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和政治兩個角度剖析,諸葛亮為什麼北伐中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對於諸葛亮頻繁北伐中原,很多人有疑慮這是否正確?如果避免戰爭,將精力投放在蜀漢建設上,待蜀漢國力強盛了再北伐,會不會好一點?就此問題,小編從軍事和政治兩個角度進行剖析。

諸葛亮北伐中原


從軍事方面來說

當時三國的態勢是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從博弈論來說,曹魏和東吳的目標永遠是對方,都不敢纏著蜀漢真打。

曹魏的軍事策略應該是:無論是戰爭還是對峙,主要目標還是東吳,面對蜀漢,儘量節約成本防守。

東吳的軍事策略應該是:無論是戰爭還是對峙,主要目標還是曹魏,面對蜀漢,儘量拉攏,配合進攻。

蜀漢的軍事策略應該是:與東吳配合共擊曹魏;當東吳有優勢,就減輕曹魏壓力,讓曹魏有條件攻擊東吳,反之,如果曹魏有優勢,就給曹魏增加壓力,讓東吳有條件攻擊曹魏;當曹魏和東吳發生大規模戰爭,蜀漢的機會就來了。

233年三國態勢圖

所以曹魏的主力集中在關東防禦東吳,而派性格謹慎,善於精打細算的司馬懿防守蜀漢,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東吳與曹魏才是主戰場,所以在西部諸葛亮不論怎麼打,司馬懿都不敢還手,因為司馬懿不具備進攻條件,於是諸葛亮反覆的攻擊司馬懿,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因為沒有後顧之憂,而且還能帶來一些好處。

1.諸葛亮反覆北伐,就給東吳提供進攻曹魏的條件。

2.諸葛亮反覆北伐,就給司馬懿向曹魏索要更多糧草,兵馬等加強防禦,可能會導致司馬勢力做大,分裂曹魏。

3.諸葛亮反覆北伐,可能會獲得一些城池,消滅一些曹魏士兵將領。

在三方博弈中,蜀漢是最有主動權的,而且最不賣力的,看看諸葛亮幾次北伐的過程就清楚。

第一次,228年,兵出祁山後,街亭被張郃所破,退回。

第二次,同年底,雙方交戰二十天糧盡,退回。

第三次,229年,成功奪取了涼州的武都、陰平兩個郡。

第四次,230年,曹魏企圖進攻漢中,因下雨路險停止。

第五次,231年,諸葛出祁山,司馬防禦,蜀漢糧盡,退回。

第六次,234年,諸葛與司馬對峙百日,送女人巾給司馬,司馬仍不出,諸葛病死,退回。

七年打了這麼多次,可實際相當於沒打,看起來氣勢洶洶,卻恰到好處的停止了。

最大的戰爭是第五次,司馬懿損失三千人。

總結:就結果而言,諸葛亮是成功的,奪取了半個涼州,殺了張郃等將,分裂了曹魏,只是有一點遺憾,諸葛亮有生之年,沒有等到東吳和曹魏爆發大規模戰爭。

諸葛亮北伐中原


從政治方面來說

當時曹魏人口440萬,蜀漢人口90萬,東吳人口230萬,而且曹魏占據中原,待恢復過來後,發展潛力比東吳和蜀漢要強得多,所以,諸葛亮沒有時間等待,必須要北伐,而北伐可以帶來以下好處。

1.擾亂曹魏恢復速度,曹魏的兵制是個因素。

曹魏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兵制規定當兵的要世世代代當兵,家人在後方作人質,如果戰死了,老婆馬上改嫁其他士兵生小孩。

所以對於徵調到西方防禦蜀漢的士兵來說,很多人都不願意。

2.解決蜀漢內部不穩定因素。

劉備在世的時候,還可以平衡蜀漢的荊州派和益州派,但劉備走後,對於益州派的士族來說,與其奉供蜀漢這個土皇帝,還不如做曹魏的一個州划算,後來鄧艾大軍越過陰平小道,益州本地士族輕鬆就投降了。

所以諸葛亮通過北伐打壓反對北伐的當地勢力集團,給支持北伐的當地人機會。

諸葛亮病逝

所以了解諸葛亮北伐的真實原因後,可以說北伐中原的結果是成功的,只是還沒等到東吳和曹魏沒打起來,諸葛亮就病逝了,這是一大遺憾。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毀掉了蜀漢政權?姜維一昏招斷送江山!

文/獨孤雁263年8月,曹魏權臣司馬昭以鄧艾、鍾會為將,調派18萬大軍討伐蜀漢,短短四個月後,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存在42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關於蜀漢政權滅亡的原因很多,諸如人才匱乏,地狹民少,...

跑偏的諸葛北伐,克復中原到底克復了哪裡?

看三國,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的口號都是「光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諸葛亮的路線應該很明確了才是,那就是攻打中原,占領長安、洛陽,但是翻開《三國志》的記載我們會發現,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