻帝春秋》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的說法是:「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這說明諸葛亮在入蜀前沒有據南郡,而是督南三郡,並且南郡就是江陵,何來關羽屯江陵而諸葛亮又據南郡之說?可知《獻帝春秋》之謬矣,故討論周瑜伐吳一事,當以《三國志》所述為準。
即便退一步說,《獻帝春秋》所說成立,那也只能說劉備要「披髮入山」是在周瑜死後孫權再次要求伐蜀時說出來的,因為這個「因召瑜還」指的是孫瑜,很明顯,如果劉備能夠占據江陵,扼守長江水道,只有在周瑜死後,孫權把南郡交給劉備後才能實現。
總而言之,周瑜不死,南郡不會交給劉備,南郡不給劉備,伐蜀無需借道。
那麼很顯然,周瑜伐吳的提議無疑是驚出劉備一身冷汗,如果讓他成行了,只怕多半是要成功,劉備只能龜縮於荊南,或可自保,但絕無力逐鹿中原了。
從「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可以看出,劉備一方本來有意同盟伐蜀,認為自己離得近,打下來蜀國的地盤東吳夠不著,但殷觀卻深知劉備的實力不足以克蜀,和東吳合力伐蜀只會是給他人做嫁衣裳,所以才提出那個陽奉陰違的計策。
當然,事實上孫權的確是沒能伐吳,但沒伐吳的真正原因到底是象殷觀所說「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還是因為周瑜的死呢?我當然認為是後者,否則也不用有這費口水了,以周瑜之才略,曹操尚不放在眼裡,何懼劉備乎?是以,若公瑾不死,定當越劉備而伐蜀,並且「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也充分說明了,周瑜是有意並且準備要伐蜀的。
在這裡我想再就這個問題提出一上觀點,就是周瑜生前,根本沒有考慮要聯合劉備一起伐蜀。
我認為周瑜死是在孫權向劉備建議共同伐蜀之前,即——孫權是因為周瑜死了,所以才要求劉備配合他一起伐蜀的,否則根本不用聯合劉備,可惜周瑜死了,而劉備又找藉口不肯一起出兵,所以孫權也只好作罷。
為什麼說周瑜死在孫權聯合劉備之前呢?我們可以從「瑜乃詣京見權……權許之。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中看出,周瑜是進京向孫權提出伐蜀建議,然後在回江陵做出征前準備的路上病卒於巴丘(即今岳陽)的,從提議到病卒時間應該不長,如果當時孫權就有意聯合劉備,有可能會先讓使者去看看劉備的意思,然後再和周瑜最後敲定出征方案才對,而周瑜回江陵就是要做準備出征了,可見當時沒有聯合劉備的意思,當然,也有可能是先準備聯合劉備,劉備不肯,然後周瑜決定越劉備而伐蜀,結果在路上死了,但既然孫權在劉備不肯的情況下還要伐蜀,那殷觀的計策豈不是沒能奏效?一個沒奏效的計策也能讓人升遷麼?所以我覺得周瑜死在孫權聯合劉備之前更有說服力。
網上有文說周瑜死於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不知有何憑據沒有,若真死於十二月,我的說法就可能不成立,因為孫權聯劉備是在建安十五年,然後建安十六年劉備受劉璋之請入川,若周瑜死了才準備叫上劉備,有可能會拖到第二年。
但三國資料留下來的很少,基本上就是三國志,三國志里沒說周瑜死在十二月,不知這十二月之說從何而來,並且似乎沒有冬天準備出征的吧,一般是春天或秋天出征,何況還是遠征巴蜀,所以我目前為止還是堅持我的看法,我覺得周瑜當是死在建安十五年夏秋之季。
——-這一篇主要是想澄清一下周瑜確實是有伐吳的計劃,並且這個計劃至少在周瑜死之前並沒有因為劉備的態度而有所改變(我的觀點是有周瑜在,可以無視劉備的態度,所以根本沒有聯合劉備,是在周瑜死後,孫權才聯合劉備的)。
先看周瑜越劉備而伐蜀在路線上是否可行:
我認為《獻帝春秋》中所說劉備「不聽軍過」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周瑜敗曹操之後,「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
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後來孫權以土地業備,也並沒有把南郡完全給劉備,周瑜還是南郡太守,並且屯兵江陵。
裴注所引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
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江陵和公安隔(長)江(南北)相望,而夷陵和武陵也是南北相對,周瑜在江北,劉備在江南,(這個江南可不是指現在的江南,現在的江南一般指當時的江東,三國志也有「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的說法,可見當時的江南的確是指荊南諸郡)所以當時的長江水道,劉備和周瑜共有,周瑜入川並不需要向劉備借路。
——以上第一點,在路線上可行,並且不用看劉備的眼色。
再看周瑜伐蜀在時機和時間上是否可行:
十四年……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
辛未,令曰:「自頃已來,軍數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
」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
十二月,軍還譙。
……十六年春正月,……張魯據漢中,三月,遣鍾繇討之。
……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
