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

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世人皆知的歇後語。

其實,所謂「借荊州」,實際上是孫劉兩個集團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於各自利益考慮,而作出的妥協。

在東漢末年,荊州轄下共有七郡,這裡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更重要荊州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這裡的荊州還是太過籠統,荊州名士蒯越在給劉表的建議中更為明確: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南宋呂祉在《東南防守便利》中論到:不守江陵則無以復襄陽,不守江陵則無以圖巴蜀,不守江陵則無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則無以固長沙。

就在赤壁之戰後,江陵重地仍由曹操所把握。

深知江陵重要性的東吳在曹操撤走後開始籌劃攻擊江陵,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程普在江南集結數萬人,戰鬥尚未打響,益州將領襲肅率領部眾前來依附。

在攻下夷陵後,周瑜率軍渡江作戰。

此時聯盟軍劉備主動要求切斷江陵與襄陽之間的聯繫,孤立曹仁。

在孫劉聯軍的夾攻下,曹仁不得不退走,南郡遂為東吳所有。

不過劉備趁孫曹兩家開戰之戰機開戰之機,奪取江南四郡。

此後,荊州七郡由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得到最重要的南郡以及江夏;劉備得到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

(「武陵太守,為備所攻劫死。

子禕,事見魏武本紀」「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劉備看上去得到的最多,然而這幾郡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沒有什麼戰略上的作用了,若要爭奪天下霸權,就要在南郡上做文章。

建安十四年年冬,劉備向漢獻帝上了一通表章,推舉孫權為車騎將軍,兼徐州牧。

作為同盟,孫權也要有所回報,此時荊州牧劉琦逝世,孫權理應推薦劉備作為荊州牧。

實際上,孫權也這麼做了,劉備一舉成為荊州表面上的擁有者。

然而這還沒有什麼用。

畢竟在群雄割據的年代,曹操不可能因一紙任命將占據的兩郡拱手讓給劉備,孫權也不可能。

劉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為由,向孫權借南郡遭到了周瑜為首的大批臣僚反對,如果沒有魯肅,劉備爭奪天下的道路也就此為止了。

魯肅極具戰略眼光,他的目標不是東吳偏安一隅。

在他和孫權見面後,就提出「鼎足江東,以觀天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戰略,和諸葛亮隆中對異曲同工。

為了實現戰略目標,他主張和劉備聯合,竭力勸說孫權將東吳占據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

在周瑜死後,反劉的力量減弱,孫權為了抗曹,也不得不依重劉備。

孫權自己就說過,「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再經魯肅勸說「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

(孫權)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劉)備使撫安之。

」才有了孫權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說。

在借到南郡後,劉備以荊州為基地迅速奪取益州。

既然劉備獲得了益州,孫權便不斷催促劉備歸還南郡,都被劉備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雙方為此劍拔弩張,關係緊張。

此時,曹操進取漢中,劉備擔心丟掉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於是兩家重新劃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於劉備,劉備和孫權各占三郡。

這樣,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讓出了一郡。

劉備解決了荊州的矛盾,與曹操爭漢中,於建安二十四年據有了漢中。

於當年七月,自稱漢中王。

曹操丟了漢中,隨即聽從司馬懿等人的建議,聯合東吳孫權,讓孫權乘機偷襲關羽的大後方荊州。

親劉的魯肅已於2年前病逝,反劉派呂蒙待其職位,他們與曹操一拍即合,趁著關羽的荊州後方空虛之時偷襲成功。

最後關羽敗走麥城,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

孫劉兩家的聯盟也就此破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魯肅為何將荊州借給劉備,別把他當傻子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而主導借荊州給劉備的正是孫吳陣中的魯肅,在演義中魯肅一直以好騙的老好人形象示人,但是一個能夠接替周瑜成為東吳大都督的人,會只靠德行,卻欠缺頭腦嗎?顯然不會。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