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諸葛亮伐魏失敗另一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孟憲遠

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去世後,對於西蜀政權來說,可謂一木擎天。

他為了統一漢室江山,六出祁山,嘔心瀝血,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然天不遂願,諸葛亮不幸長眠於五丈原。

北伐曹魏,復興漢室的大志落空。

對於諸葛亮軍事上的失利,無功而返,後人多有非議。

大題可歸納2點:

一:關羽守荊州,是諸葛亮一大失誤,兩個拳頭出擊,沒有做到集中優勢兵力,擊其一點。

關羽更沒能東聯東吳,北攻曹魏,反而兵敗被殺,痛失荊州。

二:治世見長,用兵有短,不善奇兵制勝。

尤其是魏延提出經子午谷奇襲長安。

諸葛亮竟棄之不用。

一個國家征服另一個國家,是靠軍事和政治兩大鐵拳。

對方軍事薄弱,國內政治混亂,沒有這兩個先決條件很難去征服敵國的。

恰恰相反的是蜀弱魏強,真實的情況是魏國兵力數倍於蜀國,而且就軍隊素質而言不弱於蜀。

而且魏徵人物曹操、司馬懿等皆是一流政治家,軍事家。

在國內實行了政治及經濟的改革,而且州縣、人口遠遠大於蜀國,沒有出現過較大的政治混亂。

從大局而論,蜀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

這樣條件諸葛亮是深知的,聯吳抗魏,以攻為守,這是諸葛亮的全局觀。

以後的人們分析三國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得失先都從用兵及政治和經濟考慮,但大部分都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占卜。

在古代,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這種智慧型人物,首先要精通的就是占卜,不論正史還是演義都離不開占卜這一重要環節。

甲骨文卜辭十占六七,在殷商可以說逢事必卜,後世治事要人更是占卜為第一要務,可以這樣推測說:諸葛亮就自身大運和天下大事早就胸有成竹了,包括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勝敗。

當然荊州關羽處,諸葛亮也早已算定。

天命不可違!這是精通易學大家普遍的觀點。

從整篇三國看,諸葛亮身上既有儒家的而有為於天下。

道家的功成身退,易學家的天命觀的綜合體現。

荊州得失非諸葛亮一人之過。

以易學家的觀點來說必有此失,兵出子午谷無勝算,六出祁山諸葛亮得知無功而返,乃強而為之。

除以攻為守引外,更是向後人昭示,自己已經盡心盡力了,然天命難違,雖沒興復漢室,我已為之矣!為之不成,有後人非議小;不為後人非議大,諸葛亮的苦衷這天下有幾人能知?

今吾後人,欲知諸葛亮,還當立足於《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名篇《隆中對》、《誡子書》為根基。

細加研讀,定能知諸葛亮先生一二。

(圖片源自網絡,與本文無關。

歡迎投稿(郵箱投稿:[email protected]或微信:13305469044)稿件後附上您的簡介

如需轉載,須經漢風孟音和作者同意。

如侵版權作品,將追究法律責任。

歡迎傳播、訂閱、收藏、評論、點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孔明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何意義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是諸葛亮和蜀國將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為了北伐中原,實現興復漢室的願望。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是:諸葛亮先派趙雲在斜谷佯攻眉縣,然後他親自帶兵向祁山方向進攻,攻占了隴右的天水、...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