……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赤壁戰敗後對江東心有餘悸,轉而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曹操在揚州屯田,以作長久之計,這應該也是周瑜敢於伐蜀的原因所在,並且曹操建安十六年親征馬超,直到建安十七年秋十月才征孫權,建安十八年春才開戰。
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
詔書並十四州,復為九州。
夏四月,至鄴。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周瑜的理由「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是站得住腳的,並且應該說在曹操無力也無心顧及江東時,趁機伐蜀是個好時機。
從周瑜建安十五年準備伐蜀算起,直到建安十七年末十八年春曹操南征,中間有兩年多近三年的時間,劉備取西川看上去從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用了三年時間,其實他真正和劉璋翻臉是在建安十七末了,前面的時間用來收買人心,到建安十九年夏天劉璋投降,不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所以周瑜是有時間伐吳的,並且周瑜分兵後孫權在濡須口未必擋不住曹操,劉備在南郡和漢中兩分兵力不也和曹操打了嗎,何以東吳就做不到呢,所以周瑜伐蜀是有充分的時間保障的,甚至不需要顧及江東的防線。
——以上第二點,周瑜伐吳在不但在時機上可行,並且時間上是有保障的。
接著看周瑜伐蜀在兵力和物資上是否可行:
先看兵力:
劉表據荊州尚帶甲者十萬眾,孫權手裡起碼能拿出十萬兵來,分三至四萬給周瑜入川並不為過吧。
並且由於劉璋當時重心都用在防張魯,東面的防線比較空虛。
所以後來劉備「留關羽鎮荊州,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從三國志里這幾個當事人的傳記看,並沒有太多的激戰,可能也就張飛打江州時破顏嚴還算是那麼回事吧,這充分說明當時從三峽入川沒有多大的陰力。
因為在真實情況下是劉備取了西川,所以我們還是再拿劉備來對照一下看。
劉備取西川時一開始是「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這個數萬人實在太過模糊,到底帶了多少人呢?從「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和「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
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來看,劉備入川所帶的兵力應該不會超過兩萬甚至更少些。
其實劉備帶來的兵越少,對周瑜越不利,因為這樣他要面對的劉璋的軍隊就會更多些。
但從劉備取西川來看,劉璋的軍隊戰鬥力顯然是不能跟劉備和孫權的軍隊相比的。
劉璋割據一州尚懼張魯,實力之弱可想而知,所謂兵不貴多而貴精,周瑜若能領三四萬人伐蜀,勝算極大。
再看物資:
劉備取川時因為得到了劉璋在葭萌關的物資作為給養,所以糧草不成問題,周瑜在這方面當然是不如劉備那麼好辦,但絕不該成為一個大問題。
如果周瑜能夠速進,那麼等於是抄了劉璋的後路,而劉備卻是正面與劉璋作戰,這是周瑜的優勢。
在劉璋主力用來防備張魯和鎮守成都一帶時,周瑜若趁勢拿下涪陵、江陽、巴郡和廣陽四郡,補給就不成問題。
也就是說周瑜其實並不要帶太多的糧草,而是可以就地補給,那麼江陵有沒有周瑜出兵所需的基本的物資保障呢,當然是有的,曹操取江陵就是因為江陵有軍實,赤壁戰敗後周瑜所獲的物資絕對是充足的,雖然因戰火損失了不少,但劉表十幾年積累的成果是足夠支撐周瑜伐蜀的。
——以上第三點,周瑜伐蜀在兵力和物資上是有保障的。
最後看看周瑜伐蜀的最大威脅——劉備、曹操
劉備此時已經南平四郡,並且剛剛和孫權結姻,在政治上處於兩難,一時找不藉口翻臉,所以對於東吳伐蜀的建議也沒辦法一口回絕,周瑜入川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周瑜如果打了勝仗了,劉備感覺西川將離他而去時,極有可能派兵襲取南郡,切斷周瑜的退路,我想所派之人非關羽不可,因為當時劉備手底下的人基本上全在長江以南,只有關羽一軍駐江北,所以關羽動手最方便。
是不是會上演另一出襲荊州來還真不好說。
但既然是為周瑜打算,當然就要盡心了,周瑜向來對劉備等人有戒心,並且南郡受到曹操的壓力,所以南郡非得派重兵把守不可,這樣一來,東吳等於是三分兵力,還好周瑜只將三到四萬人進取西川,以孫權十萬兵來看,分兩到三萬守南郡應該是可以的,劉備平南四郡之後手上也不過三四萬人吧,當時呂蒙已經成長起來,並且魯肅也在,程普(就快死了)、黃蓋(也快死了)、韓當、蔣欽也都健在,東吳的人才儲備正處在最強的時期,固守南郡應該不成問題。
曹操雖然把目光投身了西面,但畢竟他是建安十六年才西征,並且十七年還征了孫權,說明亡江東之心不死,那麼在周瑜伐蜀時他是有可能,甚至是有極大的可能是要揮師南下的,如果是出合肥,則沒有太大的問題,孫權水軍占有較大優勢,又是在濡須口親自領軍抵抗,應該能夠固守。
若是曹操再出襄樊,事情就比較麻煩一點,孫劉之間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的複雜關係,曹操應該是能看得,但赤壁之戰的陰影有可能會使曹操難以選擇這個方向,如果他真的兵出襄樊,周瑜應該是不得不回援。
不過極有可能趕在曹操之前,就拿下涪陵、巴郡一帶了,等於在西川建了個根據地,以後再找機會完全吞併西川不遲,何況曹操早晚是要解決馬超的問題的。
——以上第四點,即政治因素是否會導致外部勢力進行干預,結論是極有可能,並且會對周瑜的行動造成牽制,這就看周瑜入川後的戰況了。
不妨來想像一下周瑜的伐蜀之戰吧:
