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被高估的謀士竟是一條計策都沒獻過的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老周給大家分析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在此不得不感嘆一下因為《三國演義》誤會了多少人!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
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
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
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作為一個謀士,徐庶連一條所謂的計謀都沒獻過。
羅貫中給他編造出的破曹仁、奪樊城的戲碼不算,這個人在歷史上,其實就是白板一塊,淹沒在曹魏龐大的官僚體系當中。
在《三國志》里,徐庶是沒有傳的。
這能證明兩個問題:1、徐庶沒有地位。
2、徐庶沒有功績。
對陳壽來說,哪怕你是一屆地方官,只要有功績,一樣能樹碑立傳,但徐庶沒有,只能說他當官當的很平庸。
事實的確如此。
徐庶在魏國當過中郎將,也做過御史中丞,官職不大,也沒有留下任何出彩的記錄。
曹魏的戰略規劃、內政建設、抗蜀御吳、大小戰役,都沒徐庶什麼事兒。
他最出名的經歷,依然是早年因為被曹軍抓了自己的母親而舍劉投曹,以及年少時任俠的故事。
但這充其量只能說明他是一個孝子、一個義士。
當然,也不能說徐庶這個人就真的不行。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或許,如果魏國重用徐庶,他也能綻放出耀眼的智慧之光吧。
但歷史是容不得假設的,而且關於徐庶的記載,也讓人看不到任何假設成立的可能性。
羅貫中倒是高明,給徐庶安排了一個「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來為他日後的平庸開脫。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造就了一位三國時期最被高估的所謂「謀士」。
徐庶離開劉備,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同樣是劉備的重要謀臣,諸葛亮成為丞相,徐庶為什麼默默無聞?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發現劉備在新野的這幾年,手下聚集兩大謀臣,分別是徐庶和諸葛亮。徐庶是潁川名士,劉備非常器重,當即委以重任,幫助劉備整理軍務、訓練士卒、修葺防禦設施,成了劉備非常信賴、不可或缺的...
三國唯一曇花一現神秘失蹤的謀士!其身為曹魏大臣,世人卻總拿他當蜀漢謀士!
三國時期謀士眾多,但是最終多半都能尋得名主,得以發光光熱。但是有一個謀士,這個人生平不俗。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他為人報仇,後來怕被官府抓住。報完仇後就用土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
徐庶在曹操處不受重用,為何卻說徐庶是三國最聰明的人?
徐庶是漢末三國名士,本來是劉備的謀士,在正史記載中,曹操擊敗劉備之後,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此投奔了曹操,在演義中,是曹操設計,抓住徐庶母親之後,偽造徐母的筆跡,將徐庶騙了過去。徐庶到了曹操那...
三國一半以上的謀士都來自這個地方,對歷史影響深遠
潁川是戰國時期韓國的故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
劉被手下五大謀士,除了諸葛亮都還有誰?還有兩人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國梟雄,各有機緣;曹操手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而孫權的江東基業也是人才濟濟;唯獨劉備好像除了五虎上將和諸葛亮之外,就沒什麼人才了;真的是這樣嗎?
他滿腹才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
三國時代,名士極多,他也是其中一個佼佼者,他滿腹才華,志向高遠,本來應該大顯身手,施展才學,但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令人遺憾!如果他有用武之地,絕對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三國歷史更加精...
徐庶到了曹操陣營後泯然眾人的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
一說到徐庶,大家都會想到他是孝子,以及後來他到曹操陣營後一言不發,可是這都是小說《三國演義》杜撰的。實際上諸葛亮也並不是徐庶前往曹營推薦的,諸葛亮出山後還與徐庶一同共事於劉備,只是時間不長而已。...
身在曹營心在漢指的是哪二個人?
曹營心在漢的二個大人物,其一為徐庶,三國有名的孝子,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東漢末年時自薦到劉備帳下,後被迫歸曹操。徐庶早年求學於儒家學舍,之後在中州兵起,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都是他的好朋...
三國歷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後鮮為人知的結局
三國軍師徐庶雖然在正史里並不是個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國志里也沒有為其立傳,但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塑造後,徐庶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家諭戶曉的人物。而圍繞在徐庶身邊除了救母,還有一言不發,以及那亂了方寸的...
河南籍歷史名仕 東漢末期名仕徐元直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徐庶投奔曹操,其母去世後,為何不再回到劉備陣營?
徐庶是漢末三國名士,本來是劉備的謀士,在正史記載中,曹操擊敗劉備之後,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此投奔了曹操,在演義中,是曹操設計,抓住徐庶母親之後,偽造徐母的筆跡,將徐庶騙了過去。徐庶到了曹操那...
縱觀徐庶一生際遇,諸葛亮對他的一個評價揭示出了蜀漢的滅亡原因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被劉備三請出山,正是因為徐庶的舉薦。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徐庶當初在劉備手下做謀士的時候,可真的是數一數二的謀臣了。
三國時期的兩位「麒麟才子」都得他的重用,卻為何還是慘遭滅國
三國時期在中國的歷史上算是一個比較動盪的時期,自魏蜀吳三足鼎立開始,武將謀士就成了左右其興衰的重要一環。就謀士而言,曹操手下有司馬懿,孫權手下有周瑜,劉備手下有諸葛亮和龐統兩大謀士。熟悉三國的朋...
三國里「諸葛亮隆中四友」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三國演義》里描繪了許許多多的鮮活人物,這其間既有帝王將相,也不乏才子佳人,既有當世名人,也有山野隱居之士。真可謂群英薈萃,正如羅貫中在開篇所列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書中第...
劉備:原來你是這樣的徐庶,說好的不給曹操獻一計一策呢?
最近,一部大劇《軍師聯盟》正在熱播,這樣一部以三國時期謀士視角講述歷史的劇,怎麼能少了著名的名士徐庶呢。不過徐庶在此劇中的存在感有些低了,出鏡的次數太少,目前正在領盒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