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半生宿敵,毛主席都說:司馬懿敵孔明之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是他要對付的敵手和潛在的敵手更多一些。

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

而曹睿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

諸葛亮在西蜀,幾無一人可與之相埒;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體這些近親,陳群、華歆、王朗這些重臣,權勢不小,與司馬懿不相上下,並對他深懷戒備。

劉備託孤時,要他兒子對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就留下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於兵權,久之必為國家大禍」的評語。

因此,諸葛亮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曹魏。

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北伐。

也只有一個手段,即訴武力。

司馬懿知道魏之患在於蜀,而不在吳,防蜀甚於防吳。

但從曹睿起,攻吳之心重於攻蜀。

司馬懿知道魏強蜀弱,堅守不出,以逸待勞,則蜀必敗,但朝野上下,勢驕焰盛,務求必克。

他深知,功高不僅震主,也會引起同僚的嫉妒,適度退讓,以免鋒芒過露,但又不能讓人忽視他的力量。

從長遠來看,不宜急於和諸葛亮決戰,同時,等待中,以謀取求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較果。

不打也不行,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戰果。

所以,他得把握住贏不能大贏,輸不能大輸,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太守的分寸,要比諸葛亮難多了。

由些可見司馬懿的心機和他處於荊棘叢中的謹慎,以及善於左右的韜略。

在當時,諸葛亮、陸遜與他,這三個堪稱棋逢對手的主帥中,應該說他處境最難,所以,他在政治上,也包括在軍事上,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步步為營,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

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只能帶一個多月的糧草,糧吃完了就得撤回去。

所以他是典型的追求速戰速決的短期行為者。

司馬懿不僅要打敗諸葛亮,打敗蜀國,還要打敗吳國,奪取魏國,變為一統司馬天下。

他的目光,要比爭奪幾座城池遠大得多。

司馬懿不但在軍事上是諸葛亮對以對付的對手,在政治上也表現不俗。

他知道,諸葛亮必取武平、陰平,遂讓郭淮、孫禮襲蜀兵之後。

諸葛亮知道司馬必有此舉,親率兵馬,來襲郭淮、孫禮之後,前後夾攻,魏兵大敗。

在武都,陰平失守以後,司馬懿料到諸葛亮不在營中,定去兩城安撫百姓,派張郃、戴陵去奪蜀寨。

諸葛亮卻未離寨,並設下包圍圈,以待偷襲。

司馬懿在這時以一種開闊的胸懷,大家的氣度,承認「孔明智在吾先」。

一個不怕承認失敗的對手,是令人不寒而慄的。

難怪孔明先生嘆息:「彼深知我也」!

司馬懿最讓人佩服的幾個地方在於:

一、沒有目標的忍耐只能算是卑屈,而司馬不是這樣。

他知道等待時機並且抓住不放,後來日本的德川家康在這點上有點類似。

二、關鍵時刻能保持冷靜。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因為有曹魏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作為後援,才打贏了諸葛亮,其實沒那麼簡單。

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才是戰爭的真諦。

三、得以善終,不像很多暗藏野心的陰謀家一樣,司馬懿最終的結局是得以善終,並且給子孫鋪好了路,做到這點其實也不容易。

1947年5月,毛澤東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一天,接到陳賡、王新亭自晉南戰場發來的捷報:稱殲敵2萬、解放縣城25座。

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幾段《空城計》,周恩來聽了說:主席,我們面前的「司馬」現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澤東止住了唱,風趣地說:劉戡?他不配當司馬懿!任弼時在一旁說:我們面前的司馬懿是胡宗南、蔣介石。

毛澤東說:蔣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面前沒有司馬懿,只有司馬師呦!司馬師雖有權術,但剛愎自用,不及其父。

所以毛澤東後來在與周恩來布置淮海戰役戰略戰術時,又以司馬師為例指出:不識時務麼!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彌,哪是劉伯承和陳毅、粟裕的對手?這次是司馬師碰在了姜維手上,被困在鐵籠山了!

胡宗南、蔣介石都比不上司馬懿,可見毛澤東對司馬懿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當然,毛澤東也認為司馬懿有明顯的性格缺陷,那就是「疑心重」,所以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真實的司馬懿不怕承認失敗:謀略勝於諸葛亮

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曹叡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諸葛亮在西蜀,幾無一人可與之相埒;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休這些皇親,陳群、華歆、王朗這些重臣,權勢不小,與司馬懿不相上下,...

諸葛亮的對頭不是鳳雛,竟是他!

龐統在三國演義里,應該是風雲人物,他曾經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先生」。民間的廣告傳得更邪乎,得一人可以安天下。跟現在某些藥品廣告差不多:用一粒即可康復。等龐統出場時,卻成了一個陪襯人物,他要陪...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不是騙人的?

諸葛亮的歷史形象,越來越成為歷史學圈內關注的熱點。對於諸葛亮身上許多亦真亦幻,傳說與歷史混雜的故事,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辨析一下。魯迅他老人家一代毒舌大師,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是耶非耶?我們這...

司馬懿為什麼是贏家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

郭淮之死不簡單!背後又是司馬家的閃擊戰

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有徵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大將軍,負責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征戰。征北將軍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鮮卑,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對戰孫吳。重中之重的則是鎮守雍涼的征西將軍,因為對手是諸葛亮與...

鄧艾——一個結巴的放牛娃

今天來說鄧艾,字士載,今河南人,而且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結巴。一想起鄧艾,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兩個人,鍾會和姜維,這三個人在我腦海中是連成一體的,都是屬於三國後期的人物,而且三人之間的故事也非常...

三國中只有他能夠「壓制」諸葛孔明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呢?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名家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司馬懿謀略勝孔明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是他要對付的敵手和潛在的敵手更多一些。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曹睿視司馬懿...

曹操智囊團——「忠奸難斷」司馬是贏家

司馬懿,字仲達,雖然屬於曹操後期的智囊團,但他沒有在曹操時代發揮多少才能,主要功績也是抵抗了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才能更多的是用在了曹丕身上。 這倒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或者沒有得到曹操的賞識,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