周瑜出峽谷之後迅速攻下涪陵、巴郡應該不成問題,然後可派一將領一萬兵南征,自領大軍北上進取巴西,則益州已在囊中矣。
周瑜入川其實只要打兩到三場大一點的戰鬥就差不多了,巴郡顏嚴是要打一下的,不過規模不會太大,主要是取巴西,攻占葭萌關,這是最關鍵的一戰,可以稱得上是決戰了,拿下葭萌關然後就可以回軍一路攻打涪城、潼梓、綿竹、雒城,然後進圍成都。
其實只要拿下巴西,接下來的戰鬥就好辦了,因為占領了益州的大量地盤,補給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慢慢打也不要緊,其實以周瑜赤壁之戰敗曹操的威名,劉璋只怕早已聞風喪膽了,兵臨城下,豈有不降之理。
這是理想狀態,比較糟糕的是:
周瑜以魯肅鎮江陵,程普守江夏,領軍於建安十五年秋七月或十六年春兵出峽谷。
天下大有兩分之勢,曹操以夏侯惇守長安,以李典、樂進守合肥,令曹仁、張遼前據襄陽,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或夏四月,自領大軍再次親征荊州,周瑜時已下涪陵、巴郡,分呂岱一軍南下,令諸葛瑾於巴郡督辦糧草,自領大軍準備揮師北上,聞操已至宛城,急令呂岱回軍,以呂岱、諸葛瑾守巴郡,自領大軍回南郡,孫權亦親自領兵至柴桑,劉備??#¥#·@·#¥%……
當然還有許多種可能,就不囉嗦了,不過我想,最差的可能就是: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赤壁之戰後的周瑜:囚劉備伐益州,欲與曹操爭天下?(三)
三國時各路英雄輩出,一旦潛身代入,必是一番妙事;而談起周瑜,除了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奪取大半光輝的赤壁之戰,似乎其他印象並不深刻?非也!悅史君之前寫了兩篇文章,前一篇「遙想公瑾當年」:回顧了...
三國名將是怎麼死的?他被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承接上篇《三國名將都是怎麼死的?為兄弟他發兵討吳,白帝城託孤抑鬱而死》介紹了曹操、孫權、劉備和司馬懿之死,對此你怎麼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天的主角:1.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演義),染上瘟疫不...
從一無所有到君臨天下,劉備是如何完成逆襲的?
赤壁大戰,劉備聯手孫權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三國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戰後地盤分配問題成了關鍵,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了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曹操雖敗,仍然占有荊州北部最大
三氣周瑜:歷史上的周瑜之死另有原因
(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
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都是虛構的!他倆當時都沒見面!
周瑜,周公謹,在正史上周瑜乃「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他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此人不死諸葛亮劉備將永無出頭之日,三分天下根本無法實現
人皆言「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似乎諸葛亮是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的存在。可實際上,在歷史上,有一個人,若他活著,諸葛亮為劉備籌劃的三分天下就無從談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假如這個人活著,劉備諸...
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片段,"三氣周瑜"就是其中的一個:"一氣":赤壁大戰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妺妺嫁給劉備而將其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
三國中:諸葛亮氣死周瑜是假,那麼周瑜是怎麼死的?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
二選一,如果孫權採納了周瑜的計策,東吳早就滅亡了
赤壁大戰,大都督周瑜率領東吳水師,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曹操的船艦都被大火焚毀,將士丟盔棄甲,狼狽逃回了南郡。這次失利後,曹操不得不調整了戰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短時之內...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1)皇叔一阻東吳伐蜀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英雄一世的曹操在赤壁一戰損兵折將,在江陵留下曹仁、徐晃、滿寵後,倉惶領兵回軍。自此,南方長江天塹成了劉備一干人等建資立業的用武之地。 大敗曹操的周瑜沿江西上,拿下了長沙北部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