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被埋沒的超級隱士徐庶到曹營真的做到了「不獻一謀」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有個被埋沒的超級隱士——徐庶。

徐庶最開始侍奉的主子是劉備,但曹操的大軍屢敗於他之手後,以挾其母親為人質,逼徐遮投奔曹營。

結果徐庶到曹營,一方面痛恨曹操對他的「欺騙罪」,另一方面依戀故主劉備對他的「君子禮」,發誓不為他獻一謀一計。

那麼,問題來了,他做到了嗎?

據史書記載,徐庶在曹魏數十年間,悄無聲息,在政治上沒有半點作為,在軍事上沒有絲毫建樹,幾乎泯然眾人矣。

筆者認為這一點徐庶應該是做到了,原因是徐庶和劉備一樣,是個講誠信的人,既然他發誓不為曹操出一謀一計,肯定會遵守自己的諾言,誓死不悔。

那麼,問題來了,據《魏略》記載,徐庶到曹營後最高的職務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要知道中郎將是由中郎演變而來。

最開始設置中郎一職的秦朝,隨後在西漢時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隸屬光祿勛。

到了東漢後,中朗將成了統兵將領專屬名,其上再加稱號,如匈奴中郎將等。

總之,中郎將幾經演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級官僚。

而御史中丞這個官職最開始是漢朝建立的。

漢代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之佐,亦稱中執法。

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監察君國行政;內領侍御史,考察四方文書計簿,劾按公卿章奏。

到了西漢末年時,御史大夫有了另一個新的稱呼——大司空,御史中丞相應有了新的稱呼——御史台長官。

東漢中期時又恢復了原官名。

總之,御史中丞幾經搗騰,成了實權在握的重要官職。

徐庶頭頂上戴的這兩頂烏紗帽顯然在朝中是很有份量的,曹操會讓不獻一計、不立一功的徐庶當此要職嗎?

答應是肯定的——會。

為什麼呢?

筆才分析原因有三個:

第一,曹操是個任人唯賢的明主。

他很清楚徐庶的才華恐怕連自己身邊最厲害的程昱、荀彧等謀士都難望其背勁,惟才是舉,封徐庶高官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曹操也是惜才之人,因此,即便徐庶沒有為他出謀劃策,也依然以禮相待,封以高官厚祿。

第二,曹操是個狡詐多變的小人。

他知道徐庶有才,但也怕徐庶哪天會對他上演不辭而別。

為了安其心,儘管徐庶不為自己獻一謀,也給他封以高級官職,目的就是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第三,曹操是個剛中帶柔的性情中人。

他也為自己逼死徐母而內疚,出於彌補心裡,同時為了恢復自己的名譽,拔高徐庶的官職也是舉手之勞的事。

再說,他還幻想著哪天徐庶被自己的誠心所感動,主動為自己獻謀獻策呢?

當然,徐庶雖然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但以他的個性,在本職工作上應該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比如說審閱公文、比如說後勤服務、比如說接人待事等等。

說白了,他其實是到曹營後,自己對自己重新定了位,完成並一直堅守這個轉換了的角色——由謀士轉為衛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思進取,但求心安。

所以最後他碌碌無為的度完了一生,誠為悲哉、嘆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後鮮為人知的結局

三國軍師徐庶雖然在正史里並不是個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國志里也沒有為其立傳,但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塑造後,徐庶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家諭戶曉的人物。而圍繞在徐庶身邊除了救母,還有一言不發,以及那亂了方寸的...

三國中他官至御史中丞,夢三國中他位置尷尬。

又到了一天一扯的時間了,慘澹的成績讓我各種鬱悶。不過,就算是鬱悶也要寫下去不是嗎?今天要寫的這個哥們先跟劉備,後跟曹操。看到這裡很多人估計已經知道我接下來要寫的人是誰了,他就是劉備最早期的謀士,...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徐庶到曹營以後,怎麼從三國歷史上消失了?

徐庶到曹營以後「一言不發」,不影響三國歷史,羅貫中自然懶得寫。徐庶跟諸葛亮關係很好,兩人是一起讀書的好友,徐庶還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早年他